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錄

杜建錄

杜建錄,1962年生,寧夏同心縣人,史學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中國少數民族史博士點學術帶頭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經濟史研究會理事、中國古都學會理事。2017年6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4月28日,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基本信息

人物榮譽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千層次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自治區“313人才工程”(跨世紀學科與學術帶頭人)人選。獲寧夏大學首屆校長特別獎、寧夏大學建校50周年突出貢獻獎,2003年享受自治區政府津貼,2008年享受國務院特貼。

2011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4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頒發“寧夏第二屆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寧夏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是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最高獎項,四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2至3人,每人獎勵10萬元,主要獎勵年屆七、八十歲的資深專家(首屆獎勵吳家麟、李範文、楊懷忠),杜建錄是唯一在崗的中年專家,也是寧夏大學繼著名憲法學家吳家麟之後,再次獲此殊榮的學者。

1.寧夏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寧夏大學,1996年

2.寧夏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寧夏大學,2000年

3.寧夏大學校長特別獎:寧夏大學,2003年

4.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

5.寧夏大學建校50周年突出貢獻獎:寧夏大學,2008年

6.寧夏“313人才工程”人選

7.享受2008年度國務院特殊津貼

8.入選2011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8年4月28日,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教育科研

學術綜述

20多年來,先後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西夏經濟史》、《天盛律令與西夏法制研究》等專著5部,主編《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中國藏西夏文獻》(合作)等大型文獻叢書。7項成果獲省級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3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藏西夏文獻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出版”、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西夏碑刻文獻整理研究”等課題。

學術著作

( 一)專著

1.《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史》: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2.《西夏經濟史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3.《西夏經濟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4.《天盛律令與西夏法制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西夏社會文書研究》(與史金波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6.《西夏社會文書研究》(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 二)編著

1.《20世紀西夏學》: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國藏西夏文獻》:常務副總主編,主要完成人,甘肅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版

4.《說西夏》: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國西夏學百年文庫》:主編,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

6.《遼金西夏金代通史》:參編(西夏部分20萬字),人民出版社2010年

7.《党項西夏文獻研究》:主編(主要作者),中華書局2011年

8.《中國藏西夏文獻研究》: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9.《西夏學論集》: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學術論文

1.《試析西夏占據過須彌山》:《寧夏文史》第11期1982年版

2.《試論仁宗年間宋夏戰爭性質與影響》:《固原師專學報》198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5年第1期

3.《宋夏青白鹽問題》:《固原師專學報》198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7年第2期

4.《從太宗燕幽之敗到仁宗陝西之戰》:《固原師專學報》1988年第1期

5.《宋夏商業貿易初探》:《寧夏社會科學》1988年第3期

6.《宋夏保全軍榷場貿易論略》:《固原師專學報》1988年第4期

7.《兩年來我國西夏史研究述評》:《固原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8.《范仲淹御夏事跡述評》:《固原師專學報》1989年第3期

9.《宋夏保全軍榷場位置考辨》:《青海民院學報》1989年第4期

10.《歷史上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間的商業貿易聯繫》:《固原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

11.《西夏的畜牧業》:《寧夏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12.《宋夏對峙與沿邊蕃部》:《固原師專學報》1990年第3期

13.《西夏農業生產述論》:《西北二民院學報》1990年第3期

14.《宋夏對峙與保全軍》:《固原師專學報》1991年第1期

15.《潘羅支與河西吐蕃》:《寧夏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16.《師專學報職能及其實現》:《固原師專學報》1991年第1期

17.《抗金名將曲端冤獄始末》:《固原人物集錄》,寧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宋代沿邊市馬貿易述論》:《固原師專學報》1991年第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1年第6期

19.《宋代市馬錢物考》:《固原師專學報》1992年第1期

20.《宋代屬戶史論》:《寧夏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21.《西夏經濟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寧夏史研究》1992年第1期

22.《西夏時期的橫山地區》:《固原師專學報》1992年第3期

23.《須彌山敕賜禪林碑載崇寧35年辨析》:《固原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

24.《試論西夏定都興慶府》:《寧夏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25.《西夏邊防制度初探》:《固原師專學報》1993年第1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3年第2期

26.《論宋代民間養馬制度》:《固原師專學報》1993年第4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4年第1期

