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敬

李如敬

老人告訴記者,他叫李如敬,來自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是一名參加過“兩彈一星”後勤保障工作的退伍軍人。 ”李如敬說,他們住院期間兒女們也分擔了不少費用,但是他們的家境也都不寬裕。 李如敬說,他一共有4個孩子,其中有3個孩子在烏魯木齊,還有一個在老家。

曾參加過核子彈試驗的退伍軍人

圖為老人乞討圖為老人乞討
老人坐在台階上,面前鋪著一塊白布,上面用黑筆醒目地寫著:“求助……”這是2011年9月6日上午,記者在烏魯木齊鐵路近附近五一商場旁看到的一幕。
老人叫李如敬,曾參加過“兩彈一星”試驗的後勤保障工作,今年6月因車禍住院,已經花費6萬元醫藥費,現無錢繼續醫治,只好上街求助社會好心人。有人建議他去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門口乞討,那裡人多。老人說:“我明白事理,那兒外國記者多,我不能給中國丟臉,因為我是退伍軍人。”

鬧市中的乞討老人

老人和面前的帶字白布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有人拿起他腳邊的身份證和《退伍軍人證明書》看幾眼又放了回去。
老人告訴記者,他叫李如敬,來自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是一名參加過“兩彈一星”後勤保障工作的退伍軍人。2011年6月8日,他和老伴賣完菜騎著電動三輪車回家時,在路上不幸被一輛越野車撞倒,致使老人的右小腿血流不止,老伴則當場昏了過去。肇事司機嚇得束手無策,路人見狀急忙撥打了120,夫婦倆被送至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隨後,肇事司機的母親趕到醫院,聲稱為他們交了住院押金,將肇事司機的電話和地址留下後就匆匆離開了。“做完檢查後我才知道,肇事司機的母親只交了4000元押金。”李如敬說。
經過檢查,李如敬的右小腿血管破裂、腰椎間盤突出,他的老伴被撞成輕微腦震盪,兩人均需要住院治療。從6月8日住院以來,老人共花去6萬餘元醫藥費。這不僅花光了老兩口的所有積蓄,還欠了5000元外債。
肇事司機表示自己沒錢給他們再付醫藥費。眼看著無力再承擔治療費了,李如敬的兒女只得為他們辦理了出院手續。“現在我右腿還總是感到麻木,老伴也經常喊頭疼,記不住事。”李如敬說,他們住院期間兒女們也分擔了不少費用,但是他們的家境也都不寬裕。為了能治好病,不再給兒女增加負擔,他只得出來乞討,但是他並沒有把乞討的事情告訴家人。
在李如敬看來,自己的行為不是乞討而是“擺攤”。從9月5日上午“擺攤”以來,第一天只收到60多元捐助款。期間,有不少人懷疑老人在行騙,質疑他當兵的時間和“兩彈一星”的時間不相符。面對這些懷疑,老人堅定地說:“這我不怕,事實就是事實,咋樣問,我都不怕。”

回首從軍歲月

李如敬說,1968年3月,他應徵入伍到了甘肅省酒泉市,經過一個多月的新兵訓練,被分到當時的某部(老人在敘述中有確切部隊番號)成為一名特種工程兵戰士。到部隊後沒幾天,他跟隨部隊到了距離酒泉市很遠的一個基地。“我們坐了幾個小時汽車才到達目的地,那裡方圓幾百里都見不到一個人。”李如敬說,開始他並不知道到這裡要幹些什麼,每天就是扛著鑽頭在山上打洞,然後在這些山洞裡儲存水和糧食。除了開山洞,他還和戰友們一起用土堆假山從而改變地形。
在該基地服役了兩年半,李如敬親眼目睹過一些壯觀的試驗場面。“我們離得很遠,並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看到火光和煙霧沖向天空。”李如敬說,觀看試驗時所有戰士都要趴在地上,用手捂住耳朵。回憶當初的經歷,李如敬不顧腿傷匍匐在地演示了一遍。1970年底,某部在酒泉基地完成工作任務,遷到了其他地方。1971年,李如敬服役期滿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村幹部”。2008年,河南省民政廳給李如敬辦理了《河南省優撫對象撫恤金補助金領取本》,如今他每個月會領到230元優撫金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0元,這是他和老伴的全部經濟收入。
李如敬說,他一共有4個孩子,其中有3個孩子在烏魯木齊,還有一個在老家。目前,老大和老四在烏魯木齊做小生意,老二在河南老家務農,老三也在烏魯木齊打工,並且身體不好。
2004年,為了幫兒女們照看孩子,李如敬來到烏魯木齊,並在二宮體育館附近租了一間民房。最近幾個月,已經沒錢交房租了。李如敬說,除了給兒女們帶孩子,他和老伴平時還賣菜、撿廢品賺點小錢貼補家用。“兒女們也都是租房居住,家境也不富裕,我想掙點錢幫他們減輕負擔。”李如敬嘆了一口氣說。

傳奇身份是否屬實

李如敬的傳奇身份是否屬實?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與核實。
從老人身份證上看,姓名李如敬,出生於1944年9月17日,居住地址為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孟李樓村李樓組。在他的各類證件中,有一本河南省民政廳頒發的《河南省優撫對象撫恤金補助金領取本》,上面註明的頒發日期是2008年10月11日,享受撫恤金類別為生活補助金,對象類別是核試驗。此外,老人還出示了一本《退伍軍人證明書》,證書上寫著頒發時間是1971年3月,換證時間是1973年8月1日,頒發單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永城縣(後改為永城市)人民武裝部。
為了核實老人的身份,記者電話聯繫了河南省永城市民政局優撫科,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得知老人的遭遇後說:“民政部門每月都按時發放了全部優撫金。”但是當得知記者想核實老人的身份時,對方以事關重大必須向局領導請示後才能回答拒絕了記者的請求。
隨後,記者與永城市龍崗鄉派出所取得了聯繫。該派出所民警根據記者提供的老人身份證號碼查實,的確有此人。根據民警提供的電話號碼,記者聯繫到了龍崗鄉孟李樓村村支部書記田文忠。剛聽到李如敬這個名字,田文忠便說出了老人的詳細情況:“他是孟李樓村人,是個退伍老兵,現在新疆。”田文忠說,李如敬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過兵,從事的工作與核試驗有關,退伍後便回到了家鄉,五六年前李如敬與老伴到新疆投奔在烏魯木齊生活的兒女。據田文忠介紹,李如敬在老家生活期間一直比較困難,是村裡的低保戶,他們在烏魯木齊的狀況也不太好。“如果不是你們聯繫,村支部都不知道這事。”田文忠對記者說。
目前,李如敬已經向烏魯木齊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市區)人民法院起訴肇事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