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鳴[中國歷史學博士]

李劍鳴[中國歷史學博士]

李劍鳴,男,1960年6月生,湖南常德人,歷史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曾任教於湘潭大學、南開大學和北京大學,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著有《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和《文化的邊疆:美國印第安人與白人文化關係史論》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李劍鳴,男 ,1960年出生,湖南常德人。我國著名美國史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1996—2002);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2002—2010)。

學習經歷

1978-1982湖南師範大學,歷史專業 大學本科 獲學士學位

1986-1989南開大學世界地區國別史, 研究生 獲碩士學位

1992-1994南開大學世界地區國別史, 在職博士生 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2-1984 湖南益陽師專歷史科教師

1984-1986 湘潭大學歷史系教師

1989-1992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師

1992-1995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1995-2000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2000-2006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2004-2006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6-2013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0-2013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14-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職務與職稱

2014-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世界史)成員

2009-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秘書長

2009- 國家社科基金“世界歷史”評審委員

2004- 教育部第一、二屆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2003-2008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歷史學)成員

2003-2008 天津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02-2010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

2004-2008 《Publication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istory)》編委

1999- 《史學月刊》編委

2008- 《美國研究》編委

2010- 《世界歷史》編委2006年—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今,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副院長
2003年—今,教育部第一、二屆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2002年—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2002年—2010年,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
1995年-2006年,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2006年,南開大學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0年-2005年,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美聯合研究委員會委員
《史學月刊》、《學術界》、《北大史學》、《Publication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istory)》等學術刊物編委

論著目錄

專著

1.《隔岸觀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2. 《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3.《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1月。

4.《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2002年作為《美國通史》第1卷重印;2006年收入“中國文庫”。

5.《文化的邊疆:美國印第安人與白人文化關係史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6.《偉大的歷險:西奧多·羅斯福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5月。

7. 《大轉折的年代: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

主編

1、 《美國歷史上的社會運動與政府改革》(張友倫、李劍鳴主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2、《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就職演說全集》(李劍鳴、章彤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最新修訂版,1997年7月。

3、《20世紀美國和加拿大社會發展研究》(李劍鳴、楊令俠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4、《美國歷史的多重面相:慶賀歷史學家張友倫教授八十華誕論文集》(李劍鳴、楊令俠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5、《世界歷史上的民主與民主化》,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1月。

6..《外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研究叢書》(6冊,主編),上海三聯書店,2011-2013年。

主要論文

1.“美國早期的國家構建及其啟示”,《世界歷史評論》第2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4年11月)

2.“美國革命時期關於代表制的分歧與爭論”,《史學月刊》,2014年第11期。

3.“美國政治史的衰落與復興”,《史學集刊》,2013年第6期。

4.“戈登·伍德與美國早期政治史研究”,《四川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5.“在雅典和羅馬之間——古典傳統與美利堅共和國的創建”,《史學月刊》2011年第9期,第108-124頁。

6.“意識形態與美國革命的歷史敘事”,《史學集刊》2011年第6期,第3-29頁。

7.“歷史語義學、語境主義與政治思想史研究”,叢日雲、龐金友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236-253頁。

8.“‘危機’想像與美國革命的特徵”,《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9.“世界歷史上的民主與民主化”,《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六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10.“‘共和’與‘民主’的趨同——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定”,《史學集刊》,2009年第5期。

11.“‘大’與‘小’的關係及其他——現代史學寫作的挑戰與應對”,《歷史教學》,2009年8月上半月刊。

12.“‘人民’的定義與美國早期的國家構建”,《歷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美國史研究”,《史學月刊》,2009年第1期。

14.“歷史語境、史學語境與史料的解讀——以維吉尼亞批准美國憲法大會中一條材料的解讀為例”,《史學集刊》,2007年第5期。

15.“中國的美國早期史研究:回顧與前瞻”,《美國研究》2007年第2期。

16.“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歷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7.“歷史研究中的求知與求用”,《歷史教學》2006年第2期。

18.“歷史解釋建構中的理解問題”,《史學集刊》2005年第2期。

19.“論歷史學家在研究中的立場”,《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第5期。

20.“學術規範建設與世界史研究”,《史學集刊》2004年第3期。

21.“美國革命時期麻薩諸塞立憲運動的意義和影響”,《歷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2.“本土資源與外國史研究”,《南開學報》2003年第2期。