27.《西夏沿邊堡寨述論》:《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

28.《須彌山石窟題記研究》:《寧夏文物》1993年總七期

29.《西夏興起與建都興慶府》:《中國古都研究》1994年刊

30.《試論早期党項與外界的聯繫》:《寧夏學刊》1994年第1期

31.《宋夏窟野河西地界問題》:《寧夏史志研究》1994年第1期

32.《試析党項羌內徙後社會經濟的發展》:《固原師專學報》199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94年第5期

33.《論西夏與統一前蒙古諸部的關係》:《固原師專學報》1994年第4期

34.《論西夏與北宋的經濟文化交流》:《固原師專學報》1995年第2期

35.《論西夏建國前與北宋的關係》:《寧夏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6年第2期

36.《論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及其特點》:《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6年第3期

37.《西夏農田水利開發與管理制度》:《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又見《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38.《論〈長編〉中西夏史料的價值》:《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39.《須彌山石窟史略》:《固原師專學報》1996年第4期

40.《王安石御夏方略》:《中州學刊》1996年第4期

41.《西夏官牧制度初探》:《寧夏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42.《西夏的內宿制度》:《固原師專學報》1997年第4期

43.《論西夏的官牧業》:《宋史研究論文集》,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44.《西夏的符牌制度》:《河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期

45.《西夏倉庫制度研究》:《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8年第3期

46.《西夏軍隊武器準備及其管理制度》:《河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47.《西夏財政支出初探》:《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9年第1期

48.《論西夏的賦役制度》:《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年第4期

49.《西夏階級結構研究》:《固原師專學報》1998年第4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年第6期

50.《西夏財政收入初探》:《西北師大學報》1999年第1期

51.《西夏水利法初探》:《青海民院學報》1999年第1期

52.《西夏高利貸初探》:《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53.《論西夏的手工業》:《寧夏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9年第4期

54.《西夏畜牧法初探》:《中國農史》1999年第3期

55.《西夏的地理環境》:《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

56.《〈天盛律令〉所記的西夏手工業》:《固原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

57.《論西夏的土地制度》:《中國農史》2000年第3期

58.《論西夏畜牧業的幾個問題》:《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59.《論党項宗族制度》:《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60.《西夏池鹽的生產與征榷》:《固原師專學報》2001年第5期

61.《西夏農作物考》:《國家圖書館學刊·西夏研究專號》2002年

62.《西夏酒的生產與征榷》:《寧夏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63.《再論西夏的農業》:《中國農史》2003年第1期

64.《論西夏的人口》:《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65.《論西夏的司法制度》:《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66.《西夏手工工匠考》:《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67.《西夏的審判制度》:《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68.《西夏歷史與文化》:《寧夏歷史十五題》,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9.《古代寧夏平原的引黃灌溉》:《寧夏歷史十五題》,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0.《西夏的造紙技術》:《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1.《二十世紀西夏官制研究》:《二十世紀西夏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72.《二十世紀西夏經濟研究》:《二十世紀西夏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3.《西夏的刑罰制度》:《宋史研究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4.《西夏時期的統萬城》:《統萬城遺址綜合研究》,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75.《天盛律令的歷史文獻價值》:《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76.《論西夏天盛律令的特點》:《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77.《党項拓跋部大首領李光睿墓志銘考釋》:《西夏學》(第一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8.《中國藏西夏文獻碑刻題記卷敘錄》:《西夏學》(第一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9.《西夏時期黑水地區農業》:《黑水城人文與生態國際會議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80.《中國藏西夏文獻概論》:《西夏學》(第二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1.《論西夏對河套地區農業的開發》:《西北開發國際會議文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82.《西夏乾祐二年材料文書考釋》:《寧夏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83.《中國藏西夏文獻出版座談會綜述》:《西夏學》(第三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4.《中國藏西夏文獻敘錄》:《西夏學》(第三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5.《黑城出土的幾件漢文西夏文書考釋》:《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4期

86.《網路下西夏文及西夏文獻處理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87.《有關夏州拓跋部的幾個問題》:《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

88.《金夏關係的幾個問題》:[韓國]《宋遼金元史研究》第13號,2008年

89.《評〈西夏社會〉》:《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90.《西夏文獻的發現與整理研究》:《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4期

91.《黑城出土西夏榷場文書考釋》:《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年第1期

92.《俄藏西夏天慶年間典糧文契考釋》:《西夏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10年第3期轉載

