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沓縣

東沓縣

公元274年,西晉重建平洲(治所在今遼陽),統轄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等五郡國。 遼東國(治所在今遼陽)統8縣,其中的東沓縣併入北豐縣(今瓦房店市),沓渚隨之隸屬北豐縣,時稱“馬石津”。 在之後的半個世紀中,烏桓、穢貊、高句麗的不斷襲擾遼東,沓縣所在的張店古城多次遭到破壞,大連地區人口不斷向東部移徙。

簡介

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因齊郡立新沓縣,沓氏縣改置為東沓縣。故治在今遼寧普蘭店市鐵西街道。西晉併入北豐縣

記載

..

公元238年,曹魏命太尉司馬懿統軍4萬討伐遼東太守公孫淵,攻下襄平(今遼陽),接著,魏吳兩軍在遼南大戰,居民不少逃往山東,魏國曹操為安置沓渚流民,在山東故樅城設新沓縣,原沓氏縣改名為東沓縣,沓渚歸東沓縣管轄。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元帝建晉朝,史稱西晉。
公元274年,西晉重建平洲(治所在今遼陽),統轄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等五郡國。遼東國(治所在今遼陽)統8縣,其中的東沓縣併入北豐縣(今瓦房店市),沓渚隨之隸屬北豐縣,時稱“馬石津”。

東漢末年戰亂東沓縣•中原學者傳播文化

東漢初年,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與匈奴聯結,朝發穹廬,暮至城郭,騷擾北方各邊郡。由於東北地區漢族、烏桓及扶餘、高句麗居民的大批內徙,遼東郡人口銳減,故遼東郡原18個縣縮減為11個縣。沓、汶(文改汶)縣與平郭三縣仍保留。這說明當時此三縣人口減少並不明顯。大連地區與全國一樣,農業和手工業有一定發展。鐵制農具鑊、鋤、鐮、鏵的形制更加科學,套用更加普遍,水利灌溉設施增多。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改進,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此間,大連地區邑鎮商業發達,官僚或大戶不僅從事內地貿易,還憑藉港口的便利條件從事國外貿易。其時因商品流通量大,貨幣數量不足,縑帛和穀物都兼具貨幣的職能,在流通中起輔助作用,推動了大連地區的經濟發展。其時大連地區人口主要集中在今旅順口區、甘井子區營城子西部平原,今金州區東部的董家溝、大李家、亮甲店,普蘭店市的楊樹房、城子坦,莊河市的花園口、青堆子等臨海河口地區。
東漢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山東沿海3000多農民在頭領張伯路率領下舉行起義,反對東漢王朝的統治。起義軍赤幘絳服,號稱“赤幘軍”。義軍焚官府,殺污吏,力量迅速壯大,連克山東沿海數處郡縣,後被官軍圍困失利,退避今山東廟島群島和今大連地區長山列島。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伯路再次進攻山東登萊,被青州刺使法雄擊敗,義軍復退回今大連地區,與大連地區農漁民聯合堅持鬥爭,最後被李久地主武裝鎮壓失敗。在之後的半個世紀中,烏桓、穢貊、高句麗的不斷襲擾遼東,沓縣所在的張店古城多次遭到破壞,大連地區人口不斷向東部移徙。加之今普蘭店灣頂部入海距離過長(40餘華里),水道又逐漸淤塞,較大船隻已不能航行,內海碼頭已失去功能,縣城又處在海積平原上無險可守,沓縣縣城作為大連南部地區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的地位漸而喪失。而此間大連地區與朝鮮半島的經濟和軍事活動更為頻繁,為適應形勢的需要,又辟原沓縣東部黃海的青雲河口東岸建城(今大李家鎮大嶺漢城),作為縣城,稱作東沓。東沓城瀕臨黃海向陸地縱伸的海灣北側300餘米的土丘上,南依太山可做屏障,東部地勢平坦,可經今莊河、東港、丹東達朝鮮半島,西南可通達旅順,既有海運之利,又有群山險隘,退可守,攻可進,為咽喉要地。其城遺址中曾出土一批東漢文物,北部丘崗上遺有連片漢墓。
其間,由於中原戰亂,齊魯一些淡泊仕途的名士紛紛逃亡遼東避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管寧、邴原(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人)、太史慈(山東掖縣——今龍口市人)、王烈(山東平原縣人)及北海人劉政等,他們都是名震中原的學者,先後在公元191~193年渡海來到沓縣。這些學者在今大連地區和遼南居住了13年之久。據《三國志》記載,他們開壇講學,“講詩書,陳俎豆,飾威儀,明禮讓”,其講學範圍已遠遠超出對文化知識傳播,中原傳統禮儀由是系統傳入遼東,其“教授之聲不絕”,足見授業之盛。10餘年後,中原形勢漸趨穩定,這批學者陸續返回山東原籍。據《三國志注》載:“後原欲歸故里,止於三山。”“三山”原指大連灣口的三山島為地名,泛指今金州迤東以南地區,這也是大連見於史載的最古老的名稱。《邴原傳》還有“原之邑落多虎患”的記載,說明東漢時期大連地區山地林木繁茂,虎豹出沒,人煙不稠,生態仍處在原始狀態。此間,牧羊城、東沓縣城至郡治襄平(今遼陽市)的馳道基本形成。此外,公孫氏統治區的商人通過遼遂、新昌、安市、平郭(今蓋州城郊漢城)、東沓縣城及牧羊城常渡海與山東半島互市。此時,將軍山(旅順)經東沓城通鴨綠江達朝鮮半島的“經”(山間羊腸小道)和“畛”(田間便道)也基本形成。東沓縣成為山東中原地區與朝鮮半島交往的中轉地和必泊港。
兩漢對儒學的推崇和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在思想觀念上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對後世影響長達兩千餘年,對封建禮教的形成,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