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夜新聞

東方夜新聞

《東方夜新聞》是日播新聞雜誌類節目,強調解讀與評論。以東方眼光來梳理、整合全天社會資訊,追蹤分析新聞熱點,關注並引領輿論話題,夾敘夾議,以述帶評,以評帶敘,在強調影響力的同時,注重新聞詮釋方式的立體化和表達方式的個性化。

基本信息

欄目定位

欄目主要由35分鐘的《新聞資訊》和15分鐘的新聞評論《今日新觀察》二大板塊構成。
《東方夜新聞》追求以都市眼光來梳理、整合現代社會資訊,追蹤分析新聞熱點,關注並引領大眾話題,資訊與觀點並重,夾敘夾議,以述帶評,以評帶敘,在強調影響力的同時,注重新聞詮釋方式的立體化和表達方式的個性化。《東方夜新聞》力圖體現“資訊梳理,背景分析,觀點提供”功能。
常規節目的《今日新觀察》設“新聞盤點”和“新聞關注”二大板塊。新聞盤點約十分鐘,主要是對一天的新聞進行梳理,根據我們的價值判別,選擇客群最感興趣和包含更多信息的新聞,強調新聞價值。在報導方式,避免單向、孤立、就事論事的報導方式,強調對信息的重新整合和系統分析,強調對信息的再加工、背景資料的提供和適度評點。新聞盤點的內容按要聞、人物、數字、聲音、反應等進行梳理,做到活潑、精彩、好看。新聞關注旨在分析解讀並引領大眾熱門話題。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選擇“實質性頭條”或言“封面故事”進行報導,選擇的內容不僅具有新聞性更有社會影響力,對關係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精神狀態的新聞,進行徹底的分析和解讀。內容緊扣當前熱點,進行詳盡的解釋和背景,提供鮮明的觀點和權威的分析。 周六設《今日新觀察·新聞人物》版,周日設《今日新觀察·周刊龍虎榜》版。新聞人物板塊,包含新聞人物專訪、特寫或一組有特點的人物故事,以新聞人物專訪、特寫為主。(此板塊待條件成熟推出)周刊龍虎榜的整體風格是生動、活潑、富有意味。它是在新聞、財經類雜誌的基礎上,根據我們自己的新聞價值判斷精選國內雜誌內容,整合、最佳化雜誌信息資源,打造一檔權威的電視化周刊精華版,真正成為中國周刊的龍虎榜。周刊龍虎榜設“周刊盤點”和“封面故事”二個板版。

內容編排

《東方夜新聞》的新聞資訊板塊包含了上海、國內、國際等重要新聞,並進行了梳理、歸納,給觀眾享受信息超市的便利。
《東方夜新聞》的評論板塊是《今日新觀察》,它以東方的眼光,在全球的視野中選擇、製造並引領大眾熱門話題。內容緊扣當前熱點,給出詳盡的解釋和背景,提供鮮明的觀點和權威的分析。

主持人及評論員

方宏進和勞春燕方宏進和勞春燕
方宏進上海東方衛視總策劃、新聞評論員、大型晨間節目《看東方》總製片人,參與了東方衛視改版策劃等總體設計工作,並主持了“神舟五號升空”、“花開中國”等大型直播活動,著有《方宏進勞春燕為您打開——東方封面》等書。方宏進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當過大學教師,曾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總主持人,《焦點訪談》主持人,主持過央視“三峽截流”、“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大型直播報導。
勞春燕,上海東方衛視主持人、製片人,《東方夜新聞》主播。復旦大學新聞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曾先後擔任上海電視台《今日報導》主播、《新聞透視》主持人、記者兼責任編輯。2001年起任上海衛視人物訪談欄目《人在上海》製片人、主持人。主編《人在上海》系列叢書,著有《方宏進勞春燕為您打開——東方封面》等書。
葉蓉,上海東方衛視首席主持人,當年以專業成績第一名進入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任第一財經《財富人生》和東方衛視《直播上海》節目主持人,曾主持過《前進上海》、《東視新聞》、《東視財經》等節目。1999年被評為第二屆上海十大文化新人、全國傑出女職工標兵,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出任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宣傳大使。2000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和播音作品一等獎。 首席風采--葉蓉印象 當年以專業成績第一名考取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現為上海屈指可數的三位首席女主持人之一。曾主持過《東視新聞》、《東視財經》節目,現在作為特聘的"上海衛視"首席主持人擔槓主持《上海衛視新聞》節目。1999年獲得為第二屆上海文化十大新人稱號。同時葉蓉更有全國優秀女職工標兵、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宣傳大使等榮譽。在專業上,葉蓉的作品摘取了2000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和播音作品一等獎。
潘濤,2003年10月至今,任東方衛視晚間新聞主持人;曾主持國慶16小時大直播,神舟五號直播報導,美軍抓捕薩達姆直播報導,巴基斯坦中國人質事件直播報導等;因為上海申博宣傳片配音,得封雅名“上海申博形象之聲”。上海申博形象之聲、上海文廣SMG資深主持人、東方衛視新聞主播、記者。兩屆全國優秀播音與主持作品一等獎、上海文廣SMG播音與主持一等獎、東方衛視優秀主持人獎獲得者,東方衛視優秀員工。曾任上海衛視主播、編導,現主持晚間新聞。
《東方夜新聞》首推了評論員和主持人的角色分工,並在電視評論語態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資深電視人方宏進以多年的新聞閱歷,成為上海螢屏上首位新聞評論員。在《東方夜新聞》新聞資訊板塊里,他有選擇地作些分析點評,要言不煩。他的評論員角色在評論板塊《今日新觀察》中得到充分體現,就老百姓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的評析,從巨觀政策的解讀到為民生百姓的鼓與呼,每天以直播的狀態發表評論。
記者型主持人勞春燕有多年一線採訪的經歷,她還是《東方夜新聞》的製片人,因此,她對節目內容的介入,從選題策劃到話題展開,比一般的新聞播音員有更大的主動權,以不同於常態的新聞播報方式,與評論員有機配合,嘗試一種新的電視語態。

收視觀眾及社會評論

收看夜新聞的觀眾可謂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以上海地區的數據為例,《東方夜新聞》的觀眾25-54歲年齡段的占55%,男女觀眾之比為61:39,高中以上學歷的67%。北京等其他地區節目觀眾構成也十分相似。《東方夜新聞》的主體消費者,正是節目構想中的目標觀眾群。 東方衛視《東方夜新聞》開播後,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收視率穩中有升,觀眾群體呈現出強勢力量。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東方夜新聞》對習慣夜生活的文化市民而言,既滿足了資訊梳理歸納的需求,又能把握各方觀點及分析,為資訊時代的觀眾提供價值判斷。而每天的電視直播評論,開了中國電視評論員新聞熱評之先風,對電視評論的節目形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2004年,《東方夜新聞》和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調查》、《面對面》等知名欄目一同榮獲首屆中國十大名欄目稱號,成為電視界普遍公認的較為成功的電視新聞欄目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