93.《基於數學形態學等技術的黑水城唐卡圖像預處理方法研究》(與史偉合作):《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4期

94.《西夏文四角號碼輸入法研究》(與柳長青、史偉合作):《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4期

95.《党項與西夏資料研究前言》:《西夏學》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96.《黑水城漢文文獻的學術價值》:《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一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

97.《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綜述》:《西夏學》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98.《西夏買撲文書考釋》(俄文):《克恰諾夫80誕辰國際會議論文集》,俄羅斯2012年

99.《傳統典籍中党項西夏史料整理研究》:《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三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

100.《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論文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12年第2期

101.《敦煌研究院藏0669號西夏文<金剛般諾波羅蜜多經>考釋》:《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

102.《夏州拓跋部的幾個問題》:《西夏研究》2013年第1期

科研項目

1.西夏經濟史專題:自治區社科規劃青年項目,1996年,主持,結項

2.宋夏關係研究:自治高校科研項目,1997年,主持,結項

3.西夏經濟史: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編號:98JAQ770017,1998年,主持,結項

4.天盛律令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編號:01BZS002,2001年,主持,結項

5.國內所藏西夏文獻整理出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教社政函[2001]5號),2001年,主持,結項

6.二十世紀西夏學回顧與展望: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2002年,主持,結項

7.西夏社會文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05JJD870006),2005年,主持,結項

8.中國藏西夏文獻敘錄: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編號:0538,2005年,主持,結項

9.中國藏西夏文獻研究:國家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編號:06AMZ001,2006年,主持,結項

10.西夏資料索引:全國古籍整理項目(教古字[2007]074號),2007年,主持,結項

11.党項與西夏碑石整理研究:教育部高校古委會項目(教古字[2007]150號),2007年,主持,結項

12.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出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08JJD770087),2008年,主持,結項

13.黑水城文獻與西夏文化研究: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副總理級)國際合作項目,2009年,主持,在研

14.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研究:自治區高校科研重點項目,2009年,主持,在研

15.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0AZS001),2010年,主持,在研

16.西夏文獻文物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11@ZH001),2011年,第二主持人,在研

17.党項西夏碑文整理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JJD770006),2012年,主持,在研

學術交流

( 一)海外及港台舉行的學術會議

1.日本國“第六回遼金西夏史研究會大會”:2006年3月10日至12日,日本東京市,東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宣讀論文:《新發現的夏州拓跋政權碑石研究》

2.內陸中亞史研究新史料的展望國際學術討論會:2006年4月15日,日本九州市,九州大學主辦。宣讀論文:《中國西夏文獻研究回顧與展望》

3.絲綢之路與西夏文明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4月24日至30日,俄羅斯院聖彼得堡市,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主辦。宣讀論文:《中國藏西夏文獻概論》

4.韓中宋遼夏金元史國際學術會議:2008年9月23日至30日,韓國首爾市,韓國外國語大學主辦。宣讀論文:《金夏關係幾個問題》

5.敦煌學:第二個百年研究視角與問題:2009年9月3日至5日,俄羅斯院聖彼得堡市,國際敦煌學組委會主辦。宣讀論文:《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學術價值》

6.“韓中第四屆宋遼夏金元史國際學術大會”:2011年11月11日—11月17日在韓國首爾召開,韓國外國語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韓國中央大學歷史系共同主辦。與會50多位專家圍繞宋遼夏金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文獻等領域展開熱烈討論。杜建錄教授發表“党項西夏文獻研究”學術報告。

7.“西夏與契丹文獻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012年3月22-26日在東京召開,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邀請和資助,做“中國藏西夏文獻整理研究回顧與展望”的報告。會議結束後,作為自由評論員,應邀出席在學習院大學召開的“第十二回遼金西夏史研究會大會”。

8.2012年6月20-23日,應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邀請,出席“慶祝克恰諾夫80誕辰國際西夏學會議”,以“西夏買撲文書研究”為題,做大會發言。

9.2012年10月22-29日,應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古典系邀請,出席“文化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中加研討會”,發表“西夏文獻收藏與保護”主題報告。

( 二)大陸舉辦的學術會議

1.中國蒙元史學術討論會:1990年8月8日至12日,寧夏銀川市,中國蒙古史學會、中國元史研究會、寧夏史學會主辦,在大會作《潘羅支與河西吐蕃》報告。

2.中國古都學會第九次年會與學術討論會:1991年9月24日至27日,寧夏銀川市,中國古都學會、銀川市政府主辦。宣讀論文:《西夏興起與建都興慶府》。

3.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學術討論會:1994年,四川成都市,中國宋史研究會、四川大學主辦。宣讀論文:《王安石御夏方略》。

