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無

"束

詞語信息

讀音 shù:
束 <動>
讀音 wú:
無 <名>

字詞解釋

(會意。從囗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捆綁)
同本義 [bind;tie]
束,縛也。��《說文》
束帛戔戔。��《易・賁》。子夏傳:“五匹為束。”
束帛儷皮。��《儀禮・士冠禮》。注:“十端也。”
賄荀偃束錦。��《左傳・襄公十九年》
束矢於朝。��《周禮・大司寇》
自行束�以上。��《論語》
牆有茨,不可束也。��《詩・�風・牆有茨》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束刃(綑紮兵器);束芻(捆成一束的乾草);束戈卷甲(捆起兵
束shù
(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同本義 [sing and dance]
哲學範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 [nihility]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
無 <動>
沒有,跟“有”相對 [not have;there is not]
無,不有也。��《玉篇》
無若丹朱傲。��《書・益稷》
無偏無黨。��《書・洪範》
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荀子・法行》
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無不伸頸。��《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無不變色。
無不畢肖。
無(無)wú

總意

總意:沒有約束,不受控制、真正的自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