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龍飛

shù
(1) ㄕㄨˋ
(2) 捆住,系:~縛。~裝(整理行裝)。~發(f?)。~之高閣。~手無策。
(3) 量詞,用於捆在一起的東西:~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4)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電子~。
(5) 控制,限制:~身。無拘無~。
(6) 事情的結末:收~。結~。
(7) 姓。
(8) 鄭碼:FJVV,U:675F,GBK:CAF8
(9) 筆畫數:7,部首:木,筆順編號:1251234
參考辭彙
--------------------------------------------------------------------------------
bind bundle colligate faggot fagot reatrain sheaf
詳細註解
--------------------------------------------------------------------------------

shù
[動]
(1) (會意。從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捆綁)
(2) 同本義 [bind;tie]
束,縛也。——《說文》
束帛戔戔。——《易·賁》。子夏傳:“五匹為束。”
束帛儷皮。——《儀禮·士冠禮》。注:“十端也。”
賄荀偃束錦。——《左傳·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於朝。——《周禮·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論語》
牆有茨,不可束也。——《詩·鄘風·牆有茨》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3) 又如:束刃(綑紮兵器);束芻(捆成一束的乾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冑。謂繳械投降);束手(捆綁雙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腳(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來的刑具);束載(捆物裝車)
(4) 約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
空名束壯士。——李白《留別廣陵諸公》
(5) 又如:檢束(檢點約束);束累(約束牽累);束躬(約束自己,檢點);束約(管束;控制);束持(約束持重);束制(約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鶴望而計日。——《三國志》注
(7) 又如:束甲(捲起盔甲,輕裝急進。表示要決一死戰);束篋(收拾行裝);束兵秣馬(整頓軍隊,餵飽戰馬,形容準備戰鬥);束囊(收拾行裝);束擔(收拾行李)
(8) 擱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
(9) [名]∶姓
束(Shù)姓源流純正,源出出有一: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
束 皙:晉代學者,“二十四史”之一《晉書》的《帝紀》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據載,他是當時多聞博識而精於古文的學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據釋》以擬《客難》,從不拿學問作為爭取榮華富貴的工具。因此,其學術造詣頗深,他撰寫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傳》、《五經通論》、《發蒙記》等韉著作,均被後世學者推崇備至。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明代有清官萬載縣令束清……等。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江蘇揚州市人。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中國雷達之父”。

畢生致力於我國教育事業與科學研究,有深厚的數學物理基礎,講課富有思想性和啟發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物理人才。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後轉向氣象科學研究。晚年,為開創我國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

詞性變化
--------------------------------------------------------------------------------

