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象甲

杏象甲

昆蟲名,為鞘翅目,卷象科。在東北、華北、西北等果產區均有發生。危害杏、桃、櫻桃、枇杷。成蟲食芽、嫩枝、花、果實,產卵時先咬傷果柄造成果實脫落。幼蟲孵化後於果內蛀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杏象甲杏象甲

蟲害名稱:杏象甲

別名:杏虎象、桃象甲[2]學名:RhVnchitesfaldermanni

目:鞘翅目

科:卷象科[1]

分布與危害

在東北、華北、西北等果產區均有發生。危害杏、桃、櫻桃、枇杷。成蟲食芽、嫩枝、花、果實,產卵時先咬傷果柄造成果實脫落。幼蟲孵化後於果內蛀食。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mm~8mm,紫紅色,有金屬光澤。觸角著生於頭管中部。頭背面有細小橫皺前胸背面有不甚明顯的小字開凹紋。鞘翅密而刻點及灰白色和褐色細毛。卵長1mm,橢圓形,乳白色。幼蟲老熟時長約10mm,乳白色至淡黃白色,體變彎曲有皺紋。頭部淡褐色,前胸盾及氣門淡黃褐色。各腹節後半部生有1橫列剛毛。蛹體長約6mm,橢圓形,密生細毛,初乳白色,後變黃褐色。[3]

生活習性

年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樹皮縫、雜草內越冬,翌年杏花、桃花開時成蟲出現,江蘇4月中旬、山西4月底、遼寧5月中旬。同一地區成蟲出土與地勢、土壤濕度、降雨等有關,春旱出土少並推遲,雨後常集中出土,溫暖向陽地出土早。成蟲喜在8-16時活動,11-14時尤為活躍,常停息在樹梢向陽處,受驚擾假死落地,為害7-15天后開始交配、產卵,產卵時先在幼果上咬1小孔,每孔多產l粒卵,上覆粘液乾後呈黑點,每雌可產20-85粒,成蟲產卵期30天,卵期7-8天,幼蟲期20餘天老熟後脫果入土,多於5厘米土層中結薄繭化蛹,蛹期30餘天。羽化早的當秋出土活動,取食不產卵,秋末潛入樹皮縫、土縫、雜草中越冬。多數成蟲羽化後不出土,於繭內越冬。由於成蟲出土期和產卵期長故發生期很不整齊。[2]

防治方法

(1)成蟲出土期清晨震樹,下接布單捕殺成蟲,每5-7天進行1次。

(2)及時撿拾落果,集中處理消滅其中幼蟲。

(3)成蟲發生期樹上噴灑90%敵百蟲600-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隔10-15天噴1次,2-3次即可。

(4)成蟲出土盛期地面噴灑25%對硫磷膠囊劑,20年生大樹每株用藥50克,加水5公斤稀釋,噴灑樹冠下地面毒殺出土成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