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登瀛橋

杜林登瀛橋

杜林登瀛橋又名杜林橋,位於滄州滄縣杜林鎮中心,為橫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橋。

景點描述

在滄州西15公里舊滄河路與滹沱河故道交匯處的杜林鎮,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原名登瀛橋,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體由三大拱兩小拱組成,兩小拱懸臥於三大拱連線處的拱肩上,兩個流線型的大橋墩支撐著橋身。橋長66米,橋面寬7.8米,每孔跨徑11.3米。中拱上頂兩側各有一龍頭石雕,探出橋體,張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兩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獅子頭,暴目裂眥,神態兇猛;兩小拱的拱頂各有一搖頭探尾的神水獸;橋面石欄、石柱上是目不遐接的浮雕畫面和姿態各異的石猴、石獅等動物,精雕細鏤,栩栩如生。
據長蘆鹽運使阮尚賓《新建登瀛橋記》和王蔭桐《重修登瀛橋記》載,杜林原名登瀛鎮,跨滹沱河兩岸,順河行北可抵京、津,由此往來之商賈行旅,摩肩接踵,自古雖有舟渡,但客貨往來十分不便。明萬曆年間善人劉尚有目擊行旅舟渡之艱,建議修建石橋,以行旅利鹽運。鹽運使阮尚賓、瀛州太守劉毓寬慨然捐助,在地方紳商和好善樂施人們捐資和幫助下,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銀2萬兩建成此橋,從此登瀛路履若坦途。清光緒年間,滹沱河水泛濫,衝陷橋兩端大小兩孔,不能通行。好義者多次想修復,無奈耗資巨大,工程艱巨,畏難而止。14年以後,鄉人王蔭桐矢志重修登瀛橋,並不辭勞苦,多方籌措修橋款,歷經6年修復完工,但王蔭桐也因此債台高築,隨僧道募捐化緣以還橋債。

簡介

又名杜林橋。位於滄州滄縣杜林鎮中心,為橫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橋。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耗白銀2萬兩。清光緒二十年,滹沱河水大發,衝陷西畔大小二孔。光緒三十三年(1907)鄉人王蔭桐用了六年時間重修完工。橋由石料砌成,造型為三孔拱橋,下部為石墩台。全長66米,寬7.8米。高9米,每孔跨直徑11.3米。攔板望柱上面有多種人物及猴、獅等浮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臨景點

吳橋雜技大世界 清真寺 滄州鐵獅子 清真北大寺 古貝殼堤 雜技之鄉 武術之鄉 白洋淀 滄州舊城 杜林登瀛橋 金剛亭 媽祖廟介 善人橋 文廟大成殿 鹽山千童城 東光鐵佛寺 張計天主教堂 滄州文廟 紀曉嵐墓 莫州扁鵲廟 吳橋民俗風情園 南皮石金剛 吳橋雜技藝術節 泊頭清真寺 獻縣漢墓群 盤古古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