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網蝽

杜鵑網蝽

杜鵑網蝽,昆蟲名,屬於半翅目網蝽科冠網蝽屬的一種昆蟲。分布於廣州、南寧、福州、杭州、無錫、成都、大連、瀋陽等地。寄主於杜鵑屬、馬醉木屬花卉等。以成蟲和若蟲刺吸為害杜鵑葉片,葉片正面出現小白色斑點,所排泄的糞便,使葉背呈現銹黃色斑。嚴重時,影響杜鵑正常生長,導致提早落葉和不能開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杜鵑網蝽杜鵑網蝽

體長3.6mm,寬1.89mm。體黑褐色。頭部褐色;頭刺5枚,灰黃色。喙端部伸達後胸腹板縱溝的後緣。前胸背板黃褐,密布刻點,三角突不具刻點,具網室。頭兜寬大,長橢圓形,頭全部為頭兜所復蓋,前端呈較短的銳角,伸達觸角第1節的末端。前翅較寬大而長;翅面密布網狀紋,翅脈暗褐色;翅前緣自基部至中部呈圓弧狀彎曲,端部略向外分歧,“X”形褐斑較明顯。雌成蟲腹圓,呈紡錘形;雄成蟲腹部細小,呈長卵形。

橢圓形,一端彎曲,長0.5mm。

若蟲

體黑褐色,扁平;前胸發達,翅芽明顯;複眼發達,紅色;頭頂具3根等腰三角形排列的筍狀物;腹部第2、4、5和7節各有一明顯的棘狀突起。

生活習性

1年發生4~5代。以成蟲在落葉下、植株翹皮內、土隙中越冬。第二年4月卵散產於葉背組織內。5月若蟲孵化,為害植株,經20天左右變為成蟲;成蟲繼續為害,並交尾產卵。卵經5~7天孵化為若蟲,不斷繁衍為害,至秋冬。10月開始越冬。高溫乾燥,通風的環境有利於大量繁殖為害。

治理措施

(1)加強花木養護管理。加強水肥,增強樹勢;及時清除雜草和落葉,創造不利於害蟲發生條件。

(2)消滅越冬蟲。9月成蟲越冬前,樹幹綁草誘集和秋冬季刮老皮縫。

(3)藥劑防治。華北地區5月中下旬是防治第一代若蟲關鍵適期,因為這代較為整齊。因此,要加強蟲情調查,若蟲期噴施20%菊馬乳油2500倍液;或 29%淨葉寶乳油1500倍液防治;或1%苦參鹼醇溶液800倍液防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