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克利,字憶禾,號紫茗軒主,清淨齋憨人,西安人士。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陝西三原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會長 ,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展覽與發展委員會委員。

個人履歷

自幼酷愛書法,數十年臨池不輟,初以唐楷為本,尤愛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帖,後兼臨篆書、漢簡、隸、魏、行、草等諸體,功底紮實。1984年在陝西省首屆青年書法大賽中獲獎,陝西省書協主席劉自櫝老先生親自為他頒獎。1990年經王崇仁副主席推薦加入省書協,多年來他的作品在全國和省內舉辦的各種賽事中獲獎。專家評論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他的書法:運筆沉穩老辣,個性明顯;其楷書結構嚴謹,清新自然;行草氣勢飛動,行雲流水,變化自如,在奔騰激越中不失古樸與厚重,宛若其人,在書畫界多受關注。

楷書作品集

李克利先生四十餘年的楷書功底 李克利先生四十餘年的楷書功底

社會評價

李克利的書法功底紮實,個性鮮明、大氣、耐看,有一種大家氣象,令人難以抗拒。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蔣正華

觀賞李克利的書法,如同置身黃河壺口瀑布令人震撼,迴旋的筆鋒在此咆哮,沉默的筆墨為之沸騰,這就是筆墨語言!我欣賞他,期待他的書法承載秦人一往無前的氣勢,如秦兵馬俑,攻克書法峰巒的又一至高點!

——丁嘉庚

西安的城牆方正厚重,正像方塊漢子,這座方城湧現傑出的書法家並不稀罕,稀罕的是表現方正意蘊獨樹一幟,達成過程意向萬千,像隱士一樣呼風喚雨的書法家。他們如泥土低調、樸實、真切地傳承國學基因,像蟻民一樣,無論你是否重視他,他都按照既定思維運作著,樂此不疲——李克利先生就是代表。

——曾來德

書法作品

李克利書法作品 李克利書法作品

書法與生活

李克利書法義賣20萬元捐贈三原貧困學生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2014年8月31日9時30分,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陝西省建築房地產開發公司黨委書記李克利組織了一場書法愛心拍賣會,將其書法義賣所得善款20萬餘元捐贈三原縣陵前鎮中心國小資助貧困學生。

據拍賣師介紹,李克利從小習書臨帖,以行草和楷書見長。1984年,李克利參加了陝西省首屆青年書法大賽,從上萬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2012年8月,李克利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龍飛天下”書畫展,榮獲金獎。2014年5月,李克利的四尺作品“靜觀古今無趣事,能為天地有情人”被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劉石民作為珍貴禮物饋贈給了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連戰稱讚道:“李克利先生的書法寫得非常傳統,很有中國書法藝術之美”。

李克利熱愛公益事業,此次精心創作了40幅書法精品拍賣,拍賣所得善款將全部用於捐資助學。

很快,李克利的一幅幅書法作品分別以6200元、1萬元不等的價格拍賣成功。當李克利一幅6尺“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品以3萬元起拍時,經過幾輪輪番競價,最後以5.8萬元的價格被北京宏大實業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總經理徐洲拍得。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至11時許拍賣結束,李克利書法作品共拍得善款20.1萬元。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現場多位書法家對李克利書法作品的評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他的作品功底深厚,運筆沉穩,在奔騰激昂中不失古樸與厚重;他的作品書卷氣撲面而來,讓人想起“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當今無古賢”的話來,他的這股靜氣,絕非一日之功,顯然是來自古賢的書法氣韻;他的作品繼承了書法傳統的精髓,又有自己創新的一面,因此個性比較鮮明,作品耐看耐品味。

愛心捐獻

三原縣是革命老區。當日下午2點多,李克利和部分企業家一同來到三原縣陵前鎮中心國小,將義賣善款送到一名名貧困學生手中,並將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交到了孩子們的手中。李克利鼓勵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家鄉,報效祖國。孩子們表示,一定要努力學習,成為祖國有用之才。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離開了學校,當李克利一行走進孤兒院苗的家中,看到破落的院牆和一貧如洗的家,他疼愛地撫摸著院苗的頭,對一行人說:“我一直覺得女孩子應該富養,可是小院苗卻遭遇到了這樣的不幸,我們應該號召更多的人來幫助這個孩子,讓孩子能夠在不幸中感受到祖國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臨別,他鼓勵小院苗,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應該努力奮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特困生王向陽的家裡,李克利先生看望了因病行動不便的王向陽爺爺,告訴他:“老人家,你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把孩子養大成人。”同時,他關愛教導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孝敬爺爺。”

與名家交流

李克利先生與名家交流書作 李克利先生與名家交流書作

書法路徑

李克利跟隨《濟南日報》市民記者團、旅遊啄木鳥、市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等公益慈善組織籌資募捐、扶危濟困,他投入很多精力跟隨“兵媽媽”齊亞珍等愛心人士,近距離接觸殘疾人、貧困低保戶、殘障兒童、留守兒童、農民工、環衛工人,軍營警營戰士,給很多人送去溫暖。

