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刻村

束刻村

2008年,鎮黨委、鎮政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安排束刻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元對村委會辦公樓進行翻修,新建籃球場一塊,翻建廁所等設施。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烤菸),主要銷售往省內。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對廣大村民進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教育。把烤菸生產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積極拓寬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妥善調處好企業和農民的利益。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富民縣大營鎮,屬於半山區,地處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5公里。東鄰五華區廠口鄉,南鄰茨塘村委會,西鄰東元村委會,北鄰五華區廠口鄉瓦恭村委會。轄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25戶,有鄉村人口2688人,其中農業人口2666人,勞動力226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69人。

全村國土面積26.27平方公里,海拔2080米,年平均氣溫13.9℃,年降水量84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19畝,人均耕地 1.1畝,林地24453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33.0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束刻村進村道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19畝(其中:水田1222畝,旱地1597畝),人均耕地1.0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小麥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445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荒山荒地973.5畝,其他面積11059.5畝。有鈦礦等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19畝(其中:水田1222畝,旱地1597畝),人均耕地1.0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小麥等農作物;擁有林地2445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1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荒山荒地973.5畝,其他面積11059.5畝。有鈦礦等資源。

束刻村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25戶通自來水。有725戶通電,其中153戶通有線電視,448戶用衛星地面接收天線,擁有電視機農戶508戶,占農戶總數的7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5戶(分別占總數的34%和32.4%)。
該村到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0輛,拖拉機62輛,機車66輛。全村耕地面積為2189畝,有效灌溉面積2819畝,有效灌溉率為55.825%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1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6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1戶;建有小水窖180口。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5個自然村無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束刻村自來水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33.0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8.00萬元,占總收入的29.3%;畜牧業收入413.50萬元,占總收入的25.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9頭,肉牛20頭,肉羊65頭);漁業收入21.00 萬元,占總收入的1.3%;林業收入25.76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三產業收入450.30萬元,占總收入的27.6%;工資性收入18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33%。農民人均純收入2,291.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0.7%),在省內務工16人。 

束刻村烤菸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烤菸),主要銷售往 省內。2007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79.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束刻村朝蘚桔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36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269人,距離鎮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9人,其中小學生224人,中學生65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束刻村教學樓

人文地理

束刻村委會地處鎮東北邊,東鄰五華區廠口鄉,南鄰茨塘村委會,西鄰東元村委會,北鄰五華區廠口鄉瓦恭村委會。1950年設束刻鄉;1956年成立束刻高級社;1958年設束刻管理區;1962年設上村、中村兩個大隊;1984年4月體制改革後設束刻鄉;1988年體制改革為辦事處;2000年設為村民委員會。位於束刻村委會的北邊有一苗族村,因村旁有一天然水井,故而得名"小水井"。1936年初英國傳教士傳教到小水井,並於當年創建了小水井教堂,後因無人管理而倒塌。1980年重建小水井教堂。當時房屋是茅草房。1986年11月重新進行翻修。1999年8月對教堂進行了擴建,現為磚混結構。在小水井村有一個民間合唱團,猶如天簌、震撼心靈的四聲部合唱,讓人心弛神往。 

束刻村民族風俗
 

新農村建設

2007年,鎮黨委、鎮政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安排束刻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3萬元。2007年度束刻村委會投資40餘萬元對村委會辦公樓進行翻修,新建籃球場一塊,翻建廁所等設施。小水井村2007年度投入專項資金15萬元(其中市級補助5萬元,縣級補助10萬元)主要建設情況為:1、新建民族文化廣場;2、種植泡核桃150畝;3、新建博愛牆;4、新建“小水井村”石頭寨門;5、新建“天籟演舞台”。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農業基礎設施滯後,農民增收難度較大,企業用地與失地農民之間的矛盾突出,招商引資和徵用地任務加重,促發展保穩定方面有待加強。
2、五個自然村村內道路凸凹不平、路面普遍偏窄;存在亂堆放雜物棄物及侵占道路的現象;路邊簡易廁所簡陋,衛生條件差。
3、村內公共場所活動空間較小,無法集中大部分村民活動,大部分村組無文化娛樂場所,函待改善。

今後的打算和發展方向
1、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強對廣大村民進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教育。
2、把烤菸生產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積極拓寬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妥善調處好企業和農民的利益。
3、重建村委會辦公樓,增建適應廣大人民民眾業餘活動的文化娛樂場所。
4、加大對各村組整村環保衛生的整治工作,加強村寨道路建房的規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