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光[四川中醫]

李耀光[四川中醫]

李耀光,任四川省中醫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臨床擅長中醫內科雜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為主要研究方向。另有同名吉林大學譯審李耀光,幾十年來一直從事俄語翻譯工作,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公開出版的譯著包括教材、專著、論文等50餘篇,為加強國際交往作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經歷

1969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留校工作。有幸先後侍從過李斯熾、陳達夫、文琢之、王渭川、馮視祥、傅燦冰、彭履祥、冉品珍、彭憲章等中醫大家,抄方於旁,聆聽教誨於側,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學識與日俱增。1998年晉升教授。1993年任四川省中醫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治方向

臨床擅長中醫內科雜病治療,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對冠心病(胸痹心痛)、高血壓病(頭痛、眩暈)、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悸)、糖尿病(消渴)、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中風恢復期)、神經官能症等進行研究,兼及呼吸、消化等內科雜病領域。認為心血管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衰入與老化是該類病變的主要機制,《金匱》所謂“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陽微是衰入,因衰入而“陰弦”而痹阻而“脈不通”。衰老與腎密切相關,故主張治療宜調補腎陰腎陽以濟心脈,不宜過度攻伐再傷其正。

學術貢獻

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參加“七五”攻關項目“脾不統血證候特異性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及“血寧沖劑治療上消道出血臨床研究”、“脾氣虛脾不統血證候動物模型研究”、“益腎化濁注射液治療慢性腎衰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多項課題,任主研或課題負責人。先後獲得衛生部甲級成果獎(1985年12月)、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1年3月)、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2年4月)、四川省中醫管理局中醫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994年11月)等。發表了“脾不統血證大鼠模型的超微結構觀察”、“中醫治療過敏性紫癜的研究進展”、“脾不統血證臨床特徵的初步觀察”、“血證研究評述”等多篇學術論文。主編、參編了《中西醫臨床腦髓病學》(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臨床中醫內科學》(北京出版社,1994年12月)、《中醫內科學(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年8月)、《溫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9月)、《現代中醫感染性疾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5月)等學術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