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的物理冶金學基礎

材料成型的物理冶金學基礎

本教材是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需要而編寫的,目的是為制定塑性加工工藝制度提供冶金學基礎。本教材重點內容集中在塑性加工過程中的冶金學方面。主要介紹從晶體的構造和原子(離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確度分析彈性變形的微觀本質;塑性變形的基本機構;金屬中最重要的缺陷——“位錯”;闡述工程材料塑性變形的基本現象;介紹工程材料中最重要的鋼的熱變形過程和鋼的熱機械處理;軋制深沖用薄鋼板和電工用薄鋼板時的組織變化;鋼的脆性和強韌性;還以較大篇幅闡述鋼的可加工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根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本科)的教學計畫和物理冶金學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寫的。全書共分9章,內容包括金屬塑性變形的物理本質、金屬變形的基本規律、金屬材料加工的工藝和組織性能變化及其控制的基本原理,章後附有習題。

本教材可作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本專業研究生、有關教師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1 金屬晶體的描述

1.1 金屬的晶體結構

1.1.1 晶體的概念

1.1.2 三種常見的金屬晶格

1.1.3 三種典型晶格的緻密度及晶面和晶向的分析

1.1.4 晶體的各向異性

1.2 金屬的實際結構和晶體缺陷

1.2.1 多晶體結構

1.2.2 點缺陷

1.2.3 線缺陷

1.2.4 面缺陷

1.2.5 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體中原子的堆垛和堆垛缺陷

習題

2 彈性變形

2.1 引言

2.2 金屬晶體中原子間結合力

2.2.1 兩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2.2.2 兩排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2.3 彈性變形

2.3.1 彈性變形

2.3.2彈性應變能

2.3.3 理論最大許可彈性應變

2.3.4 胡克定律和彈性模量

習題

3 塑性變形的基本機構

3.1 滑移

3.2 滑移系

3.3臨界切應力定律

3.4 滑移系的轉動和多系滑移

3.5交滑移

3.6 切應變與線應變的關係

3.7 孿生

3.8 溫度對變形機構的影響

3.9 滑移的理論臨界切應力

習題

4 位錯

4.1 位錯的幾何模型

4.2柏氏矢量和位錯結構

4.3位錯環和混合位錯

4.4 曲折位錯

4.5 位錯密度

4.6 彈性應力場和彈性應變能

4.7位錯的線張力

4.8 位錯沿滑移面運動引起滑移

4.9 位錯的保守運動與應變的關係

4.10 作用在位錯線上的力

4.11 晶體點陣對位錯運動的阻力

4.12 使位錯線彎曲所需的力

4.13 位錯應力場之間的相互作用

4.14 位錯交截

4.15 位錯在不可逾越的障礙附近塞積

4.16 位錯與點缺陷的互動作用

4.17 位錯的萌生和排列

4.18位錯增殖

4.19擴展位錯

4.20 面心立方結構金屬中的位錯

習題

5 鋼的塑性變形和流動應力

5.1 單個晶體的塑性變形和流動應力

5.1.1 流動應力的來源

5.1.2 溫度和應變速度對位錯運動阻力的影響

5.1.3 加工硬化

5.2 多晶體的塑性變形和流動應力

5.2.1 晶粒之間變形協調和平均取向因子

5.2.2 變形在晶粒之間傳播

5.2.3 擴展的霍爾-佩奇公式

5.2.4 多晶材料的加工硬化和鋼的流動應力數學模型

5.3 提高金屬屈服強度的途徑

5.4 屈服現象和應變老化

5.5 包申格效應

習題

6 鋼的熱機械處理

6.1 引言

6.2 鋼熱軋時奧氏體的組織和熱變形流動應力

6.2.1 鋼熱軋時的回覆和再結晶

6.2.2 熱變形結束時刻奧氏體的狀態圖示

6.2.3 熱變形結束後在高溫停留時奧氏體的回覆和再結晶

6.2.4 描述熱加工時奧氏體狀態變化的綜合圖示

6.2.5 鋼熱加工時奧氏體組織演變的數學模型

6.2.6 鋼熱變形時流動應力的數學模型

6.3 低合金鋼的控制軋制

6.3.1 概述

6.3.2 控制軋制中鐵素體晶粒尺寸的控制

6.3.3 控軋過程中的沉澱強化

6.3.4 綜合考察控制軋制鋼的強化

6.3.5 控制軋制工業用鋼

6.3.6 熱軋冶金過程的計算機模擬

6.3.7 雙相鋼

6.4 低溫形變熱處理

6.4.1 概述

6.4.2 鋼的成分

6.4.3 工藝參數

6.4.4 奧氏體形變熱處理中的組織變化

6.4.5 強化機制

6.4.6 奧氏體形變熱處理工業用鋼

6.5 等溫形變熱處理

6.6高溫形變熱處理

習題

7 織構及其在工業上的套用

7.1 織構的一般概念

7.1.1形變織構再結晶織構

7.1.2 織構的描述

7.2 深沖用薄鋼板的組織與性能控制

7.2.1 深沖用薄鋼板(鋼帶)應具備的主要性能

7.2.2 深沖用薄板的組織

7.2.3 深)中用薄鋼板的生產特點

7.2.4 薄板衝壓性能的測定方法

7.3 冷軋取向矽鋼的組織與性能控制

7.3.1 主要的性能指標

7.3.2 組織和成分

7.3.3 取向矽鋼的生產工藝特點

7.3.4 取向矽鋼的發展

習題

8 鋼的脆性斷裂

8.1 強度、塑性和脆性的一般概念

8.2 鋼的脆斷

8.2.1 微裂紋形成機構

8.2.2 裂紋擴展的條件

8.3 衝擊試驗

8.3.1 脆性斷裂的外部條件

8.3.2 缺口衝擊試驗

8.3.3 轉變溫度曲線的意義

8.4 影響脆性轉變溫度的冶金學因素

習題

9 金屬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9.1 基本概念

9.1.1 塑性

9.1.2 可加工性

9.2 塑性斷裂機制

9.2.1 微孔的形成和發展

9.2.2 微孔的修復

9.3 影響可加工性的因素

9.3.1 金屬化學成分和組織狀態的影響

9.3.2 加工條件的影響

9.3.3 提高可加工性的途徑

9.4 軋制過程中的缺陷

9.4.1 軋制板帶時的缺陷

9.4.2 軋制方鋼時的缺陷

9.4.3 軋制異型鋼時的缺陷

9.4.4 軋制管材時的缺陷

9.5 可加工性的試驗研究

9.5.1 拉伸試驗

9.5.2 扭轉試驗

9.5.3 壓縮試驗

9.5.4 彎曲試驗

9.5.5 軋制試驗

9.5.6塑性圖及其套用

9.6 可加工性的預測

9.6.1 塑性斷裂準則

9.6.2 可加工性的預測

9.7 金屬的超塑性

9.7.1 超塑性的種類

9.7.2 細晶超塑性的特徵

9.7.3 細晶超塑性的變形機理

習題

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