23.“美國殖民地時期的人口變動及其意義”,《世界歷史》2002年第4期。

24.“英國對殖民地的政策與北美獨立運動的興起”,《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5.“美國殖民地時期歷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問題”,《史學月刊》,2001年第4期。

26.“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的政治辯論及其意義”,《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7.“土地問題在英屬北美殖民地社會的重要性”,《南開學報》1999年第6期。

28.“世界史研究規範化問題芻議”,《世界歷史》1999年第2期。

29.“美國印第安人和白人文化關係的歷史考察”,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博士文庫·歷史學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0.“種族問題與美國史學”,載《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建所20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1.“伯納德·貝林的史學初論”,《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1期。

32.“關於20世紀美國史學的思考”,《美國研究》1999年第1期。

33.“美國現代史學中的相對主義思潮”,《美國歷史問題新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8月版。

34.“美國史研究中的文化隔膜問題”,《美國研究》1996年第1期。

35.“文化接觸與美國印第安人社會文化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

36.“本世紀初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世界歷史》1994年第2期。

37.“美國土著部落地位的演變與印第安人的公民權問題”,《美國研究》1994年第2期。

38.“兩個半球匯合與北美印第安人的歷史命運”,載黃邦和等主編《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版。

39.“西奧多·羅斯福與中國”,《美國研究》1993年第3期。

40.“美國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與作用”,《歷史研究》1993年第2期。

41.“加拿大與美國獨立戰爭”,《歷史教學》1992年第4期。

42.“西奧多·羅斯福的史學成就”,《歷史教學》1992年第8期。

43.“兩個世界文明匯合與北美印第安人的歷史命運”,《歷史研究》1992年第1期。

44.“論美國印第安人的教育問題”,《美國研究參考資料》1991年第12期。

45.“關於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幾個問題”,《世界歷史》1991年第6期。

46.“西奧多·羅斯福的新國家主義”,《美國研究》1992年第1期。

47.“美國聯邦行政權力的歷史演變”,《南開史學》1991年第1期。

48.“奴隸制、南北妥協與美國社會發展”,《世界歷史》1989年第6期。

49.“評西奧多·羅斯福”,載張友倫等主編《日美問題論叢》,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0.“論西奧多·羅斯福當政時期的國內政策”,載世界歷史編輯部編《歐美史研究》,華東師大出版社1989年版。

51.“二十世紀初美國聯邦政府的社會改革”,《南開史學》1988年第1期。

52.“西奧多·羅斯福當政時期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湘潭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

53.“美國資本主義合理化進程論綱”,《南開研究生論壇》1987年第4期。

54.“也評美國內戰前的幾次妥協”,《世界歷史》1987年第2期。

雜文

1.“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清華學報》,2014年第4期。

2.“‘山重水覆’抑或‘柳暗花明’——記費城的一次美國革命史研討會”,《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0期。

3.“外國史研究中的材料問題”,《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九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年。

4.“宏大敘事與世界史研究”,《經濟-社會史評論》,三聯書店,2012年。

5.“探索世界史研究的新方法——‘新文化史’的方法論啟示”,《史學月刊》2012年第2期。

6.“網路史學的神話與實際”,《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4期。

7.“他們在美國發現了什麼”,《博覽群書》2011年第3期。

8.“一個時代的背影——楊生茂教授的學術貢獻與地位”,《美國研究》2010年第2期。

9.“政治史研究的新取向”,《世界歷史》2010年第2期。

10.“讀書與精神的重建”,《博覽群書》2009年第10期。

11.“世界通史教科書編纂芻議”,《史學月刊》,2009年第10期。

12.“從國際學術的維度審視中國當代學術”,《雲夢學刊》2009年第4期。

13.“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讀美國歷史”,《博覽群書》2009年第6期。

14.“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國早期史”,《史學月刊》,2008年第2期。

15.“精讀幾本書”,《南方周末》,2007年10月18日D26版。

16.“對美國自由的一種歷史闡釋”,《世界歷史》2004年第1期。

17.“並非‘完美主義者’的遺憾”,《史學月刊》2003年第9期。

18.“探索中國美國史學發展的路徑”,《美國研究》2003年第2期。

19.“1989年以來中國的美國史研究”,載《透視美國:近年來中國的美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0.“美國憲法何以成為‘活著的憲法’”,《美國研究》2001年第2期。

