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破陣子

一旦歸為臣虜:指李煜被宋俘虜。 廟:祖宗的祠廟。 宮娥:宮女。


原文

李煜——《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注釋

四十年:南唐始祖建國至後主為宋所滅,前後三十九年,舉其成數而稱四十年。
霄漢:指雲天。
煙蘿:雲霞草木,指隱居生活。
干戈:兵器。
一旦歸為臣虜:指李煜被宋俘虜。
沈腰:南北朝時詩人沈約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的句子,後人用“沈腰”指人瘦。
潘鬢:晉代文學潘岳在《秋興賦序》里說他三十二歲時頭髮就開始花白。後以“潘鬢”作為中年鬢發初白的代稱。
廟:祖宗的祠廟。
教坊:古代朝廷中掌管女樂的官署。
宮娥:宮女。

作者介紹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李後主。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前期與大、小周后感情甚篤,生活奢靡,常形之於吟詠。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繼父位為南唐國主,奉宋正朔,開寶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違命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七夕,賜牽機藥,中毒而死。李煜入宋後,多以詞抒寫傷離惜別懷抱,寓寄故國之思、失國之痛、語言明淨,音韻流暢,能以對比、白描等手法表現人生感慨。王國維《人間詞語》評曰:“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了。”近人詹安泰有《李璟李煜詞》注釋平。

寫作背景

《破陣子》是李煜被宋俘虜以後,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從今憶昔,今昔對比,無限悲哀悔恨,無顏面對三千里山河。尷尬出降那刻骨銘心的一幕,至今猶在目前。長年生活在宮廷、貴為國主的李煜,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也壓根想不到“干戈”會讓他成為俘虜。習慣了別人在他面前稱臣叩拜,一旦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虜”,他怎么也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人瘦發白,從外貌的變化寫出了內心極度的痛苦。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被俘後表示樂不思蜀,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而李煜卻念念不忘他的家國、山河、宮殿,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就寫詞而言,這是至情至性的真切流露。

賞析

結構上前四句極力鋪陳故國河山、宮殿樓閣的壯麗輝煌,至歇陡轉,結構的裂變反映出詞人命運的劇烈變化,文情相得益彰。下片轉寫歸為臣虜之後的處境。他不便直說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惡劣,只以外貌的變化來含蓄表現。據《宋史 · 南唐世家》記載,李煜被俘入宋後曾向宋太宗訴說生活貧困,太宗知道後增加了他的月俸。可見當時李煜被俘後不僅行動上受監視,精神折磨,物質生活也不寬裕。發白腰瘦,既是精神的折磨所致,也未嘗不是物質生活的匱乏導致“營養不良”。最後三句,又由眼前折回過去,臨別南唐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當初擁有時覺得平平常常,現在一旦被人奪去,內心的屈辱傷可想而知。他忘不了“倉皇”離開金陵時的慘痛情景,那是他從天堂掉進地獄的關口。蘇軾曾責怪李煜離開金陵時本應該向其國民謝罪,而不應該“垂淚對宮娥”。對宮娥垂淚,是李煜當時真情實事的寫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詞的末尾來一番政治說教或懺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藝術上也索然無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