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審

(862~924) 後唐將領。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喜談兵事,有謀略。初在光州刺史李罕之部為小校,後歸晉王李克用,被任為義兒軍使,賜姓李,名存審。

基本信息

人物

(862~924) 後唐將領。字德詳,原姓,名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喜談兵事,有謀略。

職位

初在光州刺史李罕之部為小校,後歸晉王李克用,被任為義兒軍使,賜姓李,名存審。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後梁乾化二年(912),梁太祖朱全忠率大軍救燕,圍攻□縣(今河北景縣)。李存審與晉王部將史建瑭等赴援, 用計以600騎襲擊梁營,梁軍大亂,燒營夜逃。貞明二年(916),在故元城(今河北大名東北)擊敗梁將劉□,收復邢(今河北邢台)、澶(今河南清豐西南)等五州,授安國節度使。三年,領兵援助盧龍節度使周德威,破契丹軍,解幽州(今北京) 之圍。四年,晉王李存勖與梁軍戰於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周德威戰死,晉王被圍,李存審奮力血戰,與晉王會合,重整陣勢,擊敗梁軍。次年,任內外蕃漢馬步總管。六年,梁軍攻同州(今陝西大荔),他用緩師示弱、伺機出奇之策,解同州之圍。龍德二年(922) ,率軍平定成德(治今河北正定)鎮將張文禮的叛亂,加檢校太傅兼侍中。後唐立國之初,遭排擠,病中出任幽州盧龍節度使。同光二年病逝。

