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街道位於合肥市西北郊,東鄰廬陽工業區,南鄰海棠街道,西接大楊鎮,北與長豐縣崗集鎮相鄰,街道於2004年7月28日由原杏花村鎮整體撤鎮建街而成,經2005年6月16日街道區域調整後,現轄區總面積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63畝,常住人口約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人),轄12個社區(其中村改居社區9個,新設社區3個),下轄25個黨總支(支部、黨委),黨員1136人。

基本信息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街道位於合肥市西北郊,東鄰廬陽工業區,南鄰海棠街道,西接大楊鎮,北與長豐縣崗集鎮相鄰,街道於2004年7月28日由原杏花村鎮整體撤鎮建街而成,經2005年6月16日街道區域調整後,現轄區總面積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63畝,常住人口約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人),轄12個社區(其中村改居社區9個,新設社區3個),下轄25個黨總支(支部、黨委),黨員1136人。

概況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街道轄區內交通便捷,省市駐地單位眾多,合九鐵路滬漢蓉鐵路等鐵路幹線和北一環路、北二環路、蒙城北路、阜陽北路、臨泉西路、四里河南路、淮北路、清源路等市區主幹道縱貫其中;合肥發電廠、合肥電力修造廠、中鐵四局八公司、大房郢水庫、省科學研究院、省能源學校、中澳學院、廬陽中華職校等40多家大中型企業和科研教育單位座落於街道區域。

杏花村街道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管理體制、管理模式暫時不變,以後逐步過渡”的工作思路,杏花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按照這一思路,在人員機構管理上依然採取鄉鎮的管理模式,從而保證了人心不散,思想不亂,工作不間斷。街道現有黨政班子成員18人,其中掛任黨工委委員4人;街道機關內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規劃建設辦、社會事務辦、計生辦等5個辦公室和財政所、市容所、司法所、計生服務所、農經站、農技站文廣站等7個站所,現有機關在職工作人員94人,其中公務員26人,事業人員33人,退管員2人,自聘人員33人(其中工勤人員14人);機關離退休人員25人;社區幹部107人,社區和原鎮屬企業退休人員98人。

城鎮發展

針對街道區域調整後新的形勢和任務,近年來,杏花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搶抓合肥大城市建設快速推進這個機遇,適時提出了緊緊圍繞“一個轉變”(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重點突出“兩個提高”(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著力實施“三大工程”(工業強街、三產富街、開放興街),精心打造“四大功能區”(森林城公園區、北二環專業市場區、蒙城北路商業金融區、北部生態旅遊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街道結構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街道結合本街實際和大房郢水庫環境保護,建成退耕還林和水涵養林2000畝,發展二環路、南淝河租地綠化400畝,形成環大房郢水庫東側林果科技示範基地。引導培育農村各類種植大戶,湧現了阮丹青等一批生態農業建設和花卉苗木示範大戶;並在農產品深加工上,逐步建成了一批經濟高效的以稻米、木材為加工原料的農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運銷及市場服務上,成功地投資400餘萬元,建成合肥四河生豬機械化定點屠宰場,建成年客流量達100餘萬人的五里墩農副產品集貿市場,全街道生態農業建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還有合肥發電廠合肥電力修造廠中鐵四局八公司大房郢水庫、省科學研究院、省能源學校、中澳學院廬陽中華職校等40多家大中型企業和科研教育單位座落於街道區域。

指導思想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轉型步伐加快,杏花村街道自覺調整過去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思維定式,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開放興街,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和掌握髮展區域經濟、加強社區管理、做好街居工作的經驗和規律,以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發展理念來指導和推動新的工作實踐。緊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發展為上,投資為本,大力招商引資。堅持規劃先行,勾勒藍圖,構築平台,以規劃引導項目,以好項目強力推進規劃,招大引大,招強引強。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總體發展思路,找準杏花的發展著力點,整合好轄區的各類資源,集聚更多的資本和產業。同時立足城市對街道工作的基本要求,把發展的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管理和服務的優勢,在管理和服務上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形成特色,勇爭一流,真正實現發展、管理和服務的三大功能相互促進、整體強化,進而為廬陽區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一個大街應有的貢獻。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完成境內招商引資43553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124%,其中省外資金35387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136%,實際到位外資410萬美元,占區下達任務的6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859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78.4%,完成工業增加值25368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86.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148974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100.5%,其中完成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85219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87%;完成財政收入3400萬元,其中工商稅收2600萬元(國稅1920萬元,地稅680萬元)。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黨政領導聯繫民營企業制度、改善投資環境,重點扶持上規模企業,民營企業獲得較快發展。全街共有民營企業40家,發展態勢良好,主要集中於印刷、機械加工、電子製造等產業,民營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主體。經過原郊區一次創業、二次創業特別是近年來的大力發展,杏花村街道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街道行政區域調整後,杏花村街道還下剩5個工業項目基地,占地300多畝,建成廠房5萬多平方米,

