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劉集鎮

東劉集鎮

地處五河西部,位於“泗五靈固”交界處,南連懷洪新河,北傍沱河,省道五固路、韓沫路穿境而過,境內河湖較多,轄21個村,面積20O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8687人,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東劉集鎮南北長24公里,有耕地18萬畝,有基本農田141407畝,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民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提高生產能力的熱情空前高漲。東劉集鎮項目規劃完全符合全省“人民創家業、幹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的總體要求。

基本信息

(圖)東劉集鎮東劉集鎮

地處五河西部,位於“泗五靈固”交界處,南連懷洪新河,北傍沱河,省道五固路、韓沫路穿境而過,境內河湖較多,轄21個村,面積20O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8687人,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東劉集鎮南北長24公里,有耕地18萬畝,有基本農田141407畝,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民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提高生產能力的熱情空前高漲。東劉集鎮項目規劃完全符合全省“人民創家業、幹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的總體要求。

概況

(圖)東劉集鎮東劉集鎮

東劉集鎮由過去張集鄉、劉集鎮合併而成,有青壯年勞動力2.9萬人,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常年在外務工達1.5萬人,季節性務工2.5萬人。東劉集鎮南北長24公里,有耕地18萬畝,有基本農田141407畝,其中沿懷洪新河、沿沱低洼地有3萬畝,灘涂2萬畝,宜林壩渠550畝、四荒地5000畝。 發展目標是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努力保持高於全縣的平均增長速度,實現工業產值翻一番,農業產值增長50%,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小城鎮集聚、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強化,整體功能不斷完善,科教、商貿優勢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年增長7%,農民在居住、衣著、教育、文化、通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和諧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公共服務更加有效。

自然資源

(圖)東劉集鎮東劉集鎮紡織品

境內有武家湖張家湖沙家湖等3個大湖泊,湖內水質優良,水草豐富,養殖總水面積4000畝,精養水面1500畝。
近年來,該鎮重點發展優質糧油、飼料作物和高效經濟作物,年種植小麥11萬畝、花生7萬畝、玉米10萬畝,優質稻3萬畝、大麥2萬畝、油菜3萬畝和特色蔬菜3萬畝,糧食總產6.3萬噸,油料總產2.81萬噸,年出欄水禽18萬隻,年出欄黃牛1萬頭以上,年出欄生豬17萬頭,肉類總產8000噸,水產品產量2500噸,

閒置的原張集鄉政府大院房屋45間,樓房兩層12間,占地80畝;劉集供銷社後院倉庫房30間,占地50畝、張集食品站、劉集食品站,已停產的有劉集澱粉廠、賈家窯廠、夏集預製品廠、王周窯廠、蔣集窯廠等,有4個小集鎮街道、劉集花生市場。東劉集鎮由華東電網供電,電力供應充足,不限電,實行分時電價,擁有35千伏高壓。

結合鎮村規劃布局調整更好地促進花生生產,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對原有項目進行改擴建。沿懷洪新河、沿沱低洼地有3萬畝,灘涂2萬畝,宜林壩渠550畝、四荒地5000畝,土質多為黑壤土,適應花生栽培,東劉集鎮農民長期從事花生栽培,經驗豐富,花生畝產較高,加工和銷售市場已初具規模。

東劉集鎮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之間,主要特點是冬寒乾燥,夏熱多雨,日照充足,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7度,年均降水量896.3毫米,全年日照時數在2306.1—2487.6小時之間,日照率為52%。

鄉鎮建設

(圖)東劉集鎮東劉集鎮

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同時,鎮財政一是安排籌集計生事業費79萬元,用於計生特困家庭救助和獎勵扶助經費。二是安排社會低保經費、“三屬”和復退軍人補助標準提高。三是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制,徵收合作醫療基金52萬元,參合農民5.2萬人,參合率86%,著力解決了農民就醫難的問題。財政支出在保機關正常運轉、基層政權建設及各項事業法定投入的同時,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財力逐漸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 維護了社會穩定。

東劉集鎮廣泛宣傳勞務輸出中一些好做法,好典型,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將大能人、大財團、大商家吸引到劉集來,並鼓勵返鄉創業,制定優惠政策,凡引進工業項目的,除按縣規定獎勵外,鎮政府按實際到位資金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東劉集鎮交通便捷。蚌寧高速公路104國道304省道、306省道構成兩縱兩橫快速交通框架,縮短了與發達省市的時空距離,凸顯了毗鄰蘇浙地區的區位優勢。東劉集鎮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積極推進城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鐵桶”計畫,大力整治經濟發展環境,保持了全鎮的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

社區事業

(圖)東劉集鎮東劉集鎮

東劉集鎮機關主動向社會免費公開的信息範圍參見機關編制的《五河縣東劉集鎮信息公開目錄》。

突出新農村建設,小李村結合產業發展實際,12個工廠化育秧大棚已開工建設,小李、劉集兩村日供水800噸的自來水廠竣工,東程、周莊、小李姜莊等4個新村居民點195戶已建房入住,並結合災後水毀建房,農民無序建房得到控制,達到了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目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農村的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不斷改善。舊村莊改造步伐加快,置換建設用地473畝。小城鎮建設速度加快。以劉集中心鎮為重點,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東大街路燈、花壇、下水道配套完畢,達到了美化、亮化的目標,並向張集、周莊集鎮輻射。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劉集占地100畝綜合農貿市場已向省國土資源廳申報,張集街、劉集街、周莊街等綜合集貿市場的服務功能不斷擴大。鎮市容分局不斷強化環境整治,小城鎮信息、勞務、中介、教育、文化、衛生、金融電力等各類產業的發展較快,小城鎮的整體功能、產業配套和人居生活水平大提高。

東劉集鎮確定對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開發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勞動力資源普查,做到了鎮有總帳,村有個人台帳,勞務輸出人員建檔到戶、建卡到人。對每個人的技術專長等都作了詳細登記。

東劉集鎮積極克服勞務輸出是個麻煩事、鎮政府無利可圖的觀念,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東劉集鎮以縣勞動就業局、縣婦聯、團縣委等單位為依託,成立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鎮就業與社會保障事務所(即勞務服務站),每村配備了2—3名勞務信息員,確定了一名村支部副書記勞務輸出工作,健全四級勞動力轉移開發工作網路,按照市場化運作,做到了組織、人員、經費“三落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