謹慎敦厚,步兵奇才——一代名將符(李)存審 符存審(862—924),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武皇時賜國姓李,史冊又載為李存審,後晉時其子符彥饒請主歸本姓,又歐陽修《新五代史——義兒傳》,惟符存審存其本姓,別自為傳。符存審歷經百戰,是五代時期傑出的軍事將領。 符存審父親符楚是陳州牙將,到他年幼時家世衰微,其實符存審先世人才蔚藍,尤多能征善戰之勇將,唐代符敦敏為節度使,符令奇封琅岈郡王,卒贈戶部尚書,符璘擊破寇邊西蕃,戰功卓著,入朝為輔國大將軍,封義陽郡王,這些先人俱以忠義彰顯。秉承祖先武將家風,存審年少任俠,多智算,喜言兵家事,自非池中之物。 唐乾符末,河南盜起,生逢亂世的符存審先追隨李罕之,後追隨武皇李克用,終成就一番大業,為光復唐室立下汗馬功勞。被尊為忠烈扶天啟運功臣。 符存審一生經歷大小一百多次戰役,從未有敗績,為五代之良將,功名與周德威相匹。符存審一生戰績以計退朱溫,擊退契丹最為精彩。  中和末,李罕之為蔡寇所逼,棄郡投諸葛爽;存審從至河陽,為小校,屢戰蔡賊有功。諸葛爽卒罕之為其部將所逼,出保懷州,部下分散,存審乃歸於武皇。武皇署右職,令典義兒軍,開始了一生奇青壯彩的軍事生涯。 符存審性謹厚,寵遇日隆,自是武皇西征,存審常從,所至立功。從討赫連鐸,冒刃死戰,血流盈袖,武皇手自封瘡,日夕臨問。乾寧初,討李匡儔,存審前軍拔居庸關。明年,從討邠州,時邠之勁兵屯龍泉寨,四面懸崖,石壁險固,存審奮力拔之。師還,授檢校左僕射。副李嗣昭討李瑭於汾州,擒之,以功改左右廂步軍都指揮使。天佑三年,授蕃漢馬步副指揮使,與李嗣昭降丁會於上黨,從周德威破賊於夾城,加檢校司徒,授忻州刺史,領蕃漢馬步都指揮使。七年,加檢校太保,充蕃漢副總管。莊宗擊汴人於柏鄉,留存審守太原。三月,代李存璋戍趙州。九年,梁祖攻蓚縣,符存審與史建瑭李嗣肱赴援,屯下博橋,汴人驚亂,燒營而遁,以功遙領邢、洺、磁團練使。 十二年,魏博歸款於莊宗,遣符存審率前鋒據臨清,以俟進取。莊宗入魏,存審屯魏縣以抗劉鄩。六月,鄩營莘縣,符存審與鎮、定之師營莘西三十里,一日數戰。八月,率師攻張源德於貝州。十三年二月,劉鄩自莘悉眾來襲我魏州,符存審以大軍踵其後,戰於故元城,大敗汴人,從收澶、衛、磁、洺等州。秋,邢州閻寶降,授符存審安國軍節度、邢洺磁等州觀察使。十月,戴思遠棄滄州,毛璋以城降,授符存審檢校太傅、橫海軍節度使,兼領魏博馬步軍都指揮使。明年,就加平章事。 十四年八月,將兵援周德威於幽州,敗契丹之眾。冬,破汴將安彥之於楊劉,諸軍進營麻口。時梁將謝彥章營行台村,莊宗勇於接戰,每以輕騎當之,遇窘者數四。符存審每俟其出,必叩馬諫曰:“王將復唐宗社,宜為天下自愛,搴旗挑戰,一劍之任,無益聖德,請責效於臣。古人不以賊遺君父,臣雖不武,敢不代君之憂。”莊宗及時回駕。十二月,戰於胡柳。晡晚之後,符存審引所部銀槍效節軍,敗梁軍於土山下。是日辰巳間,周德威戰歿,一軍逗撓,梁軍四集,符存審與其子符彥圖冒刃血戰,出沒賊陣,與莊宗軍合。午後,師復集,擊敗汴人。 十六年春,代周德威為內外蕃漢馬步總管,於德勝口築南北城以據之。七月,汴將王瓚自黎陽渡河寇澶州,符存審拒戰,瓚退,營於楊村渡,控我上游。自是日與交鋒,對壘經年,大小凡百餘戰。 十七年,汴將劉鄩攻同州,朱友謙求援於我,遣符存審與李嗣昭將兵赴之。九月,次河中,進營朝邑。時河中久臣於梁,眾持兩端,及諸軍大集,芻粟暴貴,嗣昭懼其翻覆,將急戰以定勝負。居旬日,梁軍逼我營。會望氣者言,西南黑氣如鬥雞之狀,當有戰陣,符存審曰:“我方欲決戰,而形於氣象,得非天贊歟!”是夜,閱其眾,詰旦進軍。梁軍來逆戰,大敗之,追斬二千餘級。自是梁軍保壘不出。符存審謂嗣昭曰:“吾初懼劉鄩據渭河。偏師既敗,彼若退歸,懼我踵之;窮獸搏人,勿謂無事。可開其歸路,然後追奔。”乃令王建及牧馬於沙苑,劉鄩、尹皓知之,保眾退去,《歐陽史》:鄩以為晉軍且懈,乃夜遁去。符存審追擊於渭河,又大敗之。遂解同州之圍。符存審略地至奉先,謁諸帝陵,乃班師。 從以上戰役我們可以看出符存審善於造勢,以攻心為上,善於活用兵法,把河東軍變為刮目 相看,乃用棉裡裹針一計,600多年後清將多爾袞亦用此計,銳師藏於明軍後襲敗李闖王。 十八年,王師討張文禮於鎮州,李嗣昭、李存進相次戰歿。十九年,遣符存審率師進攻 叛帥於城下,文禮之將李再豐陰送款於存審,我師中夜登城,擒文禮之子處球等,露布以獻。鎮州平,以功加檢校太傅、兼侍中。 二十年正月,師還於魏州,莊宗出城迎勞,就第宴樂。無何,契丹犯燕薊,郭崇韜奏曰:“汴寇未平,繼韜背叛,北邊捍御,非存審不可。”上遣中使諭之,符存審臥病羸瘠,附奏曰:“臣效忠稟命,靡敢為辭,但疴恙纏綿,未堪祗役。”既而詔符存審以本官充幽州盧龍節度使,自鎮州之任。同光初,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食邑千戶,賜號忠烈扶天啟運功臣。 十月,平梁,遷都洛陽。符存審以身為大將,不得預收復中原之功,舊疾愈作,堅求入覲尋醫,以情告郭崇韜。時崇韜自負一時,佐命之功,無出己右,功名事望,素在符存審之下,權勢既隆,人士輻湊,不欲存審加於己上,每有章奏求覲,即陰沮之。符存審妻郭氏泣訴於崇韜曰:“吾夫於國,粗效驅馳,與公鄉里親舊,公忍令死棄北荒,何無情之如是!”崇韜益慚。明年春,疾甚,上章懇切,乞生覲天顏,不許。符存審伏枕而嘆曰:“老夫歷事二主,垂四十年,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遠夷極塞,皆得面覲彤墀,射鉤斬祛之人,孰不奉觴丹陛,獨予壅隔,豈非命哉!”漸增危篤,崇韜奏請許存審入覲。四月,制授符存審宣武軍節度使、諸道蕃漢馬步總管。詔未至,五月十五日卒於幽州官舍,時年六十三,遺命葬太原。符存審遺奏陳敘不得面覲,詞旨悽惋。莊宗震悼久之,廢朝三日,贈尚書令。 符存審微時,嘗為俘囚,將就戮於郊外,臨刑指危垣謂主者曰:“請就戮於此下,冀得壞垣覆屍,旅魂之幸也。”主者哀之,為移次焉。遷延之際,主將擁妓而飲,思得歌者以助歡。妓曰:“俘囚有符存審者,妾之舊識,每令擊節,以讚歌令。”主將欣然,馳騎而舍之;豈非命也! 符存審少在軍中,識機知變,行軍出師,法令嚴明,決策制勝,從無遺悔。常戒諸子曰:“予本寒家,少小攜一劍而違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屯危患難,履鋒冒刃,入萬死而無一生,身方及此,前後中矢僅百餘。”乃出鏃以示諸子,因以奢侈為戒。“其子銘記教誨,其九子均為名將,尤以四子符彥卿聞名,符彥卿(879—975)字冠侯,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封魏王,大將軍,13歲能騎射,25歲當吉州刺使,討王都於定州,大破遼兵於嘉山,擊退圍攻陽城的遼兵,累官天雄節度使,拜太傅,加封太師。其有三女貴為周世宗皇后,恭帝後,宋太宗皇后,其中恭帝後符後一度垂簾聽政。次子符昭願最能繼承父業,也以戰功著稱。由符存審起一家三代三朝人出了兩王三後眾將軍,符氏家族又多於宋代宗室聯姻,符氏家族成為著名的外戚家族,五代宋初符氏家族也發展到鼎盛時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