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植

李清植(1690—1745),字立侯,別號穆亭,清代福建安溪感化里(現湖頭鎮)人。清植學有淵源,少年時好《易經》,晚年專攻《儀禮》,曾協助高安朱軾撰名臣、循吏、名儒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由京回鄉,補弟子員。五十二年,閩南陳五顯起義被剿平,地方官仍追究其餘黨及家屬,老弱械繫,約一千三百餘人,都將流放關東。清植目擊心傷,返京將所見實況向祖父面陳,李光地據情上奏,次年四月,奉旨陳五顯餘黨全部開釋。這年,李光地奉詔修《周易折中》、《性理精義》等書,聖祖面諭可薦人協助纂修,李光地推薦一些名賢,清植尚為諸生,亦在其列。五十六年清植中舉人,雍正二年(1724)登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五年授編修。七年典江南鄉試。事竣復命,以端方正直受嘉勉。八年補右春坊中允,不久,遷翰林院侍講,出督浙江學政。清植崇樸實,棄浮華,以經學育士,勸導學者要沿宋儒的道路研討六經。每次命題考試後,便招集諸生環立案前,闡說試題的涵義,講畢還問聽懂嗎?不懂可再問。這階段的講稿,結集為《淛□存愚》一書,其中頗多精闢的見解。如《論語》的“有教無類”,他說:“……蓋有教者無教之對,無類者有類之反。人之有類,由於無教,既已教之,自然無類,以此見教之重,而立教之急。時解竟將君子之教,無論善惡,一切容納。安得有此教法也!”當時同鄉進士官獻瑤贊他“一語破的”。清植這一正確論述,把教育的功用提到一個新的層次。此後他因保舉失實受降級處分,遂請假回鄉。乾隆元年(1736)起用一些舊臣,清植被召,補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奉命負責浙江鄉試,任務完成後因病假歸。七年進京,分纂《儀禮》。八年,補原官,不久升右庶子、擢詹事府詹事,授三禮館副總裁;八月,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武英殿總裁兼理經史館事,主持校刊《十三經》和《二十四史》。次年,升禮部左侍郎,不久病卒。清植學有淵源,少年時好《易經》,晚年專攻《儀禮》,曾協助高安朱軾撰名臣、循吏、名儒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