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582~619)

同年十月,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 蒲山公建設立後,李密加緊活動,瓦崗軍舊部開始分裂。 十二月,李密至稠桑(今河南靈寶北),接到敕書,要他單身還朝。

李密(582~619)

正文

隋末農民起義瓦崗軍後期領袖。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李密曾祖李弼,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統治核心關隴集團的著名家族。祖父曜,北周開府,邢國公;父寬,隋柱國,蒲山郡公。
隋開皇中,李密襲爵。大業初,為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李密不滿宿衛侍從官職,稱病自免,閉門讀書。大業九年(613),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起兵反隋,召李密為謀主。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翟讓派他遊說河南地區小股反隋武裝歸附,很有成效。同年十月,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這次戰役李密立了大功,翟讓命他分統一部分軍隊。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瓦崗軍聲勢漸盛,他勸翟讓要有平定天下的遠大目標,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饑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
李密長於謀略,歸瓦崗軍時孑然一身,經過半年的活動,不僅取得了翟讓的信任,而且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以李密、房彥藻、常何、時德叡、李玄英、祖君彥等為核心的勢力。十三年初,李密獲準建立"蒲山公營"。
蒲山公建設立後,李密加緊活動,瓦崗軍舊部開始分裂。二月,在王伯當、賈雄和徐世勣(即李勣)的支持下,翟讓推李密稱魏公於洛口,改元永平。設定魏公府和行軍元帥府,又置"百營"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魏公府下置三司、六衛,以翟讓為司徒,徐世勣、單雄信為左右武候大將軍,各領本營,這是瓦崗舊部;無帥府置左右長史、司馬、記室、護軍,又置"內軍四驃騎",統率親兵八千以供宿衛,這是蒲山公營的擴大,是李密的嫡系武裝。
這時,瓦崗軍屢敗隋軍,據有洛口、黎陽、回洛三個大糧倉,河南諸郡縣相繼降附,今河南以至山東境內諸起義軍也都接受魏公號令,李密在各路起義軍中確立了盟主地位。就在這時,瓦崗軍領導集團內部李密派和翟讓派之間在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上,矛盾愈演愈烈,同年十一月,終於發生火併。在元帥府長史房彥藻、司馬鄭頲的周密策劃下,李密置酒召司徒翟讓及其兄翟弘、司徒長史翟摩侯(翟弘子)、司馬王儒信、左右武候大將軍徐世勣和單雄信等赴宴,於席間殺翟讓、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及從者數百人;徐世勣受傷,單雄信叩頭請命,得免於死。李密於是分翟讓本營,由王伯當、徐世勣、單雄信分領,後來李密又命徐世勣出守黎陽,把單雄信降為外馬軍統領。
十四年(618)三月,江都發生兵變,推宇文化及為主,殺隋煬帝楊廣,率眾十餘萬西歸。化及西歸,洛陽驚恐,隋內史令元文都等策劃招撫李密,使他拒敵化及,自己坐收漁人之利。皇泰主(見隋末農民起義)遣使任李密為太尉、尚書令、行軍元帥、魏國公,命他討伐化及。李密與洛陽長期相峙,這時化及兵逼黎陽,李密深恐腹背受敵,因此接受隋的官爵,七月出兵東討化及。兩軍在黎陽附近的童山激戰,化及兵敗北走。但此時東都內部也發生變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權發動政變,殺死召李密入朝的元文都,專制朝政。童山之戰,李密雖然取得勝利,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損傷,世充組織了兩萬多軍隊,乘機進擊。兩軍戰於偃師(今河南偃師東),李密軍大敗,本營復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初名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王世充入偃師,又俘李密將佐裴仁基、鄭頲、祖君彥等。李密部將王伯當聞偃師兵敗,棄金墉(今河南洛陽北),北走河陽(今河南孟縣東南)。李密想退入洛口,守將邴元真已降世充;欲奔黎陽,又疑徐世勣不可信,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引王伯當、常何、賈潤甫等兩萬人降唐。李密自以為憑自己的地位威望,足以招撫山東郡縣,一定會受到唐的優待,不料到了長安,待遇菲薄,只任他為光祿卿,封邢國公,他十分不快。
十一月,唐高祖李淵遣李密偕王伯當、常何、賈潤甫等到山東去招收舊部。十二月,李密至稠桑(今河南靈寶北),接到敕書,要他單身還朝。他感到已被猜疑,遂與潤甫等謀叛唐,潤甫等勸阻不止,常何西歸,潤甫奔熊州(今河南宜陽西)。十二月三十日(619年1月20日),李密與王伯當率領驍勇數十人,襲據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西南),遂南入熊耳山。唐將盛彥師邀擊,斬李密及伯當於邢公峴。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