shù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芻(草)一束。——《詩·小雅·白駒》
(2) 又如:一束花
常用詞組
--------------------------------------------------------------------------------
束帶
shùdài
(1) [band]∶腰帶一類的帶子
(2) [dress up]∶指整飾衣冠
束帶立於朝
束髮
shùfà
(1) [tie up hair]∶繫結頭髮
(2) [teens]∶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束縛
shùfù
[tie;bind;commit] 捆綁,指約束限制
先生救我時,束縛我足,閉我囊中。——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束身
shùshēn
(1) [self-restrained]∶約束自己,不放縱
束身自修
(2)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自己捆住自己,比喻歸順
束身以受命
束手
shùshǒu
(1) [have one's hands tied;helpless]
(2) 捆住了手,比喻毫無辦法
束手無策
(3) 指不抵抗;投降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鑑》
束手待斃,束手待死,束手就斃
shùshǒu-dàibì,shùshǒu-dàisǐ,shùshǒu-jiùbì
(1) [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捆起手來等死
(2) [helplessly wait for death]∶比喻危難時不想方設法,坐等敗亡
束手就擒
shùshǒu-jiùqín
[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wait for capture with tied hands] 捆起手來等候別人來捉拿,比喻無法脫逃或無力抵抗
束手無策
shùshǒu-wúcè
[without resource] 困難時無可以渡過難關的辦法,無計可施
覺民對那許多人的束手無策感到失望。——巴金《秋》
束狹
shùxiá
[narrow] [水道]狹窄
河道束狹,只有五米左右
束脩
shùxiū
[private tutor's emolument] 送給教師的報酬(脩:古時稱乾肉)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禮記·少儀》
束腰
shùyāo
[girdle the waist] 為使腰部細瘦而束緊腰部
束之高閣
shùzhī-gāogé
[shelve;lay aside and neglect;put sth.away unheeded] 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棄置不用,不再過問
束裝
shùzhuāng
[get one's things ready] 收拾行裝
束裝首途
束裝待發
--------------------------------------------------------------------------------------
【中醫名詞】束,①約束。《素問·痿論》:“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②聚攏,概括。《靈樞·外揣》:“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然余願雜之毫毛,渾束為一,可乎?” ③估量單位。古方及民間驗方中對某些蔓莖類藥物的計量法。通常以拳握量之,並切去其端超出部分為一束,如茅根、葦莖等。現今方劑已改用重量單位計量。
包含“束”的相當詩詞:
1.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南澗(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2. 酬束丈貺詩兼弱敘所懷(作者:王令 朝代:宋)
3.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薝蔔林(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4.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山亭(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5. 正月五日與館伴耶律防夜讌永壽給束赴留別(作者:王珪 朝代:唐)
6. 金繩掛空虛自勉兼示束孝先(作者:王令 朝代:宋)
7.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瑞雪(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8. 和束熙之論舊(作者:王令 朝代:宋)
9. 和束熙之雨後(作者:王令 朝代:宋)
10. 宣和甲辰歲開十日予欲束衣隨淮水東下錦官常(作者:釋正覺 朝代:宋)
11. 束擔(作者:羅與之 朝代:宋)
12. 韓二十七詩來雲已束歸鞍逐去鴻令人欣喜愧嘆(作者:晁說之 朝代:宋)
13. 自訟答束熙之(作者:王令 朝代:宋)
14. 春雪有感呈王正叔束徽之(作者:王令 朝代:宋)
15. 謝束丈見贈(作者:王令 朝代:宋)
16. 宣和甲辰歲開十日予欲束衣隨淮水東下錦官常(作者:釋正覺 朝代:宋)
17. 令既有高邸之行而束孝先兄弟索余詩云(作者:王令 朝代:宋)
18.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第一溪(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19. 金束帶(作者:賈似道 朝代:宋)
20.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綠繞(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21.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梅岩(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22. 和束熙之論舊(作者:王令 朝代:宋)
23. 顧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銘於余魯望因賦戲贈日(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24. 謝束丈(作者:王令 朝代:宋)
25.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山亭(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26. 寄束伯仁(作者:王令 朝代:宋)
27. 宣和甲辰歲開十日予欲束衣隨淮水東下錦官常(作者:釋正覺 朝代:宋)
28. 韓二十七詩來雲已束歸鞍逐去鴻令人欣喜愧嘆(作者:晁說之 朝代:宋)
29.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南澗(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30. 送束徽之入京(作者:王令 朝代:宋)
31. 答束孝先(作者:王令 朝代:宋)
32. 招束伯仁杜子長夜話(作者:王令 朝代:宋)
33.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瑞雪(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34. 金繩掛空虛自勉兼示束孝先(作者:王令 朝代:宋)
35. 賦得生芻一束(作者:鄭孺華 朝代:唐)
36. 謁束先生廟(作者:李若水 朝代:宋)
37.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枇杷塢(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38.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垂柳(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39. 束裝歸省,道出泗土,會故友張君雲雷亦歸(作者:蘇曼殊 朝代:近代)
40. 孟子·觳{觳右換束}牛(作者:陳普 朝代:宋)
41. 顧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銘於襲美,因賦戲贈(作者:陸龜蒙 朝代:唐)
42.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釣台(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43. 孟子·觳{觳右換束}牛(作者:陳普 朝代:宋)
44. 酬束丈貺詩兼弱敘所懷(作者:王令 朝代:宋)
45. 賦得生芻一束(作者:於結 朝代:唐)
46.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梅岩(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47.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聚仙(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48.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作者:杜甫 朝代:唐)
49. 和束熙之雨後(作者:王令 朝代:宋)
50.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東壑(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51. 和束蒙初九日不見菊登高(作者:王令 朝代:宋)
52. 顧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銘於余魯望因賦戲贈日(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53. 宣和甲辰歲開十日予欲束衣隨淮水東下錦官常(作者:釋正覺 朝代:宋)
54. 束擔(作者:羅與之 朝代:宋)
55. 正月五日與館伴耶律防夜讌永壽給束赴留別(作者:王珪 朝代:唐)
56.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山亭(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57.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雲關(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58. 金束帶(作者:賈似道 朝代:宋)
59.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枇杷塢(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60. 題束季博山園二十首·安樂窩(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

