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民

杜新民

杜新民, 1903年生,祖籍安徽省鳳陽縣。1923年6月,他投入馮玉祥軍隊,1944年3月,被任命為張嵐峰十八師中將師長,抗戰結束後,杜新民毅然舉行了武裝起義,回到了革命陣營。1946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軍與華中野戰軍九縱合併,杜新民任第二副司令員,參加了偉大的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杜新民任南京防空司令員,後歷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步兵學校副校長、山東省人民政府林業廳副廳長等職。1970年1月28日,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67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杜新民, 1903年生,祖籍安徽省鳳陽縣。母親早亡,幼年隨父輾轉於亳縣、濟南等地,生活的艱苦,使他從小養成倔強、愛打抱不平的性格。他先入私塾,後考入山東省立模範國小。1919年,父親去世,他被迫中途輟學,到北京當兵。1923年6月,他投入馮玉祥軍隊。

1924年,國共合作,全國各地出現了洶湧澎湃的革命浪潮,促進軍閥內部發生分化。馮玉祥乘第二次直奉戰爭之機,於10月23日占領北京,囚禁了總統曹錕,驅走了廢帝溥儀,並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這次行動,對杜新民產生了深刻影響。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後,杜新民任第十旅(旅長魏鳳樓)司令部二等四級參謀。杜新民在總部受訓時,目睹共產黨人光明磊落、堅毅不拔的革命精神,很受感動。他學會了唱《國際歌》,初步找到了中國人民痛苦的根源。國民党進入河南同奉軍作戰時,他衝鋒陷陣,屢立戰功,被委任為營長。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杜新民所在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二十六路軍。寧都起義後,蔣介石將孫連仲餘部再次改編(即縮編),杜新民被編在工兵營。他以探家為名,脫離該部,到察哈爾參加了馮玉祥組織的抗日同盟軍,任第二挺進軍軍官教導員總隊長,後任團長。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0月,杜新民在娘子關戰鬥中榮立軍功,調任一五七團團長。之後,又率領團部及二、三營襲敵,消滅日軍大隊人馬。1938年春,杜新民參加了台兒莊戰役,由於蔣介石的命令,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退,使大好河山淪入敵手。聯繫抗日戰爭的實際,使杜新民更加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一真理,從思想上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強烈願望。1939年3月,黨組織批准杜新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3月,孫連仲在總部召開團、營長會議,發出了逮捕共產黨人的信號,由於項乃光、彭少武的叛變,杜新民等被捕,被軟禁在河南省魯山縣二十七師留守處,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

深入虎穴 積蓄力量 發動起義

1940年5月,孫連仲因查無實據,將杜新民、劉魯民、張振林等人取保釋放。杜新民由魯山到了舞陽, 1940年底由舞陽輾轉到了商丘。駐商丘的偽和平救國軍第一軍軍長張嵐峰以西北軍舊部關係,委任他為軍部教導團團長。杜新民藉此機會,秘密培養進步力量,同時積極尋找黨的組織,終於1941年2月與中共睢杞太(水東)地位派到張嵐峰部任教導團上尉副官的王飛霄建立了聯繫。

當時中共冀魯豫區黨委確定對張嵐峰部教導團的方針是:“先抓教育權,以培養幹部;第二步抓部隊的兵權,改變不良狀況,淘汰最頑固分子,吸取些較好的成分,積蓄力量,長期埋伏,待機起義。”根據這一方針,杜新民在王飛霄、邢劍五的協助下採取了以下措施:①改組教導團。把團部改為教務、總務兩個科,將學生隊擴大為三個隊;調整軍官隊的學員,將年歲過大或最頑固的分子設法調出去;建立了一個擁有160餘名學員、裝備優良的練習隊。②採取自主的教育方針。團內不設日本顧問,不受日方指揮,行政上直接歸張嵐峰領導。③通過開展文娛活動,定期出壁報等方式,隱弊地向全體成員灌輸進步思想,特別是壁報在青年學員及一部分工作人員中產生很大影響。④在軍事教育訓練和體育運動中壓倒其它幾個師,爭取張嵐峰的信任。如當時張嵐峰部主辦的運動會,教導團獲總分第一名,在部隊檢閱中,閱兵式、分列式該團成績也最優異;杜新民還根據張嵐峰部情況編了一部《步兵操典》,並加了注釋。這些都深得張嵐峰信任和總部各部軍官的讚揚。⑤提拔一批成分、思想較好的軍官,充實教導團各級領導;提拔一批進步學員和士兵任排連級軍官,作為該團的基礎骨幹力量。

