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甫

李端甫1,男,1905年出生,安徽阜陽人,1921年考取阜陽安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回到家鄉,以王官集國小教師為公開職業,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32年10月在扼守金家寨的戰鬥中犧牲。李端甫2,1903年生於山西平陸縣杜家崖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考入北平世界語學院。“七·七事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5月在與日軍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1、安徽阜陽革命烈士

簡歷

李端甫,男,1905年出生,安徽阜陽人,192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延師在家課讀,1921年考取阜陽安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3年參加阜陽各校反對曹錕賄選、驅逐軍閥倪嗣沖的運動,受到校方記大過處分。1926年3月回到家鄉,以王官集國小教師為公開職業,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26年12月任中共阜陽縣臨時支部委員。1927年夏,任北伐軍成立的國民黨阜陽縣臨時縣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長,1928年2月中共皖北臨時特委委員。3月任皖北革命軍委委員。4月任皖北蘇維埃政府主席、皖北特委委員。1929年春任中共阜陽縣委委員。同年秋,任中共阜陽中心縣委委員,直接負責阜陽縣委工作。 1932年10月在扼守金家寨的戰鬥中犧牲。

從事革命

一、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夏,北伐軍進駐阜陽,成立國民黨阜陽縣臨時縣黨部,被選為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長,利用公開身份,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組織和領導阜陽縣農民協會,大力開展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和周傳業等在行流集一帶,領導農民開展抗稅、抗捐、抗租、抗糧、抗差、抗債的“六抗”鬥爭。1928年2月,被選為中共皖北臨時特別工作委員會委員。3月,任皖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二、舉行暴動 1928年4月8日,在王官集國小召開黨員會議,決定舉行暴動,隨後策動行流集局子(鎮公所)的20多名士兵嘩變,獲槍19支,占領行流集局子;並從農協會員中挑選3000多人編成5個赤衛大隊。8日午夜,在行流集率領赤衛隊策應攻城。10日與昌紹先杜聿德率領的北路起義部隊會師,於王官集主持召開大會,宣布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成立,他被推舉為蘇維埃政府主席。通過《工會法》、《土地改革法》和《農民協會組織章程(草案)》。4月12日遭反動武裝的圍剿,突圍到霍邱,恢復皖北特委,並任委員。不久,潛入阜陽,恢復黨組織。1929年春在阜陽西南小田集恢復中共阜陽縣委,任委員。1929年深入小田集,發展黨員、建立中共小田區委、秘密組織農民協會。9月,到老集以教書為名,籌備阜陽西南鄉農民暴動。1931年初夏,奉命調任鄂豫皖工農紅軍工作。

英勇犧牲

1932年10月,在扼守金家寨的戰鬥中,為掩護主力轉移,不幸中彈犧牲。

2、山西平陸革命烈士

簡歷

李端甫,1903年生於山西平陸縣杜家崖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至1922年在山西省立二中讀書。1924年在平陸縣立一高任外語教師,1925年考入北平世界語學院。“七·七事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平陸縣主張公道團團長。1938年3月任平陸人民抗日游擊支隊副支隊長、主持參謀處工作。1938年7月任垣曲縣長。1940年2月,七專署任秘書。1941年5月在與日軍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接受宣傳愛國思想

1920年至1922年在山西省立二中讀書時,接受反帝愛國思想。1924年在平陸縣立一高任外語教師,因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受到敵視與排斥。1925年,他毅然離開平陸考入北平世界語學院,在這裡讀了許多進步書籍,逐漸確定了革命的人生觀。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由北平返回家鄉,在運城和嘉康傑一起創辦了中山中學,他們以中山中學為陣地,推動反帝愛國運動。1929年,李端甫到河南焦作煤礦負責教育工作,他經常向工人講述革命真理,揭露國民黨蔣介石屠殺革命人民、鎮壓革命的罪行。1932年,焦作煤礦工人進行反對英國資本家處死工人、剋扣工資的大罷工,李端甫組織學生站崗放哨,監視資本家的活動,並書寫張貼宣傳標語,使這場鬥爭在一定範圍取得了勝利。在這一時期,李端甫經常利用工人夜校給工人們講東北義勇軍、淞滬抗戰等故事,激發工人們的民族意識與階級覺悟。

參加抗戰

一、驅趕公道團反動頭子“七·七事變”後,李端甫由焦作返回平陸家鄉參加抗戰,不久由中共平陸縣委書記李曉峰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縣委的領導下,參加了反對平陸縣主張公道團的鬥爭。該團團長王建中國難當頭,惡習不改,阻撓民眾抗日活動,捕殺共產黨員與抗日進步分子。李端甫怒斥王建中倒行逆施的行徑及其反動本質,發動民眾把他趕下了台。在大家的推舉下,李端甫擔任了平陸縣主張公道團團長。
二、主持參謀處工作1938年3月初,在日軍入侵平陸前夕,縣長石廣慶攜印逃跑,共產黨員王宿人接任平陸縣長。縣委根據當時的形勢,改自衛隊為平陸人民抗日游擊支隊,由縣長王宿人兼任支隊長,李端甫、楊陸山任副支隊長,犧盟特派員張呼晨任政委。支隊部設軍事、政治、參謀三個處。李端甫主持參謀處工作。他每天除理正常的軍事參謀工作外,還要做全縣數十支小型游擊隊的工作。
三、改造垣曲舊政府1938年7月,根據鬥爭的需要,經運城犧盟中心區舉薦,七專署任命李端甫接任垣曲縣長。李端甫擔任縣長6個多月中,將垣曲抗日救亡工作搞得轟轟烈烈,他成功地將垣曲縣政府改造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政府。將延安抗大學生、共產黨員宋石庵任命為軍事科長,共產黨員胡凱任命為公安局長,張若愚任命為公安局政治指導員。同時任命共產黨員普攀龍為垣曲縣一區區長,任命呂漢文為三區區長。又將共產黨員梁文倬、安培齋、張俊烈等安排在縣政府要害部門工作。同年8月中旬,朱德總司令等中央領導來到垣曲縣同衛立煌會談,李端甫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積極推行減租減息李端甫在垣曲農村積極推行減租減息,貫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精神,促進了全面抗戰。中共垣曲縣委通過縣農救會,起草了《垣曲縣減租減息暫行章程》,提出在全縣實行“二五減租”和“分半減息”,遭到劣紳們和國民黨縣黨部負責人關漢池等人的堅決抵制和刁難。縣“總動員實施委員會”討論這一章程時,雙方鬥爭十分激烈。在關鍵時刻,李端甫以總動員實施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果斷決定說:“農救會起草的《減租減息暫行章程》很好,它符合閻司令長官關於減租減息、合理負擔、促進守土抗戰的精神,也符合人民和開明士紳的願望,分歧意見留下爾後再議。”這樣,減租減息在全縣範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引起閻錫山七專署仇視

引起閻錫山七專署仇視李瑞甫在垣曲擔任縣長期間,全力支持抗日武裝,給中共垣曲縣委和區黨委領導的“政衛隊”提供槍300支,大大加強了政衛隊的戰鬥力。他抗日救國的革命行動,引起了閻錫山七專署的仇視。1940年2月,七專署以明升暗降的慣用伎倆,把李端甫調回專署任秘書。

光榮犧牲

1941年5月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李端甫在平陸縣南溝渡與日軍戰鬥中不幸中彈,光榮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