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語漢字]

東[漢語漢字]

東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dōng,屬於漢語常用字。本意是東方,即太陽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東,又引申指主人。

基本信息

字源解說

演變 演變

東字構型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會意字,《說文·東部》:“從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陽在“木”中,表示太陽剛剛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另一種說法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東”像一個竹木編的籠子,也像裝滿物品的口袋,兩頭用繩子扎住。為“橐”的初文。“東方”的義項則為假借義。

詳細字義

東字書法 東字書法

(1)〖名〗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日出的方向。[east]

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訓》。按:“日所出也。從日在木中,會意。”

君,日也。——《廣雅·釋天》

鄰。——《周易·既濟卦》。虞注:“震為東。”

方者,陽也。——《白虎通·情性》

大兒鋤豆溪 ,中兒正織雞籠。——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又如:關東;旭日東升;東夏(指中國東部);東朝(東宮);東極(東方邊遠之處);東君(神話中與西王母相對的東王公)

特指東西向。與南北向相對

我疆我理,南 其畝。——《詩經·小雅·信南山》

(2)〈文言義〉〖副〗向東,往東 [face east]

大江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又如:東流(東去的流水);東波(向東流逝之水);東徙(向東遷移)。

(3)〖名〗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所以主人稱東

如:房東;股東;今天我們作東;東主(東家;店主;房東)。

(4)〖名〗東道,指請客的主人

[小旦]酒已備下,玉京主會,不得下樓奉陪,賤妾代 罷。——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

(5)〈文言義〉〖名〗春天 [spring]

如:東皇(指春種;司春之神);東君(春神);東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6)〖名〗(Dōng)姓氏用字。詳見“東姓”

常用詞組

【東北】 dōng běi

〖名〗

❶ [Northeast]方位詞。東和北之間的方向。

❷ [Northeast China](Dōngběi)指中國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

【東奔西跑】 dōng bēn xī pǎo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東奔西撞】 dōng bēn xī zhuàng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東不拉】 dōng bù lā

[tambour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used by the kazak nationality)] 〖名〗冬不拉

【東廠】 dōng chǎng

[espionge agen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eunuch in Ming Dynasty] 〖名〗明代由宦官控制的特務機關

【東抄西襲】 dōng chāo xī xí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

【東扯葫蘆西扯瓢】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talk aimlessly] 說話東扯西拉

你少 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癲,想起去查賬了。———柯藍《瀏河十八彎》

【東衝西突】 dōng chōng xī tū

指四處衝鋒突擊。

【東窗事發】dōng chuāng shì fā

比喻陰謀已敗露。

【東床】dōng chuáng

[son-in-law] 〖名〗女婿

然聞信至,鹹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無聞。 鑒曰:此正佳婿耶!訪之,乃 羲之也。乃以女妻之。———《晉書·王羲之傳》

【東倒西歪】dōng dǎo xī wāi

指行走不穩,身不由主。也形容物體傾斜不正。

【東道】dōng dào

[host]〖名〗請客的人或接待別人的人(當東道)。也叫東道主

【東道主】dōng dào zhǔ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東方】 dōng fāng

〖名〗

❶ [east] 方位詞。東①

❷ (Dōngfāng)指亞洲。

❸ (Dōngfāng)複姓,詳見“東方姓”

【東非】dōng fēi

[East Africa] 非洲的東部地區,包括索馬里、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和塞席爾等國

【東風】 dōng fēng

〖名〗

❶ [easterly]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❷ 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氣勢

【東風射馬耳】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射:射出。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東風壓倒西風】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對立的兩方,一方壓倒另一方。現比喻革命力量對於反動勢力占壓倒的優勢。

【東扶西倒】dōng fú xī dǎo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東宮】dōng gōng

[crown prince] 〖名〗指封建時代太子所居住的宮殿閣。借指太子本人

(范養民)為東宮伴讀。—— 明. 顧炎武《亭林詩文集》

【東觀西望】dōng guāng xī wàng

觀:看;望:向遠處看。形容四處觀望,察看動靜。

【東海】Dōng hǎi

[The East China Sea]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

【東郭先生】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名〗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人。

【東家】 dōng jiā

[master;landlord;boss] 〖名〗舊時稱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稱租給自己土地的人

【東江】Dōng jiāng

[Dongjiang River] 珠江的支流,發源於江西,在虎門入海,幹流全長523公里,流域面積3.2萬平方公里

【東京】Dōng jīng

[Tokyo] 日本首都。在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北岸,人口1192.7萬(1989)

