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貴熏醬食品

李連貴熏醬食品

“李連貴熏醬食品”是李連貴餐飲集團在李連貴燻肉原有的配方基礎上,經過歷代人改進和研發,推出的熏醬食品系列。其中包含:“豬肉類:燻肉、熏肚、豬心、豬手、肘子、頭肉、舌頭等;熏雞類:熏雞、雞架、雞肘、雞脖、雞翅、雞爪、雞肝等;熏兔類:秘制熏兔等”

歷史背景

品牌由來

“李連貴”品牌史創於1908年,由河北灤縣柳莊人李廣忠(乳名連貴)在梨樹縣始創,並以其創始人得名。
李連貴,河北省灤縣柳莊人,清末逃荒到吉林梨樹縣,開了一個小飯館,開始經營吊爐大餅和燻肉。在一次變故中,老中醫高品之把祖傳的用十幾味名中藥燻肉的秘方告訴了李連貴,在老人家的指導下,李連貴對配製藥料、選肉、切肉、填湯、和面、燒火等工序進行了潛心的研究,製做出了具有獨特風味的燻肉和大餅。
李連貴燻肉是選用上好的鮮豬肉,科學使用調料放有十幾味名貴中草藥的百年老湯煮熟,煮熟後再熏制而成,其成品色澤棕紅、皮肉剔透、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味濃香,大餅是用滲透著名貴中草藥異香的煮肉老湯油、專用調料粉和酥抹在擀好的餅面上卷制擀成的。烙熟後,皮面金黃、圓如滿月、層如翻書、外焦里嫩、松酥起層、滋味清香,燻肉和大餅具有暖脾胃、壯腎陽、引氣、調中、消食、殺蟲等藥用功效,是集美味藥膳於一體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從1908年李連貴研製燻肉大餅開始,李連貴的燻肉秘方一直帶有神秘的浪漫色彩,到1930年李連貴燻肉大餅已名滿東北,聲蜚全國。1997年,“李連貴”牌燻肉大餅榮獲“中華名小吃”的稱號。
在漫長的時間積累下,李連貴傳統的技術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李連貴熏制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以前只維持在熏制豬鮮肉的基礎,通過添加藥膳成分,已經可以熏制除豬鮮肉以外的各色美食。

