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革命人物]

李秀華,乳名換成,河北省肥鄉縣柴莊村人。

基本信息

介紹

李秀華,乳名換成,河北肥鄉縣柴莊村人,1910年生。家庭貧寒。上了幾天國小,家貧無力供給,遂輟學。稍大,即跟父親下地勞動,以維生計。苦難的生活,使他從小就體會到 階級壓迫的沉重,萌生了渴望求解放的思想。

經歷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按照黨組織的部署,積極開展黨的活動。在本村先後發展李好學、柴連珍、柴清懷等人入黨。他們進門入戶,串聯窮苦鄉親,講解被壓迫、被剝削的根源,指明翻身的出路,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在村中很有號召力和影響力。
抗戰爆發後,1938年6月,肥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需要一批得力幹部。李秀華被選派到冀南區黨委所在地南宮縣受訓。三個月受訓完畢,回本縣到區里工作,經常活動在路莊、行教、東高、北高一帶,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鼓動民眾抗日救亡,並發展黨員,建立基層組織。後調到縣委任秘書。他的家也因此成為縣黨政幹部的一個聯絡點。縣黨政幹部經常在他家碰頭、開會,甚至吃住於此。1941年,他任肥鄉縣五區區委書記。工作認真細緻,成績優異,受到好評。
1942年春,李秀華回到柴莊村探家,由於叛徒告密,被日偽軍抓捕,轉被押解到邯鄲監獄。日偽軍對他嚴刑逼供。他受盡酷刑,隻字不吐。日偽軍無奈,便羞辱他,隔幾日將他關進木籠,置於街頭示眾。他泰然處之,始終沒有屈服。是年冬,他和其他19名難友一起被押解往北京監獄。途中,他與難友孫鳳鳴相勉:絕不出賣黨,一定要堅持到勝利!在北京第一監獄,他們過著非人的日子,每天兩頓飯,每頓兩個高粱面的、或者豆渣做的窩窩頭,最慘時吃過一個月的麩子,受盡折磨,受盡摧殘,整日在生死線上徘徊。
1943年的一天,監獄整隊放風。在李秀華前面的一個難友尋機逃走了。放風結束,日軍查點人數,發現少了一人,細查,逃走的人在佇列里是站在李秀華的前一位。日軍立即將李秀華押進刑訓室,嚴刑拷打,斥問:“有人逃走,為什麼不報告!”李秀華怒目而視,只答一句話:“我沒看見!”窮凶極惡的日軍放出兩條狼狗,將李秀華撲倒在地,撕咬的遍體鱗傷,鮮血直流,奄奄一息。李秀華被送回監號後,加以連餓帶病,不久即停止了呼吸。時年3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