【東君】 Dōng jūn

[the Chinese Apollo] 〖名〗傳說中的太陽神

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司命之屬。————《史記·封禪書》

【東林黨】 Dōng lín dǎng

[Dong Lin Party] 〖名〗明朝後期在一些中小地主、中下級官吏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中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在政治上經濟上提出過一些改良主張,反映了人民的一些要求,遭到統治集團的迫害和鎮壓。由於在東林書院以講學為名議論朝政,故被稱為東林黨

【東溟】 Dōng míng

[The Eastern Chinese Sea] 〖名〗東海

【東南】 dōng nán

[southeast] 〖名〗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 東南。———— 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東南亞】 Dōng nán yà

[Southeast Asia] 亞洲的東南部,包括越南、高棉、寮國、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和汶萊等國

【東挪西湊】 dōng nuó xī còu

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東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東施效顰】Dōng shī xiào pín

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東西】 dōng ●xi

〖名〗

❶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事物

❷特指人或動物(多含厭惡或喜愛的感情)

【東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東曦】 dōng xī

[the sun]〖名〗古代傳說中的日神東君,借指太陽

東曦既駕,僵臥長愁。————《聊齋志異.促織》

【東洋】Dōng yáng

[Japan] 〖名〗指日本國。如:東洋布;東洋表

【東洋車】 dōng yáng chē

[rick-shaw] 〖名〗即舊時的人力車。由於日本人最先使用而得名

【東野】Dōng yě

[Dong Ye]〖名〗複姓

【東遊西盪】 dōng yóu xī dàng

無所事事,到處閒誑。

【東張西望】 dōng zhāng xī wàng

張:看。形容這裡那裡地到處看。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卷六】【東部】東 dōng 得紅切

動 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從東。

•注釋

①動:這是聲訓,東、動音近。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引《白虎通》:“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

•譯文

東,動。從木。官溥的觀點認為:由“日”在“木”中會意。凡是“東”的部屬都從“東”

說文解字注

〖動也〗

見漢律曆志。

〖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

木,榑木也。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得紅切,九部。凡東之屬皆從東。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東

《康熙字典》書影(原文已勾出) 《康熙字典》書影(原文已勾出)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並)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於時為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詩·大雅》東有啟明。

又《爾雅·釋地》東至於泰遠。

又姓。《聖賢群輔錄》舜友東不訾。

又葉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又葉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於旁。於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為部,今併入。

音韻參考

上古音系

【註解】種(種籽)初文,甲金文象種皮甲坼萌生根芽,參敕字陳字注

字頭(重定向至“東”)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
toːŋ

廣韻

《廣韻》書影(原文已勾出) 《廣韻》書影(原文已勾出)

tung [ tuŋ˧ ]‖[ toːŋ ]

德紅切,平東端 ‖ 東聲東部

《廣韻》書影(原文已勾出)

【註解】東春方也。《說文》曰:“動也。從日在木中。”亦東風菜。《廣州記》云:“陸地生,莖赤,和肉作羹,味如酪,香似蘭。”《吳都賦》云:“草則東風扶留。”又姓。舜七友,有東不訾。又漢複姓,十三氏。《左傳》魯郷東門襄仲後,因氏焉。齊有大夫東郭偃,又有東宮得臣,晉有東關嬖五。《神仙傳》有廣陵人東陵聖母,適杜氏。齊景公時有隱居東陵者,乃以為氏。《世本》宋大夫東郷為。賈執《英賢傳》云:“今髙密有東郷姓。”宋有貟外郎東陽無疑撰《齊諧記》七卷。昔有東閭子,甞(嘗)富貴,後乞於道云:“吾為相六年,未薦一士。”夏禹之後東樓公封於杞,後以為氏。《莊子》東野稷。漢有平原東方朔。《曹瞞傳》有南陽太守東里昆。何氏《姓苑》有東萊氏。德紅切,十七。

【校釋】東鄉為,當作“東鄉為人”。《周禮·夏官·大司馬》鄭玄註:“此六者皆書其官名與名氏焉,門則襄仲右師明矣,郷則南鄉郵、東郷為人是也。”南郷、東郷以所居為氏。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
德紅東一平聲一等開口上平一東tuŋtuŋtuŋtuŋtuŋtuŋtəwŋdōngtung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ꡊꡟꡃ dungtuŋ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東”)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東鍾合東鍾陰平合口呼tu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重定向至“東”)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德紅一東平聲
都郎十七陽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重定向至“東”)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陰平東西

方言讀音集匯

◎ 粵語:dung1

◎ 客家話:[陸豐腔] dung1 [梅州腔] dung1 [海陸豐腔] dung1 [東莞腔] dung1 [沙頭角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寶安腔] dung1 [客語拼音字彙] dung1 [台灣四縣腔] dung1

◎ 潮州話:dong1(文) dang1(白)

(音韻方言參考資料 )

拼音是do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