歷史發展

1895—1950
清光緒20年(1895年),河北灤縣柳莊人李廣忠(乳名連貴)在四平梨樹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年李連貴逃荒到梨樹後,開了“興盛厚”生肉鋪,主要經營生豬肉、醬肉、大餅和酒類。據傳說老中醫高品之把祖傳的用中草藥燻肉的秘方告訴了李連貴,並在老人家的指導下,李連貴對配藥、選肉、切肉、養湯、和面、火候等工序進行了潛心研究。由於李家的醬肉干淨、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吃的人都稱道:"大餅卷燻肉,吃起來沒夠",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民眾歡迎。
1924年,李連貴病逝,其養子李堯(李連貴的侄子,因李連貴無子過繼給李)繼承父業,帶著老湯從梨樹遷入四平,辦起四平李連貴燻肉大餅鋪。後在四平道東北市場增設一分店。
1941年,李連貴繼子李堯來四平道東四馬路租了五間瓦房開設“李連貴燻肉大餅鋪”,繼續經營燻肉大餅,生意興隆,蜚聲東北。
1950年,李堯之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著一壇老湯,把李連貴燻肉大餅遷到瀋陽,在繁華的中街西頭營業。自此李連貴正式跨入瀋陽這片美麗的城市。十年動亂時,此店一度被砸,改賣大米飯、大鍋菜。
1956—1984
1956年公私合營後,仍然沿用老字號,李堯任私方經理。1958年9月23日,鄧小平來平視察工作期間,品嘗了李連貴燻肉大餅,給予高度評價:“經濟實惠,簡單好吃”。從此譽滿全國,名揚中外。
1958年到1960年,四平市每日流動人口8000到10000人次,增大飲食供應量,加之自然災害,原料奇缺,肉類更少,熘炒菜許多種經營脫銷、斷檔。李連貴燻肉大餅仍供不應求,改成議價配套供應,每套2張大餅、三兩燻肉、一壺酒、一碗湯,由原價1.76元提到8元。
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開始。飲食業的一些傳統服務形式和品種,宣傳用的燈、幌、招牌,服務用的單間、雅座被禁用或拆除。能製做傳統菜和傳統主食的老技師無用武之地。經理李堯被斗,企業牌匾被砸,李連貴風味大餅鋪被迫停業,改名為東方紅飯店。曾一度經營高梁米、小米飯為業。
1978年,清理“左”的思想影響,堅持“劃類經營,發揚傳統特色,適應多種需要”的經營方針。以國營為主導,大力發展集體、個體飯店。
1979年4月,再度掛上"李連貴燻肉大餅店"的金字招牌,恢復了傳統的操作方法和風味,使其名氣遠揚東北。
1984年12月30日,四平市飲食服務公司,用“李連貴牌”第一個獨家在國家商標局進行了商品商標註冊,確定了李連貴燻肉大餅的唯一擁有李連貴牌商標使用權用的合法資格。企業還自籌資金20多萬元,在日本、俄羅斯、香港等六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國際商標註冊。為“李連貴”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86年11月22日,位於四平市鐵西區站前的李連貴大餅鋪近2000平方米新樓落成,改名為李連貴風味大酒樓,隸屬於四平市飲食服務公司。
1993—1997
1993年9月10日,商標註冊人由四平市飲食服務公司更名為四平市李連貴風味大酒樓。
1995年3月7日,李連貴風味大酒樓又在國家商標局進行了“李連貴牌”服務大餅商標註冊。至此“李連貴”擁有兩個商標的使用權。
1996年8月1日,李連貴風味大酒樓以溫亞龍為法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北店南移”戰略,實施名牌戰略,通過CI現代化手段對企業進行精心策劃。通過維權打假,在全國範圍內取締侵權店450多家;通過加盟連鎖,在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陝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新疆等地,到目前為止已在全國22個省、市(區)建立連鎖店188家;通過參加國家和全省美食節活動及各種大賽,脫穎而出,一舉走紅。榮獲國家級稱號的有七項: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中國名點、中華餐飲名店、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快餐連鎖品牌企業、中國餐飲特許體系優秀管理獎。
1997年,“李連貴”提出“北店南移”的戰略構想。進行了企業形象策劃:設計並製作了李連貴企業形象、徽標、店旗。
1998
1998年8月,本著“以清養清(以清理過程中所收費用,用於清理工作需要)、摘立結合(摘掉假冒牌子與同時建立連鎖店結合起來)、以立為主(以儘可能多的建立連鎖店為主)、保證質量、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發揚光大”的原則,大力發展連鎖經營。至今,已在全國22個省、市(區)建立連鎖店150家,使用“李連貴品牌”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其連鎖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全省唯一。全國連鎖店群年營業額2.7億元,2002年進入全國餐飲百強企業行列。利用名人效應,開闢“鄧小平間”、“李鵬間”,根據當年陪同鄧小平和李鵬就餐的領導同志的回憶,複製了桌椅,並把當時與四平市有關領導合影照片及歷史概況掛在餐廳,使顧客邊就餐,邊了解李連貴品牌發展的歷史。
2002—2015?
2002年11月18日,四平市李連貴總部開設瀋陽李連貴分公司作為集團第二大產業基地,四平李連貴燻肉大餅瀋陽站第一分店成立。從此,四平李連貴與兄弟產業李春生後人開創的“瀋陽李連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將“李連貴”品牌在這塊文化聖地發揚光大。至2012年初,2家李連貴產業迅速擴張瀋陽市場,先後在瀋陽開設47家連鎖飯店。經營範圍擴大至新民、法庫等地。
2014年9月6日,李連貴集團由瀋陽率先發展熏醬食品產業。經過歷代人鑽研,利用李連貴燻肉原有配方並加入各類新品中草藥成功將“李連貴”品牌熏醬食品打入瀋陽市場。李連貴熏醬食品問世以後,憑藉公司最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和員工最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各級領導還有廣大老百姓的高度讚譽。截至2015年3月,開設直營店7家,加盟店15家。成為瀋陽地區熟食產業中最知名的一條新生力量。

品牌榮譽

1997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稱號。
2001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餐飲名店”稱號。
2003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快餐連鎖品牌企業”。
2005年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評為“中國名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