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圍城

材料圍城是指一些上級部門去基層調研檢查,要求基層提供的匯報材料要紮實,往往要查看各類匯報材料,包括文字、數據等。一些地方為了防止弄虛作假,檢查時要求出示照片資料,甚至將其作為硬性規定,似乎有圖就能有真相。實則未必。調研檢查到了基層卻不到現場,即便準備得再認真、再翔實,也只是在“材料圍城”里打轉轉,未必能接觸到實際。

概述

一些上級部門去基層調研檢查,要求基層提供的匯報材料要紮實,往往要查看各類匯報材料,包括文字數據等。一些地方為了防止弄虛作假,檢查時要求出示照片資料,甚至將其作為硬性規定,似乎有圖就能有真相。實則未必。

確實,文字可能會誇大,數字或許會注水,但照片也可能忽悠人。比如照片可以擺拍,甚至會被合成修飾,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弄不好還會鬧出“懸浮視察照”的笑話。即便沒有這樣,照片也只能反映部分事實、局部情況,如果單憑照片搞調研、下判斷,與“盲人摸象”無異。

為了摸清基層實情,不過度依賴一種方式而利用多種手段相互印證,良苦用心可見一斑。但調研檢查到了基層卻不到現場,即便“材料匯報”準備得再認真、再翔實,也只是在“材料圍城”里打轉轉,未必能接觸到實際。領導幹部想對基層“門兒清”,最好邁開雙腿,走出會議室,去親眼看、親耳聽,多交流、多思考。這樣才會掌握到儘可能多的真實情況,評估工作、制定政策也才會系統科學。

現象

時下,一些調研經常遭遇這樣的窘境:許多匯報材料寫得漂亮,但不少是“領導出點子,秀才編套子,基層填例子”的作文;想開座談會了解情況,卻儘是一些對答如流的“標準答案”;想研究剖析某個具體問題,卻只能看到一些標準的“迎檢”示範點;想深入基層摸清實情,卻怎么也走不出民眾演員的包圍圈。調研“被安排”後,信息已被“過濾”,調研者難聽到真話、難看到真相、難摸到實情。

這樣的調研,上級領導看到的都是和諧、聽到的都是讚歌,而基層真實的情況、民眾的呼聲卻無從知曉。

原因

其根子還是在於一些幹部謀事不實、做人不實、創業不實,他們下基層調研,脫離了民眾,心照不宣地走走套路、做做樣子,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有的習慣於“坐著車子轉轉,隔著玻璃看看”,讀讀材料、聽聽匯報、瞧瞧照片,就以為掌握了基層的真實材料。其實不然,在客觀上反而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

如何防止和克服

要防止和克服基層調研被“材料圍城”:

首先就要端正態度、直面民眾。到基層調研,本意就是要聽到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如果無法聽到,調研也就失去了本意。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帶著感情、帶著問題下去調研,面對面傾聽基層幹部、民眾的心聲,讓他們說心裡話、說真心話、掏心窩子,真心實意地問計於民,手拉手地與他們零距離“嘮家裡長短、油鹽醬醋”,才會受民眾歡迎,被基層接受,才能讓大家說真話、道實情。

其次,還需架起官民暢通對話的長效機制。廣大民眾渴望建立起與政府官員溝通的直通車,讓官員真正地聽民意、納民意、集民智、解民憂,更好地為普通民眾服務。廣大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如若能上級相關部門,並得到重視和回應,形成良性的長久互動,作為執政者和普通民眾都會歡欣鼓舞的。這樣,調研才能回歸本意,才能為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最直接、最真實的一線資料。

調研是一門藝術和學問。去哪調研?調研對象?如何調研?裡面有著很多講究。好的調研,要牢牢控制主動權,既完成好“規定動作”,更要有“自選動作”,多走走“沒有準備的地方”、多問問“不是演員的民眾”、多看看“匯報材料之外的東西”。多搞一些“不作安排”“不打招呼”的隨機式調研,既是一種可貴的作風,也是一種明智的方法,更是走出“材料圍城”的有效途徑。

下基層調研已經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的一項重要工作,要讓調研真正成為上級領導體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民生、科學決策的重要“視窗”,就必須讓調研走出“材料圍城”的窘境,實至名歸。

媒體點評

調研陷入“材料圍城”表面上看是調研工作機制的疏鬆,實際上是工作不實的體現,說到底是工作作風問題。調研是要了解真實的情況,專人組成調研組,事前的準備,事後的分析,是要為某項工作開展提供依據,豈容小覷?而調研工作之所以能夠被“材料圍城”,很大程度是工作不實,責任未明的結果。因此,整治調研被“材料圍城”首先得嚴肅紀律,治理工作不實。

調研責任小,甚至可以看成是工作之餘的“調味劑”,“下去走走看看”是調研工作的一種“變異”心態,“低頭不見,抬頭見”,“你好我好,大家好”,“跑跑面,走過場”的“好人心態”讓調研工作陷入“材料圍城”。因此,給調研工作加加碼,較較真,嚴肅紀律要求猶顯重要。調研工作紀律和要求一定不能放鬆,不能讓調研工作成為“走過場”,更不能讓紀律要求成“一陣風”。

調研工作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實事求是,任何時候強調都不為過。實事求是就是一個“真”字,調研工作當圍繞“真”字下功夫,牢牢抓住真字,圍繞真字,從實際出發,嚴格要求自己,嚴肅紀律,邁開雙腿,走出會議室,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走走田埂路,曬曬太陽,出出汗,去親眼看、親耳聽,多交流、多思考,練就“火眼金睛”,做到調研工作“門兒清”。這樣才更接近本質,才會儘可能多的掌握到真實情況,才能清楚、準確、真實的開展評估工作、制定政策也才會系統科學。否則,假象掩蓋真相,必將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甚至“上行下效”影響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為黨的事業帶來損失,必須時刻防患。

調研工作不實是一種變異的腐敗,傷人於無形,其危害往往比貪污受賄更嚴重,調研的真實性直接反映出一個地方成績與問題,也決定一個地方以後的發展方向,從小說這關乎一個地方的發展,從大說是關乎國計民生。因此,在調研工作中時時較真,讓調研工作腳踏實地,破出材料圍城甚為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