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演員]

李琦[演員]

著名演藝明星,國家一級演員,舞台上的李琦,給觀眾第一印象就是粗獷魁梧、憨態可掬的外形,人們怎么也忘不掉他那光禿禿的腦袋瓜兒。李琦以自己的“特長外形”,從小品《一個錢包》到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贏得了觀眾的心。還出演過《滿漢全席》、《好事多磨》、《甲方乙方》、《沒事偷著樂》、《好漢三條半》等主要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李琦[演員]李琦

著名喜劇小品演員,1955年出生山西大同,成長於陝西西安。1970年考入陝西人民藝術劇院,1991年到北京成為流浪藝人,1998年6月1日正式加入中國武警文工團。曾獲得第九屆戲劇“梅花獎”,並在多個喜劇小品及賀歲片、電視劇中擔任角色。代表作有電影《甲方乙方》、《有話好好說》、《好漢三條半》、電視劇《候車大廳》、《中國餐館》、《燕子李三》、《西安虎家》和《東北一家人》以及音樂劇、歌舞馬戲和舞台劇話劇多部。李琦出身話劇,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和突出的形象優勢,塑造的眾多藝術形象無不贏得觀眾的喜愛。李琦多才多藝,既能模仿各種方言土語,又會吹拉彈唱,甚至精通騎馬、跳舞和雜技,是喜劇界難得的全才。是當今中國最受歡迎的喜劇明星之一。

舞台上的李琦,給觀眾第一印象就是粗獷魁梧、憨態可掬的外形,人們怎么也忘不掉他那光禿禿的腦袋瓜兒。李琦以自己的“特長外形”,從小品《撿錢包》到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贏得了觀眾的心。還出演過《滿漢全席》《好事多磨》《甲方乙方》《沒事偷著樂》《好漢三條半》等主要作品。對總演配角,李琦有自己的“理論”:“咱生來沒長主角的模樣,所以演配角並沒覺得心裡不平衡。”作為當代著名笑星,他塑造的諸多藝術形象,都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演藝圈裡稱他為“ 西北怪才”。 曾出版自傳《雜碎湯》。

作品梗概

李琦李琦

《東北一家人》
《我愛我家》的姊妹篇
導演:英達
編劇:英寧馬星海白志龍
主演:李琦(飾牛大爺) 彭玉(飾牛大嬸) 金珠(飾繼紅) 鞏漢林(飾繼紅前夫) 呂小品 丹露悠悠朱德承(飾金大頭) 朱家三(飾金老二)
客串:王奎榮馮小剛張鐵林傅彪李丁蔡明潘長江王剛丁霄漢周小斌高秀敏文興宇范偉丁嘉麗孫松和常遠 李成儒劉斌
主題曲:雪村音樂評書《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東北一家人》描寫一個東北中等工業城市的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中,在同一個工廠就業的老少三代人,面對社會轉型時期企業發生的種種變革,每一位家庭成員以及他們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橫向、縱向發生的一系列陰錯陽差,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是英氏影視公司繼《我愛我家》之後推出的又一部電視喜劇作品,是《我愛我家》的姊妹篇。它秉承了《我愛我家》的創作特點,再加以鮮明的東北地方特色,重點關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瑣事,立足於貼近生活,講述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熟悉事件和故事,以引起觀眾的共鳴。本劇描寫一個東北中等工業城市的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中,在同一個工廠就業的老少三代人,面對社會轉型時期企業發生的種種變革,每一位家庭成員以及他們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橫向、縱向發生的一系列陰錯陽差,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退休的煩惱、下崗的困惑、致富的渴望和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度等,都是該劇關注的重點。本劇採用系列劇的形式,每集之間人物環境大致相同,劇情鬆散,相關而獨立成章。每集每段或描寫親情恩怨,或反映家庭矛盾,有歡樂、有煩惱、有喜悅、有悲哀,或寫每個人的故事,述說各自的情感。本劇吸收了《我愛我家》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創作出更具時代感,更具親和力,符合現代觀眾欣賞口味的情景喜劇。基於英氏在喜劇領域多年的積累和經驗,有理由相信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將邁上一個新台階,成為中國電視喜劇中的精品。

