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奇勒姓

杜奇勒姓源於滿族,出自黑龍江女真杜奇勒氏族,屬於以氏族稱謂漢化為氏。

奇勒[杜奇勒、杜切爾,讀音作dù qí lè(ㄉㄨˋ ㄑㄧˊ ㄌㄜˋ),滿語為Ducile Hala]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黑龍江女真杜奇勒氏族,屬於以氏族稱謂漢化為氏。
據俄羅斯學者史祿國所著《滿族的社會組織》記載,滿族杜奇勒氏,亦稱杜切爾氏,滿語為Ducile Hala,世居黑龍江愛琿(今黑龍江黑河愛輝區),俄國人稱其為“杜切爾”。清朝末期,由於沙皇俄國的哥薩克軍隊對杜奇勒氏族人採取斬盡殺絕之舉,因而族人所剩無幾,人口非常稀少,屬於滿族脫譜姓氏之一。
在滿清王朝覆滅之際,滿族杜奇勒氏多冠漢姓為圖氏、杜氏。
二.郡望:
璦琿城:愛輝古城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黑龍江的中上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愛輝鎮是清朝黑龍江流域的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距黑河市東南三十公里,是黑河地區重要的清朝人文歷史旅遊區。據璦琿縣志記載,璦琿城的名稱源於江東舊璦琿附近的璦琿河,舊璦琿統稱為薩哈連烏拉霍通,意為“黑龍江城”。在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滿清政府就在黑龍江東精奇里河附近建造了璦琿域,並設定了黑龍江將軍衙門,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移駐黑龍江右岸的璦琿新城。當時,愛琿城是整個黑龍江流域滿清政府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愛琿城做為黑龍江流域最大的城鎮,在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以前達到頂盛時期,當時“人口四萬、商賈三千”城內商業店鋪異常繁榮,各類廟宇香火頂盛。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沙俄乘滿清政府的北方封禁政策,大批沙俄哥薩克軍隊入侵黑龍江流域。他們在江東非法移民,強建村屯,又以武力逼迫清朝政府在愛琿城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愛輝條約》,使中國喪失了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沙俄乘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帝國主義列強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之機,以保護正在修建的中東鐵路為名,派遣大批軍隊入侵中國東北,他們先是在黑河對岸的海蘭泡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大批屠殺中國居民,把他們驅趕到黑龍江中活活淹死,繼而侵占黑河,順江攻占愛琿城,把愛琿城焚為一片廢虛,這段歷史又稱“庚子俄難”。愛琿,這座黑龍江畔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二十世紀沙俄侵華罪行史的見證,是研究考察黑龍江流域歷史文化重要的遺址。古城遺址,不平等的中俄“愛琿條約”簽定地遺址,副都統衙門遺址,清朝將軍墓地等,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大遺址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