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皓

2000年,申花足球學校在康橋基地落成了,李忠皓成了學校的第一批學員,這一呆就是三年。 出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球員,李忠皓有這個堅定的想法時,其實只有十二三歲。 在他們看來,出國培訓不僅僅是足球上的投資,而是對孩子一種人格上的完善。

人物簡介

所屬球隊:義大利佩魯賈
職位:前鋒
留洋:1次

追夢之旅

星期天一早,也就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還沒能見到月圓的時刻,李忠皓就獨自一人登上了飛往羅馬的航班,準備接受爭取進入佩魯賈青年隊的巨大挑戰。
他僅僅是一個還不滿17歲的上海普通小男生,當他一年前堅定不移地邁出國門到歐洲追尋足球夢想時,他和他的父母並無法考量此舉的歷史意義和對中國足球傳統培養體制的革命性衝擊,他甚至對他自己的未來都無從把握。
而事實上,他已經成為唯一在義大利踢球的中國人,唯一可能通過這么一種特殊的方式直接進入歐洲職業足球一線隊的中國人。魯尼16歲就出道埃弗頓,歐文17歲就出道利物浦,李忠皓至少已經被納入了一個與中國傳統培養體制完全不同的歐洲職業足球培養體制,而且他所進入的佩魯賈青訓中心堪稱全歐洲最好的青訓系統之一。

英國球員就像是一堵牆

2004年的春節,年僅15歲的李忠皓就在經紀人的陪同下,前往英格蘭的謝菲爾德聯隊試訓。這一年的年末,34歲的中國足球大腕郝海東也加盟了該隊。
“是孩子喜歡足球、渴望踢球的決心促成了這一切。”現在回望當初這么大膽的舉動,李忠皓的父親直言不諱地說道。在經歷了兩家少體校和申花足球學校共七年的學習後,李忠皓對足球的熱愛已經變得難以割捨,身為工薪階層的父母明白,該是給孩子尋找一條真正的出路的時候了。
“正巧有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聯絡到一家英國足球經紀公司,在英國教練親自觀察和多項測評之後,他們才和我們草簽了契約,承諾可以把我的孩子送到歐洲去培訓。”李忠皓的母親早就想好了,既然要送孩子出去,就要送到歐洲足球最發達的地方,“起點一定要高,15歲的年齡也不小了,於是第一站就選擇了英國。”
但在謝菲爾德的一個月,李忠皓雖然在足球技術上可以過關,但是在身體素質、特別是上肢力量上存在差距。“那時候英語一點都不行,更要命的是英國足球的風格實在不適合我們中國人。後來我才知道,和我一起踢球的都是些19歲的孩子,我和他們一撞,就像撞在一堵牆上一樣。”李忠皓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他連球都沒碰到,人卻被活活地摔了出去。
“英國足球和義大利足球真的很不一樣,英國足球的節奏太快,就是靠身體衝撞,一個大腳不行,馬上再來第二個大腳;義大利相對來說就很注重戰術,速度不快,但每一次進攻戰術意識都很明確,整體防守也非常到位。”後來親身感受了義大利足球,李忠皓感覺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球風。

在窗台前看著大巴駛來

佩魯賈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球迷來說並不陌生。中國球員馬明宇、韓國球員安貞煥、日本球星中田英壽都曾在這裡留下了重要的足跡。但對於國際足球知之甚少的李忠皓父母來說,當經紀人建議李忠皓從英國轉到佩魯賈足球學校學習時,他們一度也猶豫了。
“我們和經紀公司說好的,足球培訓水平的起點一定要高,而且不希望有其他中國人在,一定要和當地的孩子一起讀書。”原來,李忠皓的父母早就有了一個長遠打算,踢球能踢出來最好,踢不出來的話,在當地上一所大學,就當去學語言和適應語言環境了,將來孩子也不愁沒有出路。
一位資深的足球教練打消了李忠皓父母的顧慮,原來佩魯賈足球學校是義大利最好的青訓中心,很多效力於歐洲豪門的大牌球星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每天都有大量的足球經紀人和專業球探在這裡蹲點挖掘人才。“AC米蘭的加圖索15到17歲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後來才被父親弄到了蘇格蘭。”同是打中場的李忠皓聽到了加圖索的例子,便再次下定了決心。
2004年10月,16歲的李忠皓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羅馬、陌生的小古鎮佩魯賈。“這次杜威加盟凱爾特人,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他首先要過語言關。我剛去義大利的那一個月,那種無依無靠、孤獨寂寞的日子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不懂英語,更不懂義大利語,周圍沒有一個中國人,李忠皓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別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
“一點都無法溝通,就連每天下午從學校去俱樂部訓練的時間都不知道,我只好一個人站在窗台前,看著大巴的到來,生怕錯過時間。”李忠皓就這樣度過了相當悽慘的第一個月;但對李忠皓的父母來說,則是疼在心裡,嚴在嘴上:“我們就是要讓他在這種環境下磨練,沒有中國人,沒有翻譯,否則像現在國內的那些球員一樣,或是像中國現在溫室里的花朵那樣,將來能有什麼出息?”