《東北一家人》續集

李琦[演員]李琦

繼電視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的前40集在2002年的春節期間播出取得成功後,英氏趁熱打鐵開始了續集的創作,並於2003年推出了80集的《東北一家人》續集。續集的男女主演仍舊是李琦和彭玉。李琦是半個東北人,按導演英寧的話說:“這位爺的長相屬於自來舊,再加上生活中煙不離手、酒不離口,使得過‘狠’,所以飾演一位退休職工基本上不用怎么化裝”。在劇中李琦和彭玉老師扮演一對老夫妻,生活中彭玉比李琦的要年長許多,可在螢幕上兩人搭戲居然有點兒“老夫少妻”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鞏漢林的加盟為《東》劇增色不少,除了成功扮演牛家女婿孫明——一個圓滑世故、每次出場都帶來意外的文丑角色,還為續集創作了10集精彩的劇本,“演而優則導”屢見不鮮,“演而優則編”,實不多見,而且很有水準,看來一個人的成功真不是偶然的。

新加入的人物——朱婷婷,是老牛家的新媳婦,由優秀青年演員李穎扮演;總導演英達;編劇由英寧等執筆。此外,演藝界的大腕:黃宏、李明啟、侯耀華、梁天、莫岐、田成仁、張勇守、李永貴、雪村、景岡山尹相傑毛寧何晴夏立新王馨悅王菁華、買紅妹、劉天池、那威等也在《東北一家人》續集中客串演出。

主要作品

電影

2012年《王的盛宴》
2011年《你是哪裡人》
2011年《麥積山的呼喚》
2011年《一路驚心》
2005年《證書》
1999《沒事兒偷著樂》
2006《阿寶的故事》
2008《好運當頭》

電視劇

2011《新上門女婿》
2011《射天狼》
2011《舞動的K線》
2004《愛在生命中傳遞》
1997《燕子李三》
2006《追殺橫路靖六》
2004《西安虎家》
2007《生死十日》
2008《善有善報》
2011《穆桂英掛帥》
2004《滿漢全席》
2006《快樂電信街》
1997《候車大廳》
2004《好市多多》
2001《東北一家人》
2007《低頭不見抬頭見》

小品

時間 小名名稱 合作人
1996年 《一個錢包》[9] 句號
1997年 《身不由己》 石富寬
1999年 《減肥變奏曲》 曾志偉、沈殿霞

自賦一篇

李琦[演員]李琦

吾,
性剛烈,
慣說笑,
喜女色,
且能歌善舞,
嗜菸酒如命,
吸便騰雲駕霧,
飲便酩酊大醉,
哭也笑也然不知何故,
偏愛孔響之器,
逢悲必奏之,
痴思呆想集字成句集句成詩集詩成集,
曾著書一部,
有小謀略,
膽大如虎狼,
心毒如蛇蠍,
汗如雨厭陽天,
恐水愛茶,
不食綠色喜食肉,
六畜七牲不忌,
可算滿腹雜碎,
但,
是不學有術之人,

界外憨人之李琦自賦一篇

瑞金演出

他同劇組來過瑞金拍戲,在瑞金的郊區工作過15天時間,對瑞金的風土人情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期,儘管李琦老傷復發,但他還是堅持來了,這是他第二次來瑞金。李琦是延安人,他來瑞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從革命聖地來到革命聖地”,對瑞金這地方、這段歷史非常喜愛。他的這首“藏頭詩”的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剛好是“紅色故都,美麗瑞金”。他的行動不便,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但他不提要求,不添麻煩。他說,作為一名演員,一定要用良好的道德品質、飽滿的熱情完成任務。

不管是《東北一家人》里的牛大爺、《甲方乙方》里的廚子,還是在《撿錢包》、《打呼嚕》等眾多喜劇小品中,螢屏上的李琦總是給觀眾帶來歡樂。生活當中的他,一路走來實在太不容易,曾經遭受眼角膜撕裂、摔斷胳膊等3次重傷。1998年,李琦加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文工團以前,常稱自己為“流浪藝人”。因為有不平凡的經歷,又是來自革命老區的文藝人,繼承了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他常告誡年輕人:一定要學會有禮貌,要學會謙虛。也因此,他在瑞金市慰問演出期間,凡要求籤名的李琦都應了,凡要求合影的也實現了願望,沒有一個遭