該團成分相當複雜,其中有日本特務和張嵐峰親信的監視,有國民黨特務的破壞和勾引,而中共地下組織力量則很薄弱。為避免敵人注意,杜新民等常常用娛樂的方式做掩護在其家中討論工作。即使如此,仍引起了某些人的懷疑,說杜新民娛樂不講身份等級,把王飛霄這樣的下級軍官也當成座上客。為了不暴露目標,經上級黨組織同意,王飛霄離開了教導團,利用同鄉關係到張嵐峰的十六師六十二團任少校軍需,駐在亳縣,經常以買東西為名,到商丘與杜新民聯絡。

1942年6月,杜新民由王飛霄、陳子良(1942年春打入張部)介紹重新入黨。在入黨宣誓後,杜新民高興地說:“黨有希望,中華民族有希望,我重新入黨也有了希望。”接著在張嵐峰部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進一步推動了共產黨在張部的工作。

後來,地下黨支部認為,雖掌握了教導團,但它並不是戰鬥部隊,兵員少,裝備差,軍官成分非常複雜,距駐防朱集的日軍主力很近,不宜起義。戰鬥部隊人多、槍多、駐防外地,如果杜新民當指揮官,既能隨時與八路軍、新四軍聯繫,又易於起義成功。這一建議得到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同意,地下黨支部便分頭利用各種關係、各種渠道對杜新民加以推崇,他本人也多方進行聯絡。經過一段工作,張嵐峰更加信任杜新民,張嵐峰部許多中、高級軍官,也都對其交口稱讚。杜新民便逐漸成了這支部隊中聲望很高的軍事權威,1944年3月,被任命為張嵐峰十八師中將師長,在永城縣(今永城市)酇城駐防。

左起張震、吳芝圃、張愛萍、杜新民和邢劍伍 左起張震、吳芝圃、張愛萍、杜新民和邢劍伍

杜新民任師長之後,第一步,調整領導骨幹,調出最頑固分子,選配可靠的人員。把七十團團長陳永賢調總部任上校處長,調七十一團團長張省三到十七師任副團長,調六十九團團長丁濟苓任永城縣偽縣長;將特務團第一營營長邢劍五調來任七十團團長,升七十一團三營營長李福元為團長,由趙汝泮充任新組建的七十二團團長;將張嵐峰的連襟、十八師參謀長施仲達保升為第二路司令,遺缺由十七師參謀長由張福喜充任。接著又調進教導團許多學員,提拔了該師一批進步力量,充任各營連軍官,並調楊冠英等可靠青年充實師部警衛隊。這次調整,除了將不聽指揮、帶兵無方、張嵐峰也有意見的七十一團三營營長李俊福撤職外,調出的人員均予升遷,使這些被調的人對杜新民很是感激,新配備的軍官對其更是倍加敬仰,連張嵐峰本人對這次調整也非常滿意。調整後,張嵐峰親自到十八師巡視一次,稱讚杜新民治軍有方。第二步,杜新民從武器裝備上加強該師,設法改善軍官生活待遇,利用各種關係秘密對營、連、排軍官和廣大士兵以至伙夫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教育,激發其愛國思想和民族正義感。中共黨組織對杜新民的工作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關懷,除地下黨支部直接領導外,中共中央平原局、冀魯豫區黨委、豫東工委都曾多次給予指示,先後派姜達生(化名胡貴民)、盧渭(化名陳振聲)到十八師具體協助杜新民工作,並派共產黨員時平(化名姜顯和)到十八師與楊冠英一起擔任杜新民的警衛工作,以及收送檔案、傳達信息等,讓杜新民能集中精力考慮起義。盧渭到後,在偽十八師內單獨建立了中共黨支部,以加強黨的領導。這時,十八師起義的內部條件已經具備,外部條件也日漸成熟。八路軍、新四軍已在敵後對日軍發起反攻,新四軍四師已越過津浦鐵路西進,活動範圍已接近杜新民部駐地。經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十八師的起義工作由四師領導。四師首長先後派劉魯民(化名王伯烈)、李傑(化名李俊彥)等20多人到十八師,劉魯民充任師消費合作社主任,李傑充任師部便衣隊隊長。為便於起義時統一指揮,在十八師內重新組建了中共支部,杜新民任支部書記。為了迷惑敵人,當張嵐峰令各師上交糧食時,別的師藉口無糧,拒絕上交;而杜新民卻慷慨上交30萬斤小麥,另外還給總部處長以上的軍官送了很多財物。這樣,張嵐峰對杜新民更是深信不疑,準備進一步重用。

