東門城廣場

東門城廣場

東門又稱迎曦門,建成於道光9年(1829年),是竹塹古城至今獨留的建築,因坐落在大街匯聚的圓環上,長久來一直為台灣新竹市的重要地標。1999年,市政府以“新竹之心”的意象,整建圓環為“東門城廣場”,讓市民得以親近這個百年古蹟,兩旁的護城河亦修為親水公園,連結成市中心的綠色休息帶。

簡介

東門又稱迎曦門,建成於道光9年(1829年),是竹塹古城至今獨留的建築,因座落在大街匯聚的圓環上,長久來一直為台灣新竹市的重要地標。1999年,市政府以“新竹之心”的意象,整建圓環為“東門城廣場”,讓市民得以親近這個百年古蹟,兩旁的護城河亦修為親水公園,連結成市中心的綠色休息帶。
東門城廣場呈橢圓狀,雖身處9條馬路匯聚之處,但透過巧妙的空間設計與綠化,倒成了隔絕塵囂的公園。古樸的迎曦門矗立在廣場邊端,以來自大陸的花崗石構成,門樓采歇山重檐式,燕尾脊翹起,檐下吊筒典雅秀麗;女牆上並有磚砌的雉堞,中央開方形射孔,作為防禦掩體之用,城門旁立有“淡水廳築城碑”,詳述建城經過。

護城河段則整建為行人地下道,闢為藝廊,以老照片供人緬懷風城的過往。門樓四周以環城步道圍繞,除提供不同的欣賞視角外,精鏤著吟詠竹塹風光的四面“詩牆”,更讓遊客感受不同時代中,文人筆下的風城魅力。

廣場的正前方鋪有一面玻璃地坪,不但在景觀上與親水區相互呼應,更點帶出玻璃為新竹重要產業的地位;而鑲嵌其上的米粉狀霓虹燈,則適切地表現出新竹的物產特色,可說是高科技與古城意象的巧妙融合。而師法凱旋門的情境燈光,每在夜裡投射出燦爛輝煌,點綴出迎曦門的風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