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文化旅遊區


概述

杏花村,位於安徽池州市貴池區城西,距今1300多年歷史。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於會昌四年(公元844年)任池州刺史。次年清明之日,杜牧到杏花村賞春,觸景生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自此,貴池杏花村隨《清明》詩名揚青史,享譽天下。
中文名稱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 管理單位 池州杏花村文化旅遊區管委會
地理位置 安徽省池州市 其他認證 AAA級景區
景區面積 55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 8:00-18:00
機場 九華山機場 門票
火車站 池州火車站 氣候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

杏花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公元845年,晚唐著名詩人、池州刺史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寫下了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的《清明》詩,從此杏花村名揚天下。清康熙年間,杏花村人
北村口北村口
郎遂[1]編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後人也把杏花村稱為“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以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空間布局為“一路二水三區”。目前,一區民俗體驗區已正式對外開放運營。
杏花村文化旅遊區堅持“生態為根、文化為魂、旅遊為體”的發展思路,積極培育“山水農耕、江南村落、傳統民俗、盛唐詩酒”四大文化[2],努力創新八大旅遊業態,已被列入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核心項目,安徽省“861”行動計畫、全國優秀旅遊項目、省級重點扶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到2020年,將建成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到2030年,將建成中國最具活力的文化旅遊生態和中國最具價值的文化旅遊品牌,再現“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載詩人地”的經典田園休閒生活佳境。 位置境域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西,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池州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連銅陵,南接黃山,西鄰江西,北瀕長江,區位交通優越。杏花村文化旅遊區距九華山風景區40KM,距九華山機場29KM,距沿江高速、火車站、汽車站7KM,距旅遊碼頭6KM,離即將開通的寧宜高鐵站6KM。

主要景點

北村口

北村口是旅遊區的三大入口之一,是市民和遊客進入旅遊區的主要入口。通過古樹、小橋流水、杏花人家等展現1300餘年古杏花村的歷史風貌和文化,讓遊客真正感受到“一去二三里,煙村四
問酒驛問酒驛
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妙意境。問酒驛
古時此處有一驛站,是供官府中人休息、換馬的地方。唐會昌年間,池州刺史、著名詩人杜牧行春至此,路遇牧童而問酒,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後人稱此驛為問酒驛。九杏壇
杏花村人郎遂編纂的《杏花村志》是《四庫全書》收錄的唯一村志。後人為紀念這一成就,在村口種下九棵杏樹,開壇講學,教化村民,並稱此處為“九杏壇”。白浦荷風據《杏花村》志記載:‘白浦圩,村前湖名,廣植蘆葦。每當夏秋水漲,可架輕舟垂釣。白浦荷風是杏花村十二景之一。清代名士,康熙年間青陽縣令虞邦瓊贊道:’漠漠澄波白鷺飛,夕陽倒影如林扉”。

月季園

月季園占地面積約30畝,主要種植豐花月季和紅帽子月季,配以杏樹、欒樹、紅梅、香樟等喬灌木樹種點綴,與後山翠竹、前圩碧水交相輝映,打造成為集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生態野趣觀賞
月季園月季園
園。煥園
南宋末年,奉議大夫郎文韶不願降元為官,隱居杏花村,築名“煥”,明示忠宋至志。其後人郎遂“重構數椽用承先志”,並在園中歷時十一載編撰《杏花村志》十二卷。窺園
杏花村里窺園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主人叫董子修,董子修祖上就是漢代大儒董仲舒,《漢書-董仲舒》記載,董仲舒專心讀書,三年都沒有朝園子裡看一眼,並且每餐飯後,都要自問一遍:我今天窺園了嗎?“,這就是成語”目不窺園“的由來。杏花村在此復建窺園以紀念董仲舒。杏花村民俗文化展示館
主要展示杏花村民俗文化、杏花村歷時典籍和民俗用品。這裡收藏了南宋淳熙八年在貴池刊刻的池陽郡齋本《昭明文選》、清代康熙24年郎遂原刻《杏花村志》12卷、明國《杏花村續志》稿本和明代《池州府志》等典籍。還收藏了唐代池州窯口青釉點彩短流執壺、五代青白瓷唇口盞等出土文物以及徵集與杏花村境內的清代貴池儺戲面具等民俗用品。
杏花村民俗文化展示館杏花村民俗文化展示館

憩園

又名”息園“。據《杏花村志》記載,是”鄉先達陳以運課子讀書處。現為遊人休息、飲茶、遊玩之場所。
憩園憩園

五穀堂

杏花村人素以農耕為本。村中舊有五穀堂,用以拜祭神農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五穀堂里主要陳列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工具,展示悠久的杏花村農耕文化。
五穀堂五穀堂

樂耕園

樂耕園占地50畝,以現實版開心農場為主題,用最原始的耕種方法種植糧食和蔬菜,讓遊客體驗真正農耕的快樂與成就感。

百杏園

百杏園占地面積約450畝,分兩處建設。園內種植各品種的杏樹約7500棵。在杏花開放的季節,充分展現“十里煙村一色”的詩畫意境。
百杏園百杏園

唐茶村落

唐茶村落是展現江南茶文化的場所,主要打造禪茶莊園、秋浦書院、茶博館等項目,是採茶、炒茶、品茶的絕佳場所。

梅洲曉雪

規劃布局為“一心、一軸、五片區”,以“詩、酒、花、茶、水”為文化內涵。以復建杏花村十二景中“梅洲曉雪”為主題,建設
窺園窺園
墨蘭梅軒、幽蘭谷、梅嶺、茭蘆灘、潺潺梅溪、秋浦閣、葡萄採摘體驗、四季花海、親水運動、客棧等景點。

四大文化

山水農耕文化

山水農耕文化江南村落文化傳統民俗文化

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寫道:“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唐宋之後,尤其是宋代,因杏花的花期與春耕時間節點一致,詩人往往稱春耕為“杏花耕”,北宋文學家宋祁曾有詩云:“添成竹箭浪,催發杏花耕”。杏花村的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極具江南農耕文化典範,以農興文、以農助武、以糧釀酒、農忙賦詩、農閒聽戲,杏花村的農耕文化,不僅僅在牧童田間的畫面里,還深深的烙印在杏花村的歷史傳承里。建成後的杏花村,把農業種植、觀光休閒、家庭體驗融為一體,並適時舉辦“春耕大典”等時令節慶活動,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景觀,再現中國式的農耕文化。

江南村落文化

杏花村構建的是唐朝村落的點狀布局,體現的是“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詩畫意境,分別打造出明清時期古村落、唐宋時期古村落、楚漢時期古村落、春秋時期古村落、商周時期古村落和原始築巢式古村落等。展現中國古代村落文化,呈現中國古民居縮影,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

傳統民俗文化

杏花村古老的歷史積澱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杜牧的《清明》詩形象地道出冬去春來的氣候和物象特徵,也生動地描繪出了古杏花村清明時節的民俗鄉風,而鄉儺、目連戲、青陽腔在古杏花村的表演從未間斷。杏花村的建設,力求在深厚的民俗文化根基上,營造出“古杏花村”的歷史文化風韻。

盛唐詩酒文化

自古以來,詩與酒就交織在一起,結下了不解之緣。白居易曾寫出“百事盡除去,唯余酒與詩。”在唐代諸多詩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有詩與酒的享受。未來的杏花村將再現《杏花村志》中記載的“酒壚茅舍,坐落於紅杏叢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啟,烏桕梢頭,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醉人景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