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浩[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亞太發展合作局副局長]

李家浩[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亞太發展合作局副局長]

李家浩,中國政治官員,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亞太發展合作局副局長。

基本信息

一、古文字學者李家浩

基本信息

李家浩,男,湖北沙市人(1994年,沙市與荊州合併,改名為荊沙市,不久又改名為荊州市。現在,沙市是荊州市的一個區)。1945年4月生。在“大躍進”的1958年,因家庭生活困難,國中唯讀了半年就輟學了。此後,做過木匠、瓦匠,拉過板車,當過印染工人等。1973年,由工廠調到當時的沙市市文化館,從事文物考古工作。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師從裘錫圭先生學習古文字學。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教授。
主要從事古文字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科研方面,1974年至1977年,借調到北京文物出版社,先後跟孫貫文先生、史樹青先生、朱德熙先生和裘錫圭先生等一起整理銀雀山漢墓竹簡。在此期間,又跟朱先生和裘先生一起整理望山楚墓竹簡。
1978年初,跟裘先生一起從事曾侯乙墓鐘磬銘文和竹簡整理工作。1982年,應湖北省博物館之邀,整理九店56號楚墓竹簡。目前,正跟幾位先生一起從事郭店楚墓竹簡的研究工作。在教學
方面,自在北京大學大中文系任教以來,開設的課程有“《說文解字》概論”、“戰國文字概論”、“戰國竹簡研究”和“古文字資料研讀”等。
研究古文字的方法,主要受朱德熙先生和裘錫圭先生的影響,比較注意將字形、文義和文獻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反對任意猜測的不良作風。

研究方向

教學:說文解字概論,戰國文字概論,出土戰國方術文字資料研究,古文字資料研讀

主要論文

代表論文:
1、戰國時代的“冢”字,《語言學論叢》第七輯,1981,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
2、信陽楚簡“澮”字及從“類”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
3、戰國貨幣考(七篇),《中國錢幣學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1992,中國錢幣學會第1屆金泉獎

二、WIPO亞太發展合作局副局長李家浩

基本信息

李家浩,男,1997年12月以來擔任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亞太發展合作局副局長。任現職以前,他曾在該部門擔任顧問、高級項目官員、高級顧問等職,1985年進入WIPO。
進入WIPO前,李家浩先生工作於中國國家專利局(1998年4月後稱國家知識產權局)。早年,李家浩先生就讀於成都的四川大學和北京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自1985年至2005年近21年間,他是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 )的一名高級官員,先後擔任中國發展合作項目顧問,合作促進發展亞洲與太平洋局高級項目官員,高級顧問,副局長,智慧財產權與經濟發展司代司長,智慧財產權與經濟發展部副部長,以及戰略性利用智慧財產權促進發展廳司長級顧問。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李先生的工作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廣泛領域,如專利,商標,著作權與相關權,反不正當競爭,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智慧財產權的財產評估,智慧財產權教育,智慧財產權的經濟價值,智慧財產權與發展,等等。他既是律師,專家,又是項目經理,演講人,又是會議組織者,合作者,為執行 WIPO 在世界範圍內促進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的宗旨,特別是在協助開發中國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智慧財產權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組織或參與組織過 WIPO 的上百個國際的,地區的和國家的研討會和培訓班,並在許多研討會和培訓班上作過專題發言或講課。
加入 WIPO 之前李先生在中國專利局(1998年改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先後擔任過法律部助理研究員,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在中國專利制度的籌備過程中,他曾是中國專利法起草小組成員,並曾作為中國智慧財產權的早期專家的一員到有關部委和省市講課與調研。他曾擔任很早就涉足專利技術貿易的天津技術市場報特約記者,並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介紹”一書,於1985年春中國專利法實施前出版。

杭州新城醫院肛腸科 主治醫師李家浩

李家浩:從事肛腸外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於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肛門瘙癢症、結腸炎等肛腸疾病的微創無痛治療,擅長運用HCPT全電腦肛腸綜合治療技儀和PPH術等微創技術治療肛腸疾病,曾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