一年學會英語義大利語

一個月後,李忠皓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佩魯賈俱樂部首先為他聘請了一個英語老師,由俱樂部掏錢。“我在那裡是唯一的中國人,和我在一起的主要都是當地的孩子,還有個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孩子,可能俱樂部也對我有了特別的照顧,其他國家的孩子也對我特別好,我們馬上就成了一家人。”
李忠皓就在那一個月的磨練中默默改變。英語老師剛來的時候,只能教他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和足球術語,由於老師是義大利人,也不懂中文,為了教他還特意去買了一本中文字典。“老師對他那么好,他也學會對老師好,對老師很尊重很熱情,結果三個月後,俱樂部不再繼續為他請老師了,這個老師反倒免費也要教他英語。”李忠皓的母親露出得意的神情,在父母眼裡,李忠皓離開家之前,曾經是一個很內向很不愛說話的孩子。
“在國外踢球,內向的話就肯定完蛋了,我也是逼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交流,開始都是用手比劃,現在我們感情都特別好。”李忠皓就這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學會了英語和義大利語,現在和教練、隊友溝通起來,沒有什麼障礙了。今年再去義大利,列入李忠皓學習計畫的已經包括有西班牙語、法語、德語。
上午在一所寄宿制的國立高中讀書,學費很便宜,主要是學習語言和數學;下午則會到佩魯賈足球俱樂部訓練,和他們一場之隔的就是佩魯賈一線隊的球星們。“晚上我們主要的休閒活動就是到咖啡吧里坐坐,大家聊聊天,有什麼活動他們都會叫上我,我是他們的開心果。”這次從義大利回國,李忠皓的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變了,話多了,想法多了,吃中餐不習慣了,只對牛排感興趣。“每天上午他都堅持到健身房裡鍛鍊身體,周末還要聯絡過去的小夥伴們踢上一場球,他已經知道足球是他的事業,不用我們操心了。”

