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鄉

東安鄉

東安鄉位於四川省江油市東北部,東鄰江油市河口鎮,南接梓橦縣金龍鄉,西與江油市新興鄉接壤,北靠江油市小溪壩鎮。地理坐標東經105°01′,北緯31°51’。幅員面積4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29.2%。2001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8335畝。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東安鄉東安鄉
東安鄉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90l.3毫米,無霜期271天。東安鄉水域占地面積為幅員面積的13.2%,主要有小小(一)型水庫2座,紅豆嘴水庫、搽耳岩水庫;小(二)型水庫6座,山坪塘1240口,灌溉渠道50餘公里,總蓄水量750萬立方米。屬典型的農業鄉,轄馬鞍村、構樹村、斬石村、銀匠溝村、金寶村、印石村、泥村、烏龍觀村、福嚴村涼亭村安福村共11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1個場鎮居委會。鄉村戶數4059戶,人口1351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4人。東安鄉通郵11個村、江梓公路貫穿7個村,鄉村均有道路相通,6個村已通電話。200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70萬元,比切2000年增長0.7%,糧食總產量達9403噸。東安鄉實現企業總產值1300萬元,入庫稅金60萬元,利潤50萬元。東安鄉外出務工人員達2662人,創勞務收入119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410元,比2000年人均純收入2303元增加107元。實現財政收入121萬元,財政支出121萬元。

農業建設

東安鄉東安鄉
2001年,東安鄉黨委、政府根據年初的戰略,以市場為導向,先後到成都、樂山、蒼溪等地考察論證。同時,廣泛宣傳、發動、組織廣大幹部民眾800餘人次到成都、樂山、蒼溪、方水白玉村、新安、戰旗等地參觀考察。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土地資源,鼓勵廣大幹部民眾承包、租賃土地進行投資開發。先後在構樹村、斬石村發展脆紅李500畝,銀溝村、福嚴村發展黃金梨、豐水梨500畝,並聘請了省農科院兩位水果專家鄧家林、房超為鄉水果生產技術顧問,長期進行技術指導。穩定蠶桑發展,在金寶村、烏龍觀村、安福村新栽桑1000畝,使東安鄉的桑園面積達到1140畝。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發展水稻制種180畝、優質稻巴香--500畝,無籽西瓜50畝。

城鎮建設

東安鄉東安鄉
加強對病險水庫、灌溉渠系以及山坪塘埝、么河堰的維修整治。2001年11月,耗資692萬元的紅豆嘴水庫順利通過四川省水利廳驗收。交通建設以江梓公路收尾工程為重點,加大對村、社道路的改造、維修、新建。投資8萬餘元完成了場鎮下街口至雙板鄉300多米水泥路面改造,改造、維修、新建村、社道路12公里,進一步完善和鞏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郵政所位於場鎮中街政府臨街門面,從業人員1人,辦理信件收發、報刊征訂、款項匯兌、郵政儲蓄多項業務。2001年新增電話用戶60戶,裝機量達350部,中國移動公司在東安建立了基站,徹底改變了行動電話難打的問題。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實現廣播通播率95%,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527戶,有線電視用戶達945戶,其中:農村有線電視用戶710戶,解決了斬石村、金寶村、烏龍觀村收視盲區。

2001年,場鎮占1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江(油)梓(潼公路穿鎮而過,距寶成鐵路小溪壩站5公里,距綿廣高速公路5公里。江油市供電局在場鎮投入變壓器1台50萬千瓦,改造用電線路1000米。場鎮現有集市兩處,場鎮上街農貿市場占地面積1668平方米,下街生畜交易市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年內對農貿市場進行改擴建,新增攤位100個,規範了農貿市場管理。改造綠化新街人行道1千米,新裝路燈25盞。審批建房12戶,共3200平方米,老街改造14戶4500平方米。改善場鎮用水質量,啟動自來水廠的全面改造。

基本政策

東安鄉東安鄉
認真貫徹《四川省計畫生育條例》,利用廣播、有線電視、計生專欄廣泛宣傳。2001年對育齡婦女進行三次普查,普查率達98%,綜合節育率91.2%。完成了銀匠溝村、印石村、涼亭村計畫生育“村民自治”試點工作,並在銀匠溝村建立“三結大”基地。依法合理利用和保護國土資源,貫徹實現《土地法》,一是堅持先審批後修建的土地使用審批程式;二是集中時間對土地使用情況進行清查,堅決查處違法亂建;三是長期開展國上宣傳活動。切2001年,批准建房124戶,用地14.3畝,其中:占用耕地1.81畝,非耕地6.34畝,開發復墾耕地12畝。認真貫徹執行《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條例》,加強林業管理和造林綠化,嚴格審批林木採伐手續,加強森林防火及木材加工場點的管理。實施“天保林”工程8375萬畝,並落實管護人員3名,加強“天保林”管護。集中時間結合國上清查對東安鄉林木砍伐情況進行了清理,對亂砍、濫伐進行了處罰。

民政工作

加強民政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貫徹實施,認真做好救災、救濟、優撫、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工作。2001年,共發放旱災和9•19洪災救災資金14000餘元,臨時救濟46戶,4190元,幫助災民、特困戶抗災自救、搞好生產;落實借用省專儲糧食290戶,55100公斤,發放賑災衣物32戶,落實五保戶13戶,救助9.19房屋倒塌戶49戶,7000元。嚴格婚姻登記制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做好婚姻登記工作,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105對,離婚3對,處理無證婚姻1起。廣泛宣傳殯葬改革,提高民眾殯葬意識,嚴格殯葬管理工作,東安鄉屍體火化度達95%。積極爭取資金維修敬老院住宅,爭取資金2300餘元更換敬老院場鎮農貿市場處房屋屋面,由石棉瓦更換為小青瓦,並修復堡坎。