到拒絕。他說,他要給老區人民留下好的印象。

附:

紅土碧血染青山,
色重浸透萬頃田。
故有英雄敢赴死,
都為後來大政權。

美哉壯哉翠疊巒,
麗質天生最自然。
瑞氣祥雲自擁來,
金山銀樹好家園。

這是4月16日,李琦在瑞金演出前即興所作的一首“藏頭詩”。

家庭

李琦[演員]李琦

“我演小品但不參與創作。因為:一,隔行如隔山。二,不能隔著鍋台上炕。—這是我做事的原則。”李琦的家在頂層,因為是設備層,所以比其它樓層都高出二十八厘米,即使採用了全是木格子的天花板也絲毫不覺得壓抑。裝修是李琦自己設計的,材料主要選擇的是松木,不是風格,只為便宜;但絕對是綠色純天然的,因此家裡從沒有過刺鼻的味道。

不過用木頭麻煩也不少:刨光,打,刷酒精,刷掉絨毛,用肥皂水洗……工序相當繁瑣。所有的接縫處都是摳的槽,槽碰槽,手工很麻煩;所有的槽都是陶膠粘的,這種膠幹了以後絕對結實,但幹得特別慢,現在用的人已經很少了。地磚黑白相間,白的大黑的小,白的厚,黑的薄,鋪起來特別費事。所以每次李琦來的時候木匠都一個勁拿斜眼看他,給他煙也不抽;鋪地的師傅也是一看見他就煩。“都恨死我了。” 然而很普通的材料裝出來效果卻很好,不小氣。

這個家裡李琦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門口那盞落地燈。外面賣的燈看著都很單薄秀氣,李琦總擔心自己粗手大腳,說不定哪天就給掛倒了,於是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木匠在那邊忙,他在這邊忙。工人問他:弄一堆小方木塊幹嘛啊?他也不說。最後他把這一堆小方木塊一塊一塊錯著摞起來,就成了燈柱。找燈泡又費了一回事,小了不合比例,可實在是找不到足夠大的。最後是在天安門管理處找到了特製大燈泡。人家說:這玩意兒可貴啊!李琦說:甭管多少錢你賣給我不就完了?結果這一個大燈泡就出去了二百多。這下沒問題了:“這燈我自己都扛不起來,你說它能倒嗎?”

李琦在他的展櫃裡陳列著各種刀劍,除了中國的寶劍,還有哥薩克騎兵指揮刀海軍指揮刀等西洋兵器。不過擺在架子上那一柄卻不是劍,而是石鐘乳。然而看上去酷似一柄在外面纏了一層布的寶劍,和光同塵,深斂鋒芒。

客廳的欄桿上搭著一副馬鞍子,李琦說那玩意兒很貴。到北京的最初三年,他以表演馬術為生。現在馬是騎不動了,但還是留下了這點東西,證明和紀念人生中有過的那么一段歷史。不然再過幾年大家恐怕就都忘了,也許還會覺得奇怪:家裡幹嘛擺個馬鞍子啊?

以前在西安的時候,李琦有個28平米的所謂一室一廳,一切非常簡單,只是為了生活。 但那畢竟是套正規的房子。1992年初到北京後,他就連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都沒有了。最初的十五天住在防空洞改成的招待所里,然後搬入大約40平米的兩間地下室。用水要到外面打,所以每天最大的工程就是兩件事—倒髒水和打淨水。在李琦的說法裡,那只是兩個要窗戶沒窗戶、要水沒水、要什麼沒什麼的“空間”。他們就在這樣一個根本稱不上“室”的地方生活了將近七年。

李琦[演員]李琦

1998年初李琦終於回到了地上。雖然只是軍營中十二三平米的一間小平房,但是有水了,做飯如廁可以不必再出屋。也是在搬到這裡以後,李琦入了伍,進了武警文工團。 再然後就搬到這裡了。這房子就是團里分的。