【繁體】(由於一些原因,使得繁體字無法顯示,請不要修改了)
【讀音】lóng
【梵文】Nāga
【英文】dragon,lung
【廣東話(香港拼音)】loong

基本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降雨。
2.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徵,也用來指帝王和帝王的東西:龍顏、龍體、龍廷、龍袍。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圖騰:龍舟、龍燈、龍車。
4. Lóng龍 姓氏。
5.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6. 西方神話中帶翼的動物。參見西方龍
7. 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Naga。

基本構造

拼音:fēi

繁體字:飛

部首:飛

部外筆畫:3

總筆畫:3

繁體部首:飛

部外筆畫:9

總筆畫:9

五筆86&98:NUI

倉頡:NO

筆順編號:534

四角號碼:1201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8DE

fly(英語)

(1)

fēi(漢語拼音)

(2)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開的雙翼,上面象鳥首。本義:鳥飛)

(3)

同本義

飛,鳥翥也。象張翼之形。――《說文》

飛鳥遺之音。――《易·小過》

明珠彈于飛肉。――《太玄·唐》。注:“飛肉,禽鳥也。”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鳥倦飛而知還。――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鳶飛戾天者。――吳均《與朱元思書》

(4)

又如:飛鳧(飛翔的鳧鳥);飛翰(飛翔的小鳥);飛鴻(飛翔中的鴻雁)

(5)

泛指飛翔 [fly]

飛龍在天。――《易·乾》

彗孛飛流。――《漢書·天文志》。注:“絕跡而去也。”

(6)

又如:飛蟲(能飛的昆蟲類);飛蝗(指善飛的蝗蟲);飛魚鉤(叉魚的鉤子)

(7)

物體隨風在空中飄遊浮蕩

桃李陰陰柳絮飛。――唐·王維《酬部給事》

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茅飛渡江灑江郊。――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檣櫓灰飛煙滅。――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8)

又如:飛絮(空中飄搖的柳絮);飛天光棍(手段高強的地痞無賴);飛火(爆竹的聲音與火光);飛星(流星般迅疾)

(9)

礦物藥或顏料,研成細末,置於水中以漂去其浮於水面的粗屑

這些顏色,咱們淘澄飛跌著。――《紅樓夢》

字義

(1)

fēi

(2)

疾速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一夜飛渡鏡湖月。――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

又如:飛風(迅速;飛快);飛雲掣電(形容迅疾);飛騎(像飛一般賓士的馬);飛報(迅速報告);飛遞(迅速遞送);飛札(飛速寫成的信件或詩箋)

(4)

沒有根據的

乃懸飛書誹謗,下獄死。――《後漢書·梁松傳》

(5)

又如:飛飛揚揚(議論紛紛);飛紮(憑空陷害;敲詐勒索);飛言(沒有根據的話。同飛語、蜚語、流言)