4.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995年8月22日至26日,寧夏銀川市,寧夏社會科學院、寧夏大學主辦。宣讀論文:《西夏農田水利開發與管理》。

5.中國宋史研究會第七屆年會暨學術討論會:1996年8月,雲南昆明市,中國宋史研究會、雲南大學主辦。宣讀論文:《西夏官牧制度》。

6.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術研討會:1996年8月,寧夏銀川市,中國民族史學會、寧夏大學主辦。宣讀論文:《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特點》。

7.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八屆年會暨西夏建都興慶府960年學術討論會:1998年8月,寧夏銀川市,中國宋史研究會、寧夏大學主辦。宣讀論文:《論西夏的符牌》。

8.第六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國際會議:2002年8月18至22日,寧夏銀川市,中國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學會、寧夏大學主辦,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承辦。宣讀論文:《西夏的造紙技術》。

9.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屆年會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討會:2002年8月3日至8日,甘肅蘭州市,中國宋史研究會、西北師範大學主辦。宣讀論文:《西夏刑罰制度》。

10.沙漠古都統萬城學術研討會:2003年9月22日至24日,陝西省靖邊縣,靖邊縣人民政府、陝西省文物局、陝西師大西北環發中心聯合舉辦,主持了22日下午的大會報告,並作《西夏與統萬城》發言。

11.《中國藏西夏文獻》首卷出版發行儀式:2005年8月9日,寧夏銀川市,寧夏大學主辦。

12.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8月16日至19日,寧夏銀川市,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提交論文:《中國藏西夏文獻》。

13.《中國藏西夏文獻》編輯出版座談會:2005年12月23日,甘肅蘭州市。

14.黑水城人文與生態國際學術會議:2006年9月16日至20日,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日本地球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主辦。宣讀論文:《夏元時期黑水地區的農業》。

15.鄧廣銘教授誕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3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北京大學主辦。提交論文:《有關夏州拓跋政權的幾個問題—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權墓志銘考釋》。

16.成吉思汗與六盤山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7月21日至23日,寧夏固原市。

17.《中國藏西夏文獻》全卷出版座談會:2007年11月6日,北京市。

18.傳統文化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學術研討會——郭子儀與陽曲學術會議:2008年10月23日至26日,山西省陽曲縣。

19.遼夏金元歷史文獻國際研討會:2008年11月3日至5日,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宣讀論文:《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整理出版與學術價值》。

20.第三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8日至10日,寧夏銀川市,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主持大會歷史文獻組討論。宣讀論文:《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21.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民族語言文字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民族文獻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28日至29日,甘肅蘭州市,中國吐魯番學會、西北民族大學主辦,主持民族文獻組討論。宣讀論文:《中國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獻的學術價值》。

22.紀念黑水城文獻出土100周年學術研討會:2008年12月16日至17日,寧夏銀川市,寧夏大學主辦,主持會議並宣讀論文:《黑水城漢文文獻概論》。

23.2010年10月15-18日,主持召開“黑水城文獻與西夏研究國際學術論壇”。

24.2011年8月17-22日,主持召開“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

25.2011年4月12-5月9日和中國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第一屆西夏文研修班。

26.2012年7月7-16日,和中國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第二屆西夏文研修班。

( 三)海外與港台學術訪問和講學

1.訪問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2003年12月20日至25日,訪問了上述香港大學,與香港專業師生進行了座談,會見了何冠環等香港學者。

2.訪問日本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2006年3月8日,應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邀請,赴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合作研究與學術訪問,與日本遼金西夏史、宋史、蒙元史學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3.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演講:2006年3月10日在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發表“20世紀西夏學回顧與展望”學術演講,日本著名蒙古史學家,前蒙古研究會會長,早稻田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所長吉田順一教授主持演講會。日本西夏學者荒川慎太郎、佐藤貴保、船田善之等出席了演講會。

4.訪問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6年3月12日,在日本國“第六回遼金西夏史研究會大會”間隙,訪問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並與相關專家進行了交流。