城鎮建設

重點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先後按期完成了清源路、電廠支路、淮北路、農科南路等4條道路和“一環暢通工程”杏花段及六水廠建設拆遷任務。二是做好去年大建設拆遷戶結算工作。三是積極加快拆遷民眾復建點建設進度,可望儘快交付民眾使用。在抓好復建點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重點建設資金的管理,制訂了《杏花村街道重點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杏花村街道工程款結算管理制度》、《杏花村街道工程、物資採購和工程簽證試行辦法》等多項管理規定,從源頭和制度上規範了資金支付和工程項目的管理,保證了重點工程建設正常有序地進行。

第二階段拆違工作繼續推進。本著“凡違必拆”的原則,對違法建設全部予以拆除,為全區拆違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街道轄區內除城中村以外,基本無違法建設,順利通過市區檢查驗收,實現無違建街道目標。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創建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市容組織網路健全,進一步完善了創建機制,積極開展“拆違”、“整攤”、“清理牛皮癬”等專項整治活動,多次被評為合肥市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計畫生育通過強化基礎工作,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狠抓孕環檢工作,計生工作有較大起色,獲得合肥市計生工作先進單位。信訪維穩工作以信訪進社區為抓手,通過強化幹部責任意識,加大分工幹部包案處理的力度,制訂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妥善處理了省市重點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引發的信訪問題和大房郢水庫移民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有力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全街上下以合肥大城市建設快速推進的契機和轄區內幾條道路打通的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把杏花村街道
建設成為經濟實力強、發展環境優、文明程度高、融入城市快的現代化新街道而努力奮鬥。

街道黨工委確定分管組織工作的黨工委委員主抓結對共建工作。領導小組深入到汪堰村,以座談和走訪的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力求在共建中做到既幫“實”又幫“虛”,以虛為主;既幫“大”又幫“小”,以“小”為主。幫實,即幫助解決汪堰村“急、難、愁”的問題,多做與民眾密切相關的實事;幫“虛”,即指導村黨總支抓好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幫“大”,以“五個好”黨支部創建工作為統攬,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幫“小”,即以助學、助殘、幫困、幫孤為重點,計畫開展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街道黨工委與汪堰村黨總支簽訂“結對共建”協定書,建立共建會商制度和工作交流制度。通過協商,制定每年共建工作計畫和活動方案;通過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基層黨建工作經驗,相互幫助解決共建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城鄉幹部在基層管理服務方面的工作能力。同時明確機關各支部的黨員每年要與結對村黨員共上一次黨課,每年要幫扶結對村的一定數量的困難黨員或貧困民眾,同時將黨員結對幫扶工作與個人評先選優及職務晉升掛鈎,以真正達到“轉變作風、提升效能、推進黨建、服務民眾”的目的。堅持把民眾的認同度,參與度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在實際工作中探求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的長效機制。

杏花村街道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開展共建活動。通過完善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科學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大力實施強基工程;通過聯辦講座、上黨課等形式,依託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加強黨員的經常性教育,努力提高黨員隊伍素質;通過相互交流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切實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發展黨員工作。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成為結對共建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圖)杏花村街道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街道以項目合作為重點開展共建活動。把項目合作作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學互助的“牛鼻子”,在項目信息、發展資源、啟動資金、實用技術、勞動力人才資源等方面強化合作交流,優勢互補,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形成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發展共進的良好局面。

組織黨員志願者活動,發動愛心結對。充分發揮轄區內黨員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利用黨員志願者的個人特長,聯合開展政策宣讀、主題黨日、法律諮詢、科技扶持、醫療服務等活動,積極開展幫扶困難民眾活動。在年終、“七一”等節日,結對雙方聯合結成慰問組,以精神慰問與物質慰問結合的原則,慰問走訪困難黨員、特困家庭、低保戶,幫助生活困難家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