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鴻模

1942年杜鴻模大學畢業到昆明,進入資源委員會所屬中央機器廠三四分廠。1945年任理工程師。1946年調到天津機器廠(現天津動力機廠)。1947年2月升任副工程師。
1948年底天津解放。多年未見的姐姐來天津看他,帶來父親自獄中送出的最後一封信。信中說:“百思卅年來無日不為民主奮鬥……請轉告諸親至友,共同努力。”姐姐還告訴他父親犧牲後,毛澤東主席沉痛地發表了講話,董必武也寫詩悼念。獲知這一切,他更加努力工作,並於1949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1年底升任生產科長,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建立了生產會議制度和生產進度表報制度,並指導車間採用工具機負荷表編排計畫,使全廠生產大幅度提高。第一機械工業部計畫司在天津動力機廠召開現場會,向部屬重點企業推廣後,在全國取得很大效益。1950、1951、1953(1952年因出國未評)年獲天津市特等勞模稱號,並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1955年5月,被派往蘇聯實習做鍋爐廠的總工程師。
1956年6月,任哈爾濱鍋爐廠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藝師。建廠初期,有數十種新產品進行試製,技術準備工作十分龐雜、艱苦。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大家配合默契,工作有條不紊,完成了35噸、75噸、130噸、230噸鍋爐及各種輔機、電站閥門生產的工藝準備工作。還組織人員對10萬千瓦鍋爐的試製和工廠二期擴建,進行技術論證,取得大量數據和多種構想方案。
第二個五年計畫期間,為了發展農業,中央決定建立自己的化肥設備製造業,其中高壓容器是關鍵設備。1957年初,第一機械工業部在京召開高壓化工容器研討會。會上,化工部主張容器環縫使用手工焊,杜鴻模等主張採用自動焊,認為這樣質量好,效率高。6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由哈爾濱鍋爐廠承擔該容器的試製並用兩種焊法各做1台試驗容器,以資對比。要求半年完成試驗,並相應建立批量生產條件。7月24日,一機部任命杜鴻模為該項目總指揮。
高壓化工容器的試驗與試製難度極大。一是周期太短,設計、製造、裝配及試驗場地的構築,全是從零做起;二是34噸重的容器的1000多個大氣壓下爆破,後果怎樣,心中沒底。但他毫不畏懼,指揮若定,在廠長李光等人的支持下,到年底即完成試驗容器的製造和全部試驗準備工作。
手工焊容器在爆破試驗時未達到試驗要求即破裂了。自動焊容器在試驗達到1690大氣壓時,母材開裂,遠遠超出320大氣壓的實用受力,證明自動焊容器是優越的。國家鑑定委員會予以充分肯定。從此開始了我國自製高壓化工容器的歷史。
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杜鴻模主管生產。他極力反對當時盛行的浮誇風,抵制不切實際的瞎指揮,對無法完成的任務,就如實向上級反映,不強壓車間完成,也不相信車間“拍腦袋”打下的包票。因此常常受到“右傾保守”之類的指責。但他不顧個人得失,堅持實事求是。
杜鴻模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自來廠工作直到因病住院前,從未休過一天病事假,也從未向工廠要過任何待遇。就在大兒子因病死去的那天,還忍著悲痛在廠主持生產會議。
1960年9月,杜鴻模在出差途中病倒。在胃癌晚期的治療空隙時間,寫下了十幾萬字的工作經驗總結。被任命為副廠長後,1962年初病情惡化到完全不能進食的程度,直到生命最一息他還對妻子說:“我死後,把那稿子拿給同志們看看,對工作可能有點用處。”1962年2月23日逝世。終年4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