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口村

1949年10月,全村有黨員38名。 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 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

基本信息

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梁姓九世祖梁英、梁豹自萊陽縣薛村遷居此地建村。因此處三面環山,僅東方有一出口,故命名梁家野口村後西村孫家野口更名西野口,本村遂改稱東野口。另一說為,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先居者拳術高強,常常與人比武,被人們視之為“野”,加之村處山口,得名野口。不久村西建一村,稱西野口村,本村遂命名東野口。 東野口村位於海陽市政府駐地西15公里處,小紀鎮東南部,地處東經121°01′,北緯36°45′。南與邵伯村山嵐相連,西與西野口村相接,北與西索格莊接壤,東與南姜格莊接壤,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1.3公頃,山嵐約5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藥材等。 2002年,全村300戶,855人,有梁、孫、張、包、王、李、刁、於等8姓,其中梁姓人口較多,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有國小1處。1978年集體投資3萬元,建起27間新校舍,聯辦國小、國中。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52名,其中碩士生1人,博士後1人。本村國小被評為海陽市花園式學校。 東野口村有票友小劇團,有全縣聞名的海陽大秧歌隊伍。村很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講課或派人到外地參觀學習。藥材專家常住本村,指導傳授藥材種植技術。 人民生活建國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250公斤。197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萬元。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700元,有各種運輸車189輛,機車76輛,電冰櫃64台,彩電216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的都是草房,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79年開始,全村統一規劃街道、建房。2002年,村內街道寬敞、整齊,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瓦房,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5平方米。 集體福利20世紀70年代初,集體投資成立了合作醫療站,在村內治病吃藥不花錢,到醫院治病,醫藥費報銷70%,對病重老人送藥上門。1978年,集體購買電影放映機,並補助各戶90元,一次購買電視機232台,成為全市第一個電視普及村。1996年集體投資,全村吃上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經於鳳陽、紀華伍介紹,梁國起、梁學山、梁雅禎、梁學珍等4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與西野口村成立一個黨支部,兩個黨小組。1949年10月,全村有黨員38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梁國起、梁國銀、梁國英、梁兆信、梁國臣、梁延勝、梁國玉、梁國仕、梁兆國、梁學忠。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42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先後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梁學山、梁兆信、梁國欣、梁國玉、梁兆堂、梁世竹、梁國棟、梁兆芝、梁兆國、梁國范、梁學忠。1999年5月,梁學忠當選為首任村民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