(6)

不具姓名的 [

飛書者,無根而至若飛來也。――《後漢書·梁松傳》注

(7)

又如:飛書(不具姓名的書信。即匿名信);飛章(不具姓名而誣害他人的書信。同飛書);飛條(匿名信。同飛書)

(8)

意外的

如:飛災(意外的災禍);飛變(報告緊急事變的文書);飛禍(意外之災禍。也作飛來禍、飛來橫禍、飛殃走禍、飛災橫禍);飛謗(意料之外所傳出的誹謗之言)

(9)

凌空,高

燕巢于飛幕之上。――丘遲《與陳伯之書》

(10)

又如:飛陛(高聳的台階);飛觀(飛閣,高聳的樓觀)

(11)

通“肥”肌肉豐滿

文君為我端著兮,利飛遁以保名。――《後漢書·張衡傳》

飛遁離俗。――曹植《七啟》

(1)

fēi

(2)

禽鳥和有翅的小蟲

如:飛潛(飛禽和水生動物);飛肉(指鳥);飛走(飛禽與走游);飛翮(指鳥);飛蟲(飛鳥的別稱)

(3)

賓士的馬

今陛下騁六飛,馳不測山。――《漢書》。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六馬之疾若飛也。

(4)

飛星,流星的一種

彗孛飛流。――《漢書》

組詞解釋

(1)

fēi

(2)

表示程度,相當於“很”、“極” 。如:農民們說話是飛靈的飛紅(鮮紅,通紅);飛利(非常鋒利);飛智(突然產生的念頭或智謀)

飛奔

fēibēn

飛快地跑

戰馬飛奔

飛馳

fēichí

以高速度運動

一家晚報的幾輛貨車在全城飛馳,分送剛印出的報紙

飛船

fēichuán

運送東西的飛行器

供研究用的飛船――衛星和月球探測器

從地球上跟蹤宇宙飛船

飛碟

fēidié

未經證實但屢有報告見之於空間並被說成是呈碟狀或盤狀的各種飛行物中的任何一種(UFO)

飛短流長

fēiduǎn-liúcháng

無中生有,造謠中傷

造言生事者,飛短流長,所不堪受。――《聊齋志異》也作“蜚”;也說“飛流短長”

飛蛾投火

fēi é-tóuhuǒ

飛蛾撲向燈火,比喻自取滅亡

我已曾著人拿住楊景、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裡。――《元曲選·謝金吾》

飛紅

fēihóng

臉色因羞愧等很快地變紅

羞答答把臉飛紅

飛黃騰達

fēihuáng-téngdá

飛黃:亦名“乘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上升高跳的樣子。多比喻得意於宦途

青龍進駕,飛黃伏皂。――《淮南子·覽冥訓》

黃騰達去,不能顧蟾蜍。――韓愈《符讀書城南》

簡直可以說是飛黃騰達

飛機

fēijī

重於空氣的固定翼航空器,用螺鏇槳或高速噴氣推進並且受空氣對其翼面之動力反作用所支承

飛機場

fēijīchǎng

經過修築專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用的場地,有的附有機庫及維修廠房

飛濺

fēijiàn

向四外濺出

浪花飛濺

飛快

fēikuài

(1)

特別迅速

日子過得飛快

(2)

特別鋒利

寶刀飛快,削鐵如泥

飛來飛去

fēilái-fēiqù

來回地沖、跳或飛

蝴蝶在花園裡飛來飛去

望著鳥兒在頭上飛來飛去

飛來橫禍

fēilái-hènghuò

指突然來到並來不及預備的災禍

飛靈

fēilíng

(1)

[方]

(2)

[agile]∶極為靈巧敏捷

身手飛靈

(3)

效果明顯

飛龍乘雲

fēilóng-chéngyún

以龍乘雲而上天,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得以施展

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韓非子·難勢》

飛毛腿

fēimáotuǐ

(1)

