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亭[廣東鶴山]

東坡亭[廣東鶴山]
東坡亭[廣東鶴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坡亭位於鶴山市西江河畔。鶴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坡亭懷古”是鶴山八景之一。坡亭始建於五百年前,宋紹聖四年(1097年),蘇東坡遭貶瓊州,乘船經古勞石螺崗時,遇水漲,泊舟登岸休息數日。居民出於景仰,乃將石螺崗所在村莊命名為“坡山”,於西江邊岩石上刻“坡公泊舟處”五個大字,於江畔建造紀念亭,命名“坡亭”。坡亭位於古勞坡山村石螺崗北側,面對浩翰西江,亭呈六角形,坡亭東側修建了朝雲亭,以紀念與東坡患難與共的王朝雲。1983年坡亭遭颱風襲擊倒塌。1991年按原貌修建,為歷代騷人墨客賦詩吟頌、駐足仰慕之勝地。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東坡亭旁破陋的碑石東坡亭旁破陋的碑石
《大清一統志》“肇慶府坡亭”條載:“宋紹聖中,蘇軾謫儋州過此,留數日,居人慕之,築亭於上。”亭下巨石飲江,上刻“坡公泊舟處”5個隸書字,至今仍穩約可見。明代易奇標《重修坡亭記》云:“鄉名坡亭,景賢也。宋文忠公南遷過此,留連不能去,居人為築亭於石螺山上,迄今五百餘年”。又清代易福成《重修坡亭記》說:“坡亭,邑之名勝也,長江繚繞,林木清幽,岩石盤踞,沙渚縈迴,水色山光,輝映上下,高瞻遠矚,至足樂也。”蘇軾在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四月,以61歲高齡再被貶謫為瓊州別駕,遣往昌化軍(今海南省儋縣),由幼子蘇過陪同,從廣東惠州登程,乘木船溯西江至肇慶、梧州,轉雷州再渡海。相傳,途徑西江下游南岸的新會縣石螺崗(今鶴山),正值龍舟水,水漲流急,船行受阻,只得泊舟登岸休憩。故後人築亭於石螺崗上,所在村名亦隨之易名為坡山村,並興建衛坡橋,以紀念這位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坡亭為六角形。六條石柱高擎綠蓋,翼然於江岸。南面兩柱刻一聯:“響徹銅琶,千古大江東去;吹殘鐵笛,一聲孤鶴南飛”;北面兩柱楹聯是:“濤聲四面作風雨,笠影半肩挑夕陽”;亭後還有“天地一間屋,江山幾古人”的石刻。坡亭建後,至清初,金陵馬稀於坡亭東側續建朝雲亭,亦出於對王朝雲的敬慕和懷念。

近況

到1935年,邑人重修兩亭,辟螺崗為東坡公園,改坡亭側的財神廟為臨江軒。其時坡亭已成為別具一格的名勝風景區。1982年鶴山縣政府撥款修葺,恢復兩亭原貌。1983年9月,坡亭毀於颱風,後鶴山縣政府再撥出專款,按原貌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