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經濟學

東方經濟學,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經濟學。

歷史沿革

東方經濟學近現代即蘇聯時期曾經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經濟學。但是東方確實也有不同於西方的獨立經濟學。
東方經濟學至少應該包括中國(古代)經濟學、印度古代經濟學、阿拉伯古代經濟學。
其中中國古代經濟學至少包括貨幣金融理論-輕重理論、財政理論-九府理論、和田賦理論-乘馬理論等。
西方經濟學近代最初引入中國時,熟悉古代學術歷史的第一代中國翻譯家就曾經把它稱為“輕重學”。後來受西方中心論影響的留學生們為拔高西方經濟學,根據中國素有“經世濟民”之說,遂把西方輕重學說稱為“經濟學”。 這實際上不過是歷史的誤會和玩笑罷了。
現代,由於洋務和新文化以來全面西化教育的不良影響,國民很少了解自己國家的古代科學理論包括“輕重學或經濟學”,從而為迷信和崇拜西方科學打開了大門。
但是,今天,民族已獨立,人民已解放,國家正在崛起,這種教育和學術、科學上唯西方獨尊的局面已經嚴重不適應於迎接中華復興的時代, 理應迅速得到徹底改變。
恢復和建立我們自己的經濟學“東方經濟學”——所有這方面類似的探索和努力都應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鼓勵。

概述

西方經濟學的衰落,東方經濟學的崛起
“經濟學家的聖地應當是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物理學”[①]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西方主流經濟學從登台亮相到泛濫成災,在國內的學界,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然而,巔峰時刻,往往就是衰落的開始。隨著越來越廣的實踐檢驗和越來越深的思維探索,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目將其供在神龕、奉為神諭。從接觸、信服、盲從變為質疑、批判、廢棄,西方主流經濟學恰似走了一個輪迴。
國內的批判,據我所知,有《薩繆爾森<經濟學>批判——競爭經濟學》(韓德強)、《個體經濟學批判》(余斌)、《西方經濟學的終結》(張建平)等。這些批判,角度不同、深度不同,但卻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批而不立、駁而不倒。事實上,最有力的批判,不是批判,而是在舊的廢墟上建立起一個更為科學的新體系。
不建立這樣一個新體系,即便西方主流經濟學就是一門偽科學,無奈之下,人們也只能繼續用它,這也是西方經濟學家繼續上竄下跳的原因所在。弗里茨·馬克盧普就曾叫囂:(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甚至在人們已經知道它的基本假定是假的情況下,也是不能完全加以否定的,除非能夠並且已經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理論&#91;②&#93;。
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邏輯形式非常嚴謹,即使個別結論與事實不符,也能通過調整假設,消解種種反常&#91;③&#93;,保護其理論核心刀槍不入、長生不死。因此,要批判西方主流經濟學,只能去揪出它的爛根:唯心的人性論與形上學的牛頓機械力學範式;同樣,要建立一個新經濟學體系,也只能回到原點,從根上開始。
東方經濟學,既不是已有經濟學謬誤的簡單批駁,也不是已有經濟學知識的混雜拼湊,而是在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外,換用第三隻眼睛去看待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重新去尋找經濟學最一般的研究對象,尋找一切運動規律、演繹過程建於其上的經濟學“始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並提出了不同於“商品”或“經濟人”為起點的“經濟元”——人之社會經濟組織一般,從而取代“經濟人”假設——人之個體一般,建立起全新的“經濟元—經濟流—經濟場”的經濟學分析範式,試圖將經濟學重建於系統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邏輯演繹基礎之上。
為方便理解,我們來對比一下西方經濟學、東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邏輯建構模式:

(一)研究視角

西方經濟學:經濟活動中的個人;(問題:經濟活動基本單位是個人嗎?不是。每個人只是社會經濟組織的一份子或組成要素,正如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生物大分子進而形成細胞,我們能用原子去解釋生命現象嗎?我們能說原子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元嗎?扯淡!)
東方經濟學:經濟活動中的組織;(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主體是人之社會經濟組織形式,而非人之個體,正如絕大多數的產品,我們只能稱其是由哪個企業製造,而不能說是由哪個工人製造,產品製造者不是人之個體,而是企業,個體戶是企業的特殊形式,而不是倒過來。人類社會早已從單個螞蟻進化為組織嚴密的蟻群,早已從單個蜜蜂進化為分工明確的蜂群。)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問題:商品只是經濟活動的客體,不是主體,因而有可能忽略主體方面的某些因素,正如研究細胞吸取的養分,並不能完整地解釋生命現象。)

(二)邏輯起點

西方經濟學:經濟人;(問題:每個人毫無例外地,都是自私自利乃至貪得無厭嗎?不是。因此,這一人性假設百分之百可靠嗎?與現實完全相符嗎?不是。所以只是一種臆想,一種意淫!)
東方經濟學:經濟元;(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系統,同時又是構成更大規模或更高層次社會經濟體系的基本單元,例如家庭、企業、政府機構等。正如原子雖是組成分子的微粒,但分子卻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91;④&#93;。)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問題:商品既非從來就有,也非永恆存在,因而只能涵蓋一段歷史範圍、一種社會局部和一部分經濟事物。)

(三)邏輯演繹依據

西方經濟學:效用或利益最大化;(問題:每個人都是利益計算的超級計算機嗎?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能夠保證組織利益最大化、社會利益最大化嗎?不是。這是違反系統論的,系統不等於成員的簡單加和,所以仍是所以只是一種臆想,一種意淫!)
東方經濟學:系統論與自然法則;(經濟活動再神奇,也不可能違反自然法則,只要是“活”的系統,就必然有輸入和輸出,輸入輸出之間必然遵循物質不滅、能量守恆、火用減熵增等自然法則,而以這些法則為基底,從中找出關係式,就可以形成鐵的演繹邏輯。)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商品運動過程;(問題:有可能無法兼顧主體方面的研究,難以全面揭示經濟活動的全部內涵。)
所以,東方經濟學的邏輯展開路徑分為兩條:
(1)經濟要素→經濟元系統(結構、功能、狀態、環境、演化等)→更高層次或更大規模的社會經濟系統→國民經濟體系;
(2)經濟元輸入輸出→經濟元輸入輸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物質不滅、能量守衡等)和經濟法則(輸入輸出中的價值變化等)→經濟元輸入輸出所產生的相互聯繫(如供應鏈等);
事實上,西方經濟學之所以長命百歲&#91;⑤&#93;,之所以繼續占據經濟學舞台而對台下日益覺醒的觀眾的倒彩充耳不聞,並不是它有多強的理論生命力,而是因為,還沒有新的演員上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