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深

李潤深,男,字滋甫,山東平原縣人。清光緒乙酉年拔貢。官泰安府候補訓導。祖上為書香門第,中醫世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潤深(1867-1933?),字滋甫,山東平原縣人。清光緒乙酉年拔貢。官泰安府候補訓導。祖上為書香門第,中醫世家。精通中醫、文史、書法、篆刻。晚年編修嘉慶至民國間《平原縣誌》。家藏書畫甚多,文革時被付之一炬。其中,包括李鴻章、張之洞等晚清名流以及潤深公本人的大量書畫真跡。目前,泰安櫻桃園景區尚有潤深公書法碑刻“鑒我泉”等,已成當地風景名勝。

人物作品一

滋甫公為人,溫良恭儉,謙和仁恕,有大雅君子之風
光緒拔貢李潤深
深仁厚德 譽滿鄉閭
作為世家望族,李家世代訓誨子孫以耕讀為本。滋甫公李潤深生值清季,飽經憂患,深知家道艱難,故而力倡家人節儉。
他深深同情那些衣食無著的貧苦百姓。他在教育女兒的童蒙讀物《婦女雜字》中寫道:“窮人睡覺,惟有席片;所坐之物,只是炕沿。若說廚房,應有餘糧;貧寒之家,咽菜食糠;但求一飽,粗糲何妨。其在富貴,饜飫膏粱……”據家中老人回憶,滋甫公在家中堂屋的桌子上,刻了一塊“勤儉持家”的木牌,時刻提醒全家:衣食艱難,得之不易,要生活簡樸,不可浪費。他本人則是厲行節儉的典範。同時,他在詩中諄諄告誡家人要辛勤勞動:“吃飯做活,勿好游閒。……莊農人家,稼穡艱難。人口多寡,須籌吃穿。用度務奢,預防凶年。 ”他告誡女兒:“井臼操作,勤儉克終;紡績勞苦,杼軸弗空;捆屨織席,兼習女紅。 ”因此,老李家的婦女,無論長幼,皆習女紅,操持家務之餘,和下人一樣地勞動,自己織布紡線,無一刻得閒。
滋甫公親自力田,並以“耕讀之家”為榮。他在詩中自豪地寫道:“自古中國,首重力田。豳風無逸,載之簡編……傳遺後代,不讀則耕;經籍羅列,阡陌縱橫;默識時習,朝夕課功;雖農亦士,負耒橫經;壟畝之間,自有俊英。 ”這既是對他自己的勉勵,也是對後輩的鞭策。他鼓勵後人,在困境中不要氣餒,要珍惜時光,努力奮鬥,力求有所作為:“尺璧非寶寸陰是競……時來運轉,只爭早晚;人定勝天,境豈我限! ”
他高度重視加強個人修養,諄諄告誡後人:“物雖有惡,人本善性;改過勿憚,遷善宜誠;或有尤悔,須自三省;果得愆咎,立即反躬;積德累仁,敦品勵行;臨財毋苟,惟義是從;審機觀變,切忌昏蒙;遇事處世,勿得驕盈。俗情物理,又要明通:待人接物,必當謙恭;涵養度量,宜求寬洪;大端勿虧,細節莫輕……”在他的教育、影響下,李氏家族上下溫良恭儉,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饒有大家風範,深為時人欽敬。
對於世態炎涼,滋甫公深有體會,他寫道:“世態炎涼,立形冷暖;榮辱盛衰,趨避愈現……見利麇集,害則逃竄;順逆之間,良否攸判! ”並尖銳地指出:“現實眼薄,羨慕仕宦……”
他思想開明,反對迷信,批評求神拜佛,告誡子孫要從加強道德修養做起,好好做人:“否泰一致,未可驕諂;明哲見幾,別寓權變;設遇非常,迷信宜捐;鬼神仙佛,絕少靈驗;妖魔精怪,尤屬虛誕;禍福災祥,預難計算……吾國舊習,寺廟庵觀;無涉安危,何關治亂!陽間明了,莫問幽暗;因果報應,導人向善;僧道尼姑,敗俗易見;志無邪匿,行無圭玷;自或餘慶,遲速不免!爵祿屍位,官箴有忝……”
滋甫公為人,謙和仁恕,有大雅君子之風。為人處事,德量宏大,待人寬仁,一生屈己讓人,“不敢為天下先”,其德行一直為鄉里稱頌。
筆者幼時聽長輩所談滋甫公的一些事跡,有兩件記憶深刻。
一件事,是有一年麥收期間,滋甫公家的麥子割完剛堆上場院,尚未打壓,一天清晨,遭一不軌之徒暗中縱火,致使他家全部收成焚燒殆盡。鄉鄰聞訊憤慨,群起追堵歹徒,此人走投無路,竄入李公院內,由於無路可逃,萬般無奈,鑽入胡同,直奔滋甫公居住的後宅。滋甫公聞聲走出屋門,肅立階前,歹徒見其儀態端莊、風度凜然,大懼,跪倒在滋甫公面前。滋甫公不但沒有把他交給官府,反為其指出一條逃跑的途徑,放其逃生。此人從此幡然悔改,改惡向善
另一件事,是處理田地糾紛。滋甫公有一地鄰,性貪吝,屢次把兩家耕地間的界碑悄悄往滋甫公這邊田裡移動,以漸進的方式增加自家耕地面積。為此,老李家不少人為之憤憤不平,欲找對方討個說法。滋甫公不許。反令家人主動把界碑向自家地里移了一大截。父老鄉親聞知後,無不挑指稱讚滋甫公。其地鄰聞之,十分羞愧,後主動將界碑復歸原處。從此兩家和睦相處。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號稱有“三不知”(不知自己的小老婆有多少、錢財有多少、士兵有多少)的大軍閥張宗昌在督魯期間,其部隊敗退時經過平原,由於軍紀鬆弛,匪兵們一路上四處擄掠,搶奪婦女、財產。所到之處,百姓人心惶惶。當經過滋甫公所在的官道張村時,又欲進村騷擾。滋甫公聞知,當即手書一張“片子”(書信),派人送到該部大營,要求其將領嚴管兵卒,如需飲食等物,可通知村里,即安排村民送去,士兵不得進村滋擾百姓。將官展讀信件一看,知道來頭不小,趕緊勒令士兵撤到村外。滋甫公此舉,保全了全村百姓的安寧。
李氏家族世代受孔孟詩書禮教的薰染,加上滋甫公的諄諄教誨,後人大多嚴守家法,修身謹嚴,志存高遠,能夠有所作為。滋甫公三子三女,長子早年去世,三子為國民黨某部軍需官。二子李樹田,乃筆者外曾祖父,繼承中醫祖業,年少即發憤研讀醫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醫術十分高超,活人極多。解放初,受聘去省城濟南組建山東中醫學院(現為山東省中醫藥大學),系該校創始人之一,為資深教授。
滋甫公兄弟4人。滋甫公居長。諸弟後人,亦頗有建樹者。
孫玉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