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實褐腐病

在貯藏期間,病果與健果接觸,能繼續傳染。 花期低溫多雨,易引起花腐,枝腐或葉腐。 果熟期間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易引起果腐,傷口和裂果易加重褐腐病的發生。

症狀

為害花、葉、枝梢及果實等部位,果實常受害最重,花受害後變褐,枯死,常殘留於枝上,長久不落。嫩葉受害,自葉緣開始變褐,很快擴展全葉。病菌通過花梗和葉柄向下蔓延到嫩枝,形成長圓形潰瘍斑,常引發流膠。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灰色霉叢。當病斑環繞枝條一周時,可引起枝梢枯死。果實自幼果至成熟期都能受侵染。但近成熟果受害較重。

病原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僵果或枝梢潰瘍斑病組織內越冬。第二年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通過病蟲及機械傷口侵入。在適宜條件下,病部表面長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貯藏期間,病果與健果接觸,能繼續傳染。花期低溫多雨,易引起花腐,枝腐或葉腐。果熟期間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易引起果腐,傷口和裂果易加重褐腐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科學修剪,剪除病殘枝及茂密枝,調節通風透。清理果園,減少病源。(2)消滅越冬菌源:冬季對樹上樹下病枝、病果、病葉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或深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