李琦說:“人都想過好日子,大家都有的理想就不是一個人的特色。我的特色就是‘報復’心理強。”這座樓有十六層,當初挑樓層時大家都不要頂層,只有李琦直奔最高層而去。現在李琦還在說:“它要蓋二十六層我還要最高一層。它要蓋四十六層我還要最高一層。不是我喜歡住最高一層,是因為我不幸地住過最低一—我這是報地下室的仇!這心理挺兒童的吧?實際上潛意識裡就是地下室住怕了,苦日子過怕了。住地下室那時候沒有窗戶沒有天,可現在我只要打開窗戶朝外看:天!我專門要陰面朝北的房子。南面的窗子一推開全是樓,我的窗子一推開遠遠望去就是西山。別人要到山上看紅葉,我在家拿一望遠鏡:看見啦!這是天大的景啊。”

十年間,經歷了如此的變遷,李琦卻什麼也沒想。李琦說:“我從來不給自己設目標,設了完不成多傷感!要是不給自己設目標呢——你看這房子,不也挺好?”

李琦在家的時間挺多,他自稱比較懶,沒事的時候就在家看光碟,幹家務。要不就坐在那兒打量,看著這個不合適就換個地方。過去電視機放在鏡子對面,有反光。家裡人出去玩了兩三天,他就在家裡給電視機挪了個地方,電線天線都重新安置了一番。欄桿也給換了地兒,毀了一塊白磚。本來李琦想買塊原樣的換上,後來一想:不,弄個怪現象!換上四塊小磚:兩個小腳丫,兩個抽象圖案。結果就這四塊磚就花掉七百塊。李琦在家裡最大的愛好則是做飯。 “您還擅長做飯?”我有點沒想到。 “我當然擅長了!我擅長得厲害!”李琦瞪大眼睛說, “我1983年就考下三級廚子本兒了。” “那您在家做飯嗎?”都知道,演藝圈的人不要說在家做飯,有的人一個月能在家吃一兩頓就不容易了。 “做啊。一個人不認真吃飯,一定也不會認真工作。家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一日三餐。我在家沒事兒我不做飯幹嘛啊?這是家!”

李琦[演員]李琦

李琦拿手的是各種的醬制、熏制。真正的好朋友到家裡來,四個小菜,酒一倒,就天上地下地開喝。喝完了來一大碗面。老婆的麵條做得比他好,都是來吃老婆做的面的。四個小菜則是他的手藝。

老婆是化妝師。以前拍戲,她給他化妝,就認識了。她看中他西北人特有的俠義,他看中她西北女人特有的樸實。提起對未來的家的構想,李琦的反應是最大的:“你要送給我房行,讓我再買可沒錢!”

實際上李琦有一個非常古怪的想法。他想要一個外面非常非常封閉而裡面又特別特別開闊的空間。外邊看起來是一高層,一圈圍牆,倉庫似的密封,沒有窗戶;進了門,沒有頂,高大的花草樹木、狗啊貓啊魚啊,都在院子裡。

還是窮光蛋時別人的白眼,有一點社會經濟地位時別人羨慕的眼光,看人眉高眼低的日子已經太久了,所以李琦不願意在平常看到太多的人情世態。但家裡一定要能看見陽光,所有的窗戶都能看到大大的院子。李琦長出一口氣:“沒有這種可能,不過要我選我就這么選。”

很多演藝圈裡的人都在農村買了房子。李琦說,我不去趕那個時髦,不過如果真有人給我這么個環境的話,我馬上劃好地,種地、養、養、養、養鴿子

社會活動

2014年5月31日,“大愛正心”2014救助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陝西公益活動在西安舉行。李琦在“六一兒童節”前夕為陝西貧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送上愛的祝福。

獲獎記錄

1979梅花獎(獲獎)

人物評價

2011年在《射天狼》拍攝場地甘肅演員任天野說:“其實李琦拍起戲來,一點也不輸年輕人,“他拍戲的時候特別來勁兒,不拍戲的時候話也特別多,很會逗大家開心。”
2010年9月28日在《魯豫有約》節目中陳魯豫說:“李琦雖年過50,有著很粗獷的外表,但是有非常細膩的內心世界。”
2009年李琦攜妻子高麗作客《超級訪問》。高麗說:”他當時長頭髮,穿個大花襯衫、大褲衩。穿戴有點像個流氓,不敢跟他接觸。後來才發現這個人特別有才,而且特別善良。看他五大三粗的,其實對每個人都特別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