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本

李守本

李守本 (1919~1941.7)現臨淄區齊陵鎮楊家齊陵村人。12歲,考入益都縣立辛莊益臨高級國小。入學不久,“九·一八”事件發生,日軍侵占東北三省。次年,1月28日,日軍又大舉進攻上海。連年的國恥國難,使少年的李守本萌生了強烈的報國願望。他在《戰場》為題的作文中,熱情謳歌了淞滬抗戰的十九路軍將士,也抒發了自己不惜血染沙場的壯志。語文老師評語說:“此文有高山擂鼓之音……。”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33年,他又考入省立第十中學。他和胡騰駒(可)、呂慶長(一凡)、王宗贛(乾)等10人,組織進步文學團體“土城社”。在共產黨人、美術教員石泊夫、國文教員朱蓂階的指導幫助下,購讀被查禁的讀物,編演話劇,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只一年,便被校方以“交友不良,途危險”而勒令退學

1937年,18歲的李守本在鄰村鄭家溝國小當了教師。他多才多藝,能寫會畫,又教學認真,贏得了學生家長和廣大民眾的愛戴。父母見他長大了,也急著給他找媳婦,經常有人到他家提親。他總是對父母說:“日本人這樣欺侮我們,我隨時準備獻身四方,不能自討累贅。”本校有位夏姓女教師很喜歡李守本,當面相談,要把女兒嫁給他。李守本婉言謝絕說:“現在國難當頭,動亂不定,況且我們年齡都小,等打敗日本鬼子再談也不遲。”

是年秋,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李守本義憤填膺,奮筆寫了“請犧書”,說:

“……要抗日,就要有犧牲。人民得不到安生,我就要鬥爭;抗日的勝利,若需要我的犧牲來換取,我將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他隨即和近村國小教師崔一智、許子敬等商量如何武裝抗日。10月,革命志士李人鳳等組織臨淄縣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李守本立即前往。

軍訓團在戰鬥中迅速發展壯大,由臨淄三大隊而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三支隊十團。李守本也由普通一兵而班長、排長、副連長、連指導員而營教導員。

其他

1940年9月,三支隊整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李守本任二團一營教導員。1941年7月上旬,張店、周村的日軍集結10倍於清西獨立團(由三旅二團改編)的兵力,到高苑縣進行合圍“掃蕩”。李守本為掩護團部和主力轉移,率兩連兵力,在樊家林與日軍展開血戰,英勇犧牲。年僅2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