21.“意飄雲物外:周基堃教授印象記”,《學術界》2000年第2期。

22.“學術訓練與世界史學科的建設”,《世界歷史》2000年第1期。

23.“富蘭克林和他的《窮理察曆書》”,載《窮理察曆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24.“文化研究與中國文化的建設”,《湘潭師院學報》1999年第1期。

25.“民主的考驗和考驗中的民主”,《讀書》1999年第2期。

26.“個性與學識兼備乃為良史”,《書摘》1998年第9期。

27.“一面歷史的鏡子”,《史學月刊》1996年第5期。

28.“《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讀後”,《歷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9.“評《美國的崛起》”,《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9期。

30.“楊生茂教授與中國的美國史研究”,《世界歷史》1993年第3期。

31.“人與神共同擁有的世界”,《湘潭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32.“探索美國歷史的新視野”,《世界歷史》1992年第4期。

33.“一部工具書的啟示”,《讀書》1992年第3期。

34.“創新求實繼往開來”,《世界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1期。

35.“羅伯斯比爾的悲劇”,《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3期。

36.“可貴者膽所求者新”,《世界歷史》1988年第5期。

37.“美國史學界對西奧多·羅斯福的研究”,《世界史研究動態》1987年第11期。

科研獎勵資助

科研項目

美國早期政治文化的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2012-2015)

1.

美國早期政治文化的演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2012-2015)

2.世界近現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問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5-2007)

3. 美國立國史研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項目(2000-2004)

4..美國政治制度的起源研究,教育部資助優秀年輕教師項目(1999-2001)

5.十九世紀美國和加拿大資本主義發展史比較研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998-2001)

6. 美國歷史上的種族關係研究,國家教委八五社科規劃項目(1992-1994)

4. "美國通史叢書"第一卷,國家"六五"社科重點課題遺留部分(1995-2000

獲獎及研究資助

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04年成為人事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
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 教育部“系主任和研究所骨幹出國研修項目”資助,在哈佛大學從事研究
2001年獲教育部“青年教師獎”。
2000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
1999年入選教育部“資助優秀年輕教師計畫”。
1998年 《文化的邊疆“美國印第安人和白人文化關係史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獲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1998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 “文化接觸和美國印第安人社會文化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專家提名獎
1996年9月至1997年8月 美國“富布賴特基金”資助,在伊利諾伊大學從事研究。
1996年 “文化接觸和美國印第安人社會文化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獲第一屆中國美國史研究優秀論文獎一等獎
1996年 《文化的邊疆“美國印第安人和白人文化關係史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獲天津市第六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二等獎
1994年 “兩個世界文明匯合與北美印第安人的歷史命運”(《歷史研究》1992年第1期)獲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1993年 《大轉折的年代》(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獲天津市第五屆優秀社科成果青年佳作獎

國外學術會議

中美文化交流與中美關係研討會,1996年10月,馬里蘭大學

美國學協會年會,1997年11月,華盛頓

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年會,2002年3月,紐約

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年會,2004年3月,華盛頓

教學與演講

開設課程

研究生課程

“美國史諸問題”、“美國改革運動史”、“美國政治史導論”、“美國種族關係史”、“美國早期史”、“美國早期政治史”(博士生課程)、“史學方法導論”(博士生課程)、“史學理論與方法”(博士生導師論壇)、“美國史學史”(合開)、“美國史學研究方法”(合開)、“美國早期政治史”(博士生課程)、“美國早期政治文化研究”(碩博士生課程)、“美國史研究導論”(碩博士生課程)

本科生課程

“世界近代史”、“美國社會與文化”(承擔一講)

學術演講

“美國早期史研究的若干問題”,2008年10月,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共和與民主的趨同: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定”,2008年5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美國革命與現代民主的誕生”,2008年1月,湖南師大歷史學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外國史研究的材料與方法”,2007年10月,復旦大學歷史系

“人民的定義與美國早期的國家構建”,2007年9月,陝西師大“西部大講堂”

“美國崛起的歷史解讀”,2007年3月,湖南理工學院“

從文化史的角度解讀美國的崛起”,2007年1月,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

青年作家

李劍鳴,男,1988年生,甘肅禮縣人。2007開始文學寫作,作品見於《延河》、《黃河文學》、《山花》、《歲月》、《青海湖》等,入選《2009年名家精品微型小說排行榜》、《鏡像的妖嬈》等多種選本,另有長篇小說《蘭倉匪事》預計年底出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