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島[浙江省杭州市東洲島]

東洲島[浙江省杭州市東洲島]

又叫東洲沙,是富春江上最大的一個沙島,因其地處富陽城東面而得名。東洲島呈狹長型,東西長約15公里,中間稍鼓,南北最寬處約5公里,其形狀像一隻碩大無比的老鷹(最東端的尖咀現由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管轄,稱之為“鷹沙”),更象一艘巨船在富春江上靜舶。船首正好是富春江和錢塘江的交接處,這兒江面開闊,波光粼粼。早起看日出,晚來聽夜潮。江邊黃沙鋪岸,隔江青山相望。淺水灘上摸黃蜆,白鳥成群戲魚蝦。船尾和美麗的鸛山咫尺之遙,站在鸛山之巔俯視東洲島,仿佛老鷹即將騰飛、巨船將要遠航。

東洲島,又叫東洲沙,是富春江上最大的一個沙島,因其地處富陽城東面而得名。東洲島呈狹長型,東西長約15公里,中間稍鼓,南北最寬處約5公里,其形狀像一隻碩大無比的老鷹(最東端的尖咀現由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管轄,稱之為“鷹沙”),更象一艘巨船在富春江上靜舶。船首正好是富春江和錢塘江的交接處,這兒江面開闊,波光粼粼。早起看日出,晚來聽夜潮。江邊黃沙鋪岸,隔江青山相望。淺水灘上摸黃蜆,白鳥成群戲魚蝦。船尾和美麗的鸛山咫尺之遙,站在鸛山之巔俯視東洲島,仿佛老鷹即將騰飛、巨船將要遠航。

據鄉里老輩世代相傳,東洲沙最早形成於南北朝。東洲沙未漲成之前,這兒一片汪洋,是個方圓近百里的淺海灣,白水滔滔,江潮滾滾。其東北是蕭山的龍山、半爿山、聞堰、小里山、義橋。北面緊靠杭縣的社井山、雲泉山、靈山、大湖山、公館山、石龍山、象山(望江山)、廟山、鳳凰山、馬頭山、湯家山、大諸山、流芳嶺以及梅家塢、梵村等,西、南是富陽鸛山、大塢坑、雞籠山、株林塢、廟山塢以及石門、許賢、漁山、里山等。既是三縣交界,又處於三江(富春江、浦陽江、錢塘江)的交匯處,三江之水帶著大量的泥沙、石塊及海塗在此交會衝撞,使水流發生變化,致使江水中帶來的大量泥沙石塊在此沉積下來,天長日久,慢慢的淤積而成為沙洲。靠近杭縣的成為錢塘沙,靠近富陽的成了東洲沙。

東洲沙的成因和錢塘沙幾乎是在同個時期。開頭只是一個只有幾百平方米的小沙堆,上面長滿了絲草,在江水中時隱時顯,當時取名為天興沙,又叫老沙,後來經過幾百年潮汐、洪水的沖刷和沉澱,這一帶的江面上先後漲起了長沙、後江沙、小沙、華士沙、和尚沙、爛沙、紫沙、銅鈿沙、浮沙、青果沙、笠帽沙、鷹沙等十幾個沙洲,再後來,這些沙洲連成了一片,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東洲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