指跑得極快的腿腳

(2)

也指跑得極快的人。又指一種飛彈名

飛跑

fēipǎo

急奔;高速地或非常迅速地跑

他朝著小沙丘飛跑

飛禽

fēiqín

會飛的鳥類,也泛指鳥類

飛禽走獸

飛禽走獸

fēiqín-zǒushòu

(1)

天上的飛鳥,地上跑的野獸,指鳥類與獸類的總稱

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有各種飛禽走獸出沒

(2)

各種動物

附近田野和天空中的飛禽走獸

飛沙走礫

fēishā-zǒulì

見“飛沙走石”

飛沙走石

fēishā-zǒushí

沙土滿天,石塊滾走。形容風勢勁猛

卻要呼風喚雨,飛砂走石,來捉真君。――《警世通言》

飛升

fēishēng

(1)

舊指修煉成功,飛騰上天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聊齋志異·促織》

飛逝

fēishì

[fly] 飛快地消逝;一閃而過

她忙家務的功夫,時間不知不覺飛逝了

飛速

fēisù

特別迅速;飛快的速度

飛速行駛

飛騰

fēiténg

(1)

迅速地飛起;升騰

(2)

[soar]∶飛揚

飛舞

fēiwǔ

在空中飛著舞動

海燕在黑色的海面上高傲地飛翔

飛翔

fēixiáng

(1)

迴旋而飛

一群海鷗在輪船上空飛翔

(2)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

雲雀在薄薄的熹微中上下飛翔

飛行

fēixíng

飛機、火箭、宇宙飛船等在空中航行

那隻蝙蝠已做過夜間飛行

(2)

穿越空中或空間的航行

第一次載人氣球飛行

飛行員

fēixíngyuán

飛機或其他航空器的駕駛員。多座飛機的飛行員通常只負責駕駛,單座飛機的飛行員除了負責駕駛之外,還要擔負領航、通信、射擊等任務

飛絮

fēixù

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飛檐走壁

fēiyán-zǒubì

形容武藝高強的人身輕如燕,能在房檐、牆壁上行走如飛

施展飛檐走壁之能,越牆而入

飛眼,飛眼兒

fēiyǎn,fēiyǎnr

向對方飛快地眨眼,以傳遞情意

飛揚

fēiyáng

飛舞;飄揚

塵土飛揚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清·袁枚《祭妹文》

飛揚跋扈

fēiyáng-báhù

鷙鳥飛揚,大魚跋扈。喻指意氣舉動驕橫放肆

像舊時的軍閥一樣飛揚跋扈

飛躍

fēiyuè

(1)

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轉化;比喻突飛猛進

時代飛躍

(2)

飛騰跳躍

一隻鹿在開闊的田野上飛躍前進

飛越

fēiyuè

從上空飛行越過

飛越大西洋

(2)

[float]∶飛揚

心神飛越

飛漲

fēizhǎng

飛快地上漲

歐洲消費的猛增導致了物價的飛漲

飛針走線

fēizhēn-zǒuxiàn

形容做針線活敏捷迅速

飛舟

fēizhōu

行駛很快的船

浪遏飛舟

飛轉

fēizhuàn

飛速鏇轉

機車隆隆,馬達飛轉

(飛)

fēi ㄈㄟˉ

(1)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躍。~鳥。

(2)

在空中運動:~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極快:~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4)

極,特別地:刀子~快。

(5)

無根據的、無緣無故的:流言~語。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狀:~橋。~閣。

(7)

感情的表達與傳遞:~眼。

鄭碼:YDAT,U:98DE,GBK:B7C9

筆畫數:3,部首:飛,筆順編號:534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下】【飛字部】 飛

--------------------------------------------------------------------------------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注】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雲】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為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注】上旁飛者,象鳥頸。

考證:〔又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郭能若是。〕 謹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