建議試試中國足球戰術

對於學習語言和生活相處來說,足球,或許是李忠皓最大的潤滑劑。教練和隊友更多的只有從訓練和比賽場上認識他、相信他。“剛去的時候,教練看了我的基本能力,給了我一件9號球衣,我明白9號在足球場上意味著什麼,但我想一開始不應該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讓人家也對我有過高的期望,所以我就選擇了一件18號的球衣,一步一步來才是我的目標。”
從聽不懂教練的任何指揮、只能跟著隊友依葫蘆畫瓢,到逐漸在比賽中打上主力、成為核心,李忠皓享受到了最大的足球樂趣。“能打上比賽是我最大的願望,經過三個月的訓練,我終於可以代表佩魯賈當地的球隊參加地區級聯賽了。”李忠皓介紹說,他所在的球隊實力非常強,幾乎每年都是地區聯賽的冠軍,還要代表這個地區打全國的杯賽。
李忠皓是該隊唯一的外籍球員,在三個月內打滿了全部12場正式比賽,還收穫了3個進球和7個助攻,儼然已經成為了地區聯賽的明星,大家都親切地叫他“CHINALI”。已經有當地的孩子找他簽名,不時也有球探和俱樂部經理來打聽他的情況,這讓李忠皓對比賽更加渴望。“每周我們其實都和職業運動員一樣,恢復、上量、調整、外出比賽,飲食、醫療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李忠皓主要是踢進攻型中場的,也可以說是二前鋒,所以傳球意識特別重要,有時候也可以踢防守型中場,加圖索、布拉西、或者說蘭帕德,就是他的定位。
“義大利足球都特彆強調戰術,傳接球都很有目的性,如果我們上半場沒能打開局面,中場休息的時候,為了說服他們,我也會向教練建議‘不如試試中國足球的戰術,多打打邊路吧,從邊路拉開對手的防線’,有意思的是,下半場突然改打邊路,我們的進球就又來了。”就是這么一個喜歡動腦筋、又很有意思的中國孩子,很快贏得了教練和隊友的信任,在生活中也成了夥伴們圍繞的中心人物。第一雙鞋鬧了個大笑話
由於很快成為各個對手的嚴密盯防對象,“中國李”在5月的一場比賽中受傷下場了。這不得不讓李忠皓暫時中斷了在義大利的學習生活,回到了國內安心治療。
在上海,李忠皓沒有忘記去看望他的啟蒙恩師李維華,去看望他的母校申花足球學校。“這孩子學足球算是晚的,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虹口看了一場球,被足球場的氛圍打動了,這才帶著孩子去找少體校的老師看看能不能踢球。”李忠皓的父母根本算不上什麼球迷,只是母親相對喜歡一點罷了,要不是被當時在虹口少體校任教的李維華教練慧眼識才,也就不會有李忠皓現在的意國踢球第一人了。
李維華曾培養出朱琪、朱炯、杜威等多名國內球星,李忠皓第一次去上他的訓練課還鬧了一個大笑話。“當時教練讓我給孩子買雙球鞋,我很當真地對孩子說這是你生平第一雙球鞋,一定要買雙好點的,結果買了雙職業比賽用的釘鞋,到了訓練的地方才知道,他們那時都還在木頭地板上室內訓練,其實只需要一雙帆布球鞋就可以了。”李忠皓母親對這個第一次記得特別清楚,那一年李忠皓已經8歲了。
2000年,申花足球學校在康橋基地落成了,李忠皓成了學校的第一批學員,這一呆就是三年。“申花足球學校的硬體設施絕對一流,在世界上恐怕都很少見,我很榮幸曾經也是申花的一員,我現在還經常穿著申花的球衣。”或許是身在上海的緣故,李忠皓比同齡的孩子更早關注起中國的職業足球。“可是出國踢球一直就是我的夢想,我不相信國內的足球環境,就算我在國內踢到職業隊了,那又怎么樣?水平還是上不去。”
出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球員,李忠皓有這個堅定的想法時,其實只有十二三歲。“像杜威現在出去,我們特別能理解他一定要出去的願望,但是到了20幾歲,畢竟晚了;十二三歲又太小,什麼都不懂,我們覺得十五六歲這個年齡,正正好好,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了。”李忠皓父母一直都十分尊重孩子本人的願望,但也小心翼翼地把守著最後一道關卡。足球投資已超過30萬
入讀申花足球學校,簽約經紀公司,試訓英格蘭,紮根義大利,李忠皓的足球啟蒙之路或許也是很多中國足球少年的夢想。在日本,在韓國,這樣的家庭和個體培訓模式已經屢見不鮮,並成為托起日韓兩國職業足球的基石。
但是,不是每一個中國孩子的家長都有這個膽量和能力邁出這一步的。這些年,李忠皓父母用在孩子身上的“足球投資”已經超過了人民幣30萬元,這似乎是一場風險極大的賭博,能有多大的回報,恐怕連李忠皓父母都不看好。“如果僅僅把這看作是一次投資行為,那當然是不合算的。但我們是孩子的家長,這些年積攢的錢,遲早也要用在孩子身上,我們的觀念是,晚用不如早用。”
李忠皓的父母都供職於國家事業單位,工作穩定但收入不高。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一間一室一廳的小房子裡,平時夫妻倆也會自我安慰地打趣道:“就當把買房子的錢用在孩子踢球上了,房子不買,夠住就行了。”
在他們看來,出國培訓不僅僅是足球上的投資,而是對孩子一種人格上的完善。“我們其實對足球都不在行,但是孩子喜歡,這是孩子的理想,他也始終充滿自信。與其在中國足球環境裡混日子,不如讓孩子出去吃點苦頭,學會獨立生活,就算足球踢不出來,語言總是能學到的,將來也不愁沒飯吃。”
上周日,李忠皓又打點行囊,第二次飛往了義大利。如果說16歲的培訓還是在打基礎、見世面的話,那么17歲的成人挑戰已經立刻擺在了李忠皓的面前。由於在地區聯賽中的出色表現,佩魯賈俱樂部主動提出讓李忠皓到佩魯賈青年隊(也就是二線隊或稱預備隊)中試訓。
期待一份真正職業契約
今年,佩魯賈俱樂部因經濟問題被義大利足協降格到丙級聯賽,但這反倒成全了像李忠皓這樣的年輕隊員。俱樂部一線隊里大牌球星都走光了,原來的U19隊伍已經代表佩魯賈征戰起丙級聯賽來,李忠皓這才有機會進入預備隊試訓。如果試訓成功,李忠皓將迎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契約,“這樣的話我不僅可以代表佩魯賈參加全國的預備隊聯賽,而且還可以有一份固定的薪水,雖然不高,但再也不用爸媽為我掏錢了。”
現在對於李忠皓最大的障礙還是義大利青年聯盟對外籍球員的限制條款,每支青年軍只能有一個外籍球員上場比賽。“也就是說,我這次過去,要和當地同我打一個位置的球員進行競爭,只有在我明顯比他們踢得好的情況下,他們才可能與我簽約。”
這將是李忠皓職業生涯中最關鍵的一步。因為只要邁過這道坎,李忠皓就可以成為真正的佩魯賈球員、真正的義大利球員,歐足聯前不久剛剛出台了一項針對本土球員定義的政策,只要在15到21歲期間與本國俱樂部簽約並培訓超過三年,將來到一線隊就可以不占用球隊的外籍球員名額。
臨走前一晚,父母在飯店裡好好請兒子吃了一頓大餐,本來想讓他多吃點中餐,不曾想孩子還是偏愛西餐,意大利麵條早已取代米飯成為李忠皓的“習慣”。
“你頭髮長了,一會就去剃掉,別忘了,你在那代表的就是中國球員。”和中國每一個普通家庭一樣,父親的話不多,但始終保持著威嚴;而母親則惦記著兒子的身體,“身材是比去之前壯了不少,有了點踢球的樣子,但是高度還不夠,現在1米8,最好還能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