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碑

李斯碑是秦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所刻,立於岱頂玉女池上,內容為頌揚秦始皇的功德。

簡介

在中國無數的名山峻岭中,要說跟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聯繫得最深、最久的恐怕要數山東省的泰山了。泰山上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題字石刻就是最好的見證。據說現在泰山保留下來的歷代石刻就有1400多塊,成為奇觀。您知道在這么多題字石刻中哪一塊是年頭最早的嗎?那就是堪稱泰山石刻之首的碑刻——李斯碑。

特徵

在碑刻如林的岱廟裡,最珍貴,最有價值的,自然是刻於公元前209年的秦代李斯小篆碑,此碑歷來被視為書法藝術的珍品,魯迅譽之為“漢晉碑銘所從出”其遒勁若虬龍飛動,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舉世矚目,堪稱瑰寶。據說,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所刻,立於岱頂玉女池上,內容為頌揚秦始皇的功德。此刻石為四面環刻,三面為始皇詔,一面為二世詔(二世詔刻於公元前209年)。南向二世詔文7行,滿行12字。傳宋拓本為223字。明代嘉靖年間,為防止風蝕雨淋,移於碧霞祠東廡,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風勢,越燒越旺,結果把碧霞祠燒了個一塌糊塗,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飛,下落不明,許多人都為之惋惜。到了嘉慶二十年,喜歡舞文弄墨的泰安新知縣汪汝弼到任伊始,就四處張貼告示,懸賞尋碑。不久,一位90餘歲的趙氏老翁,由家人攙扶來到縣衙,對汪知縣說:“知縣大人,在下是個瓦匠,以前在山頂修玉女池時,見過一截殘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尋之物。”趙氏老翁把碑的形狀、字跡,一一告知,說“當時被人扔進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探查。”汪知縣聽了趙翁的介紹,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出望外,也不怕山高路險,便邀請前任知縣蔣因培一同上山,果然從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殘碑,沖洗後“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殘泐。確實是李斯真跡。於是汪知縣大加慶賀,在山頂造房興宮,於東嶽廟西築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寶斯亭”,以後又改為“讀碑亭”。安放之日,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重賞了趙氏老翁。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過了一十七個年頭。到了道光十二年,東嶽廟因年久失修,西牆在一場暴雨中塌倒,此禍殃及“讀碑亭”,碑亭被砸塌,就任知縣徐宗幹得知,忙差人從瓦礫中找出,將碑移到山下,放置於岱廟道院。光緒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們將此碑視若珍寶,想必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個風雨之夜將此碑偷走,事發以後,即任知縣毛蜀雲下令全城戒嚴,大索十日,終於在北關的石橋底下發現,重新置於岱廟。
現在李斯碑存於岱廟東御座內,我們今天能一飽眼福,目睹秦代書法藝術精品,的確是三生有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