1945年9月,日本簽字投降,蔣介石一方面耍和談陰謀,一方面積極收羅偽軍,藉以拼湊打內戰的力量。張嵐峰也由於階級本性決定,投靠了蔣介石。為了粉碎蔣介石的陰謀,促使偽軍向我軍投誠,新四軍四師決定讓杜新民在時局將要轉變的時刻發動起義。為圓滿完成黨交給的這一光榮使命,杜新民便請四師派人來進一步研究有關起義的具體問題。四師派城工部部長王子光兩次到酇城,與杜新民商定有關起義的時間、聯絡暗號、部隊接應、起義後部隊番號等細則。

偽十八師副師長劉文耀,是一個極端反動的傢伙,是張嵐峰安插在該師的釘子,也是舉行起義的絆腳石。當確定起義日期為中中秋節後,為調虎離山,排除障礙,杜新民親贈劉文耀偽幣10萬元,要劉文耀為其母買些禮物,回商丘與全家團聚,歡度中秋佳節。

在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刻,杜新民感慨萬端,撫今追昔,揮毫寫下了《中秋節有感》一詩,表明其奉命率部起義的決心和堅定地革命意志。詩曰:

烽火蔓延全世界,人類相殘鬥爭烈。

只為少數人利益,頻年干戈無止歇。

人對干戈皆傷心,我對兵戎豈喜悅?

戰爭所以敉戰爭,流血可以止流血。

壯士休為家室悲,勞苦大眾半罹劫,

兒女固然鍾情深,英雄氣短豈所屑。

整君裝,拭君械,痛飲狂歡在今夜。

1945年9月20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杜新民毅然舉行了武裝起義。這天上午,他邀請營以上的軍官在師部餐廳里舉行了大會餐;晚上,又邀他們到其公館飲酒賞月。深夜12點新四軍接應起義的部隊來到,並接聯絡暗號發射炮彈和進行機槍點射。杜新民先找理由拆除了電台,切斷與商丘總部的聯絡,接著號召營以上軍官緊急會議。在會上,他說:“兄弟們,現在新四軍已兵臨城下,是要我們棄暗投明。咱們相處多年,親如兄弟,願推誠相告。我了解共產黨和新四軍,他們幹的真正是救國救民的事業,不要再幻想蔣介石能把中國搞好,八年抗日戰爭足以說明。過去我們救國有心,報國無門,暫棲泥潭,等待時機。現在時機已到,識時務者為俊傑,跟共產黨走,一洗過去的恥辱。作為一個具有血性的中華男兒就得走光明大道。”眾軍官在邢劍五團長的帶頭下,紛紛表示堅決跟師長行動,幾個頑固的軍官為形式所迫,也只好附和。這時王子光又以新四軍全權代表的身份來到會場,宣布部隊起義後的番號是豫東人民自衛軍,杜新民任指揮官。

第二天,杜新民率領十八師4000餘名官兵在新四軍四師官兵掩護下,浩浩蕩蕩地向永城以東進發,沿途收到了淮北路西根據地黨政軍民的熱烈歡迎。杜新民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給他的這一艱巨任務,回到了革命陣營。

9月23日,張愛萍、鄧子恢、韋國清、張震、吳芝圃等首長聯名給他寫了賀信,信中寫道“欣聞此次起義壯舉,以告勝利成功,遠道馳聞,極感興奮”。“吾兄多年為党進行秘密工作,在極艱苦困難的環境下,慘澹經營,終於創造出這樣一支武裝部隊,並在時局轉變的重要關頭,毅然決然使之走入黨的懷抱,肩起為人民為民主奮鬥的旗幟,這是對黨對人民事業的重大貢獻”。

當日,豫東人民自衛軍奉命繼續東進,越過津浦路深入解放區腹地,10月,到江蘇省泗洪縣藏橋一帶休整。這時,華中軍區又授予該部新的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軍”,杜新民被委任為該軍軍長。這次起義,對豫東及全國均有影響,它壯大了新四軍力量,鞏固了淮北根據地,極大地消弱了張嵐峰的反革命武裝,動搖了國民黨在豫東的統治基礎,並給當時走投無路的偽軍指明了一條光明大道。隨後,張嵐峰部的王繼賢、程培兆等人相繼率部起義。