5.訪問日本東京大學:2006年3月13日上午,在船田善之博士陪同下,訪問了東京大學,查閱了東京大學圖書館藏西夏文文獻。

6.訪問東洋文庫:2006年3月13日下午,在船田善之博士陪同下訪問東洋文庫,受到東洋文庫特聘研究員梅村坦教授的熱情接待,在梅村坦先生的帶領下,參觀了東洋文庫特藏,並瀏覽了東洋文庫收藏的俄藏西夏文獻資料庫。

7.訪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6年4月5日訪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岩井茂樹教授陪同參觀。

8.訪問綜合地球環境科學研究所:2006年4月5日訪問位於京都的綜合地球環境科學研究所,與中尾正義教授為首的中國黑水地區生態研究課題組專家進行座談。

9.2011年9月19-22日,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出席俄中西夏學聯合研究所揭牌儀式以及相關學術活動。

( 四)國內(大陸)學術考察和講學

1.學術考察:每年帶領西夏學研究院(研究中心)師生到西夏陵、賀蘭山岩畫、拜寺口西夏雙塔等教學科研基地考察學習。

2.考察絲綢古道:2002年10月1日至7日,帶領西夏學研究中心專家赴河西走廊,考察武威西夏碑、張掖臥佛寺、古玉門關、敦煌莫高窟等西夏文物古蹟和西夏故地的風土人情。

3.考察統萬城:統萬城又稱白城子,是夏州拓跋政權的發祥地。2003年9月23日,第一次赴白城子進行學術考察。

4.學術報告:2003年至2005年暑期,應自治區教育廳邀請,連續為美國教育訪問團做“西夏歷史與文化”報告。

5.學術報告:2004年6月2日至5日,參加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並做“西夏文獻發現收藏與整理研究”講座。

6.西夏訪古:2005年11月21日至28日,與銀川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專家組成聯合考察組,赴鄂爾多斯高原、橫山山地以及黃河後套平原考察。這裡是西夏的故地,考察組先後考察西夏宥州古城、銀州古城、夏州古城(白城子)、李自成行宮、李繼遷寨、李德明鏊子山離宮、成吉思罕陵、陰山岩畫、雞鹿塞,訪問了市、旗、縣文物部門,蒐集到大量夏州拓跋碑石資料。

7.學術考察:200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帶領研究生訪問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與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閱覽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藏黑水城文獻,為以後聯合整理出版《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中國藏黑水城民族文字文獻》奠定了基礎。

8.考察黑水古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考察西夏黑水古城和黑河流域的生態情況。

9.學術報告:2008年8月,應中國民族圖書館學會邀請,在寧夏圖書館做“西夏文獻發現與整理研究”學術報告。

10.學術考察:2008年10月25日至26日,考察山西五台山,感受西夏供佛道路。五台山是佛教聖地,西夏多次遣使到五台山供佛,並在賀蘭山建立西夏五台山寺。

11.學術報告:2009年6月2日至4日,應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邀請,主持敦煌學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並分別為碩、博士研究生和歷史教育基地班作了“黑水城漢文文獻概論”、“西夏文獻的發現與研究”、“西夏學百年回顧與展望”等學術報告。

12.2010年12月9日-12日,黑水城社會文書研究課題組在院長杜建錄教授的帶領下,赴西夏故地武威、張掖等地考察。在武威先後訪問了西夏博物館、文廟、武酒集團西夏文化研究所、雷台漢墓、大雲寺,並在武威西夏博物館舉行“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教學科研基地”揭牌儀式與西夏學座談會;在張掖訪問了西夏大佛寺、河西學院,並與甘肅省重點學科平台“河西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進行座談。杜建錄院長還為該校歷史專業師生作了“西夏文獻的發現與整理研究”學術報告。

13.學術報告:2011年11月17—20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舉辦“宋史高層論壇”,杜建錄教授應邀發表“西夏文獻與西夏學”。

科研獲獎

1.西夏與周邊民族關係史:自治區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年)

2.宋夏商業貿易初探:自治區第四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89年)

3.西夏倉庫制度研究:自治區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年)

4.西夏高利貸初探:獲自治區第七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2001年)

5.論党項宗族:自治區第八次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2005年)

6.中國藏西夏文獻: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

7.天盛律令與西夏法制研究:自治區第九次社科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2009年)

8.中國藏西夏文獻: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

9.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政府二等獎(2011)

10.西夏社會文書研究:寧夏社科優秀成果政府二等獎(20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