文教衛生

2001年,有國中1所,教學班9個,學生480人,中心國小1所,村小8所,教學班35個,學生1021人,中心幼稚園1所,東安鄉共有教職工79人,其中大專以上32人,中專47人。東安鄉小學生入學率達100%,鞏固率100%,國中人學率98.6%。2001年國小畢業會考占片區第二名,國中畢業會考各科及格率和平均分均名列前茅。加強成人教育,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舉辦多種多樣的培訓,參訓人員達1550人次,非文盲率達99.4%,勞動者受教育年限達7.8年。鄉中心衛生院位於場鎮中街,現有醫護人員13人,病床12張,並添置半自動生化分析儀1台,利用“三八”節、“九九”重陽節,開展經常性的義診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民眾文娛活動2001年6月28日成功舉辦建黨八十周年大型文娛活動,深受廣大民眾好評。

招商引資

2001年,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村社果園、水庫等有利資源進行招商引資工作。廣泛調動民間、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放活土地使用權,鼓勵各界人士承包、租賃荒山、荒坡、村社果園、水庫投資農業。承包、租賃荒山、荒坡、老果園470畝,承包水庫、山坪塘堰45畝,實現引資110.5萬元。

重慶市城口縣東安鄉

東安鄉重慶市城口縣東安鄉
城口縣轄鄉。萬縣市山羊發展基地鄉。1948年前屬高望鄉,1949年置東安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部,任河發源地,大巴山脈南麓,與陝西省鎮坪縣華坪鄉,平利縣八仙鄉接壤,距縣府75公里。面積293.7平方公里,人口0.9萬。公路與省道城(口)(巫)溪路連線。轄任河、鮮花、雙壩、金獅、沙灣、齊華、新建、大樹、朝陽、望鄉、新田、黃金、德安1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薯類,特產核桃、生漆、獼猴桃和黨參天麻黃連、杜仲、黃柏等名貴藥材。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為主。森林資源豐富。

東安鄉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結合中共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力求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東安鄉利用邊貿集鎮的地位優勢,結合當前城巫公路的建設,按照推進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農業的要求,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大力開發綠色鮮活農產品供應。東安鄉先後建立起了“魔芋種植基地”、“黨參種植基地”等,農業效益大幅提高,農民增收明顯。

二是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培育創新型農民。東安鄉組織農技站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宣傳良種良法、科技推廣、農資的真假鑑別,林業站工作人員就退耕還林的後期管護和林下種藥作技術指導,組織畜牧防疫人員就禽流感防控知識作宣傳,共培訓10餘次,500餘人。

三是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東安鄉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組成了“民眾性、專業性、互利性和自助性”很強的合作社,2008年已建成生豬專業合作社1個,山羊專業合作社3個。這些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成為了活躍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生力軍。

四是以創建文明村鎮為主導,塑造新風貌。東安鄉狠抓常年堆積在河道岸邊的垃圾清除力度,避免了垃圾對河道的污染,並積極組織黨員向廣大民眾作環保宣傳工作,號召大家“齊心協力保環衛,注重點滴美家園”,大大改善了周邊環境。

國家級南方草山草坡示範開發區坐落東安鄉渝陝交界處,距城口縣城75公里。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容身於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分布於大巴山主峰上,其萬頃高山草場,百里原始森林首推重慶第一。這裡群山高聳,峰聚壑連,氣象壯觀。山頂草場成片,牛馬成群,跨越邊界;山麓幽谷清流,茂林修竹,珍禽異卉,奇石游魚,美不勝收。高山湖泊,跑馬場、環山牛馬車道、民俗文化廣場、滑雪場,具有歐式風格的高山別墅和民族特色的四合院、三合院讓您感受度假天堂、天然氧吧的情趣。景區主要景點有十里坪、三個包、三根樹、金字山、長槽、巴山第一瀑、玉皇廟、鴛鴦湖等。度假區集休閒、度假、科普、觀光、娛樂、健身、購物為一體,已形成種植、養殖、旅遊、加工相互促進,互為發展的產業化鏈條。

四川達州市渠縣東安鄉

東安鄉四川達州市渠縣東安鄉
渠縣轄鄉。解放前屬流溪鄉所轄,1954年析流溪設東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0.2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9萬。襄渝鐵路過境。轄石板、長岩、斌山、大塘、高嶺、廣坪、永華、欄橋、平壩、七燕、妙山、美埡、朝門1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採煤、制陶、建材、糧油加工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薯類、小麥,產柑橘,特產茶葉。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

渠縣東安鄉斌山村還有“大斌山古戰場遺址”。明末清初,張獻忠部將吳應元與地主武裝郭雲貴部在此“大戰數十(次),小戰數百”。今存寨門、水缸、柴灶、火藥糟等遺蹟。

廣西區寧明縣東安鄉

東安鄉廣西區寧明縣東安鄉
東安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中部,距縣城18公里,東、南、西、北與本縣的北江、明江、板棍、亭亮等鄉鎮接壤,東安鄉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管轄8個村委會,44個自然屯,總人口18310人。

東安鄉地處丘陵,主要以農業為主,工業比較薄弱,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甘蔗、水果、八角為主,耕地總面積為29213畝,其中水田面積為11755畝,水果種植面積3415畝,八角種植面積為7000畝。甘蔗產業是東安鄉經濟來源的主要支柱產業。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科技興農,科教興鄉戰略,推進軟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