堅強的革命戰士

1946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二軍與華中野戰軍九縱合併,杜新民任第二副司令員,參加了偉大的解放戰爭。不久,調任華東軍區高幹研究院副主任,後又任華東軍大副教育長,直接領導校部下設的一個直屬中隊。1949年6月中旬,他奉命率校部、老幹部團、學生團等到達蘇州,與前方幹部合併,擔任第二總隊教育長。

新中國成立後,杜新民任南京防空司令員。他把原防空機構擴大為華東防空司令部,並率百餘名幹部到上海學習防空業務。結業後,他負責在南京建設了一套思想新、設備新、技術新的防空系統。後歷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步兵學校副校長、山東省人民政府林業廳副廳長等職。

“文革”中,杜新民受到種種污衊和攻擊,精神和肉體都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始終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1970年1月28日,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67歲。

人物評價

1985年3月23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震特地為他寫了“共產黨人的模範,革命軍人的榜樣”的題詞。這是對杜新民一生的最恰切的評估。

盤點中國名醫03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願望,介紹這些名醫給你指點健康的生活,盤點我們的名醫們。
范喜軍
范西秦
陳著聲
陳洪來
陳浩林
鄧國琦
陳仲海
陳功風
范殿英
陳恩賜
陳道翼
黨毅女
范萍
樊雨良
樊小平
陳春元
樊志順
黨學德
樊啟勝
樊品高
單永興
單文言
樊富印
單守廩
單聯明
單鎮
單昭
戴元濤
戴協旺
段友華
戴曉章
段雪玲
戴曉煌
段生會
戴天鑄
杜志昌
戴慶麟
戴啟明
戴寧安
杜四海
戴乃凡
杜榮星
戴妙法
杜可丹
戴靖清
陳長民
戴典章
杜洪喬
戴德源
戴昌明
戴保玲
杜德國
戴寶貞
杜春芬
戴愛娣
杜豫
戴迪
杜成
陳炳旗
都元祥
陳寶卿
董自斌
陳祖烈
董正華
董永章
董永年
董瀛海
董硯虎
董曉明
陳聯林
陳子忠
董文濤
陳子春
陳仲銘
陳忠宙
董上達
陳志敏
陳增人
陳元勇
董綿秦
陳映標
董來財
董金福
董繼昇
陳銀石
陳奕田
董國生
董桂玲
董大郡
董大埠
東興明
丁文正
陳宗淮
丁若望
陳學秀
丁勤章
陳秀芝
陳心秋
陳肖岐
丁惠敏
陳賢濤
陳泰才
陳世銘
丁洪臣
陳紹業
陳紹昌
陳若錒
丁法德
陳如鈞
陳仁貴
刁金山
狄允凡
陳宗萼
鄧裕華
鄧永榆
鄧秀榮
鄧雄良
鄧杏林
鄧肖琳
陳沛堅
陳慕廉
陳夢麟
陳連德
陳自義
陳俊軍
陳灼銘
陳錦峰
陳仁彬
陳錦明
陳雅民
鄧澤民
范尚林
范立偉
范立榮
范吉軍
范積義
范國文
范德洪
范德福
范存偉
樊仲華
樊希剛
樊明法
樊光志
樊秉南
樊忠
鄂強
段智良
段之瀛
段之盛
段亞亭
段學蘊
段發源
杜澤喜
杜雲喜
杜新民
杜世佑
杜清太
杜軍強
杜競輝
杜繼勛
杜和群
杜官能
杜德梅
杜純忠
杜秉離
杜清
竇欽鴻
都建勛
董仲璧
董文漪
董文獻
董松泉
董樹梅
董士鋒
董善民
董若玲
董廟奇
董立俊
董胡興
董果雄
丁紹柏
丁儒林
丁寧生
丁家欽
丁吉鵬
丁會文
丁黃芳
丁洪基
丁國清
丁光榮
丁冠群
丁朝煥
丁寅
鄧曉英
鄧小虹
鄧衛蘭
鄧維禮
鄧世良
鄧榮元
鄧來送
鄧昆和
鄧吉光
鄧湖山
鄧浩然
鄧廣金
鄧菇蓮
鄧發明
陳桂蘭
黨義文
戴甫華
代志平
笪振江
達美君
陳利銘
陳家錦
鄧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