書法寫到動靜皆宜境地,宛如文武兼備的人才,不簡單。

和筆墨有緣,基於愛和閱歷。他生在城市卻備受磨礪,生身父母離異,和養父母長大,此生什麼都乾過,下過鄉務過農,進過工廠,只差沒有當兵,傳奇人生和迴旋的書法密不可分。他的作文特別優秀,他寫自己的父親( 養父) ,被老師當成範文朗讀,老師說:“作文上乘,可惜字寫得太差。”於是,練習寫好字,成為李克利的第一位的任務,他處處留心,看誰的字好,就留意學習,漸漸成為習慣。不久,他成為同學中字寫得最好的人——寫標語、換板報,他都是主角。當時正值“文革”,知識青年李克利到蒲城縣下鄉,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幾年知青生活,再次錘鍊了他的意志,在農村的歲月里,練字成為他的精神寄託。他去看望已經落魄有病的生父,這個老知識分子看到兒子喜歡書法,老淚縱橫,給他講書法原理,教他臨帖。他即以唐楷為本,尤愛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帖,又臨隸、篆、魏、行、草諸體。書法,像神奇的線索,牽引著李克利走向一條光明的道路。幾年後老人因病去世了,他的書法功底已經很紮實了,這大概是父親給他的最大禮物吧?

李克利回城工作後,由於能寫會畫,有號召力與熱情,是青年中的佼佼者。26歲時擔任廠團委書記,這為他的書法路徑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換牆報要寫各種字型的毛筆字;出簡報,要刻蠟板,要寫多種字型的硬筆字,且要求特殊。他都一一勝任,為了盡善盡美,他愈加如痴如醉學習書法、套用書法,同時涉獵歷史、文學、經濟等方面知識,不知不覺中,書法提升著他,鞭策著他。那時,李克利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碑林,記得和他的女友第一次約會的地點就是碑林,幾個麵包、兩瓶汽水,就是他們一天的一伙食,可是,精神和書法大餐,是他人感受不了的文化盛宴。然而,女友和他分享了,女友看準他的才能,深信李克利的書法也會和先賢一樣,刻入不朽的石頭。

1984 年,李克利參加陝西省首屆青年書法大賽,他從千餘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獎項。他記得當時的陝西省書協主席劉自犢老先生親自為他頒獎,劉老勉勵他多寫多看,讓他倍覺鼓舞,他的勁頭更大了。 1990 年經王崇仁副主席推薦,李克利加入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成為一個很有潛力的青年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2011年 8 月,李克利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書畫展,其書法作品受到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的好評,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研究院曾來德院長點評了他的書作,稱讚功力和個性都非同凡響。為此,他的書法與肖雲儒等同獲金獎。更有專家認為:李克利楷書深見唐楷風貌,尤以歐陽詢神似。行草有“二王”之風,個性鮮明。與此同時,李克利頻頻出席各種筆會、書畫活動,現場每每受到追捧,他懸腕大氣的即席書法,有的震撼力,叫人想起顏真卿所說的一種書法境界——金剛炫目。這應該是書道的魅力。因而,很多人看好李克利的潛力,

文武盛地話書法

李克利

站在鼓樓下凝望“文武盛地”金字牌匾,穿越歷史時空的翅膀會自由翱翔。

應該說,清朝乾隆年間,西安已非當年的秦都漢城唐勝地,而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又何以令一代明君如此褒獎?的解釋是人傑地靈的古都,讓乾隆也深深地感悟到秦人能文能武的秉性,以及西安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乾隆的時空審視:文治武功西安無可比擬。周秦漢唐,這裡都是華夏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周禮教化,秦的武功,漢的雄風,至於大唐,更是盛世。就是到了清朝,華夏帝國文明哪一樣又能與這個古城分割?

論武功,秦始皇的虎狼之師可以佐證;論文化,秦篆漢隸唐楷書,以及由此傳承的詩書畫,更讓這個城市不朽。到如今,歷史煙雲已經遠去,可是,作為“文武盛地”的西安人,哪一位身上沒有承載一絲歷史文化元素?

粗獷的秦腔吼出了西北狼的野性,而翰墨詩書則標註了文化底蘊。在街上隨意攔住幾位,可能就有一位文化人,即便不是文化人,也是一個墨客——喜歡書法的人。有人說,西安城裡的書家和習書的人,可以裝滿好幾個專列呢。

如果說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文化符號,那么書法則是古城西安的藝術豐碑。方正的漢字猶如西安城,舒展的筆畫又像個性鮮明的西安人。因此,書法就像西安的文化表象一樣,厚重博大,深入每個人的細胞里。每一個寫漢字的人,都會有字如其人的體悟,無不希望自己的字再美一點。字是一個人的門面,西安人都這么說。為此有人稱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神仙應該是文化人了。

作為一個現代人,閉門研習中國書法,這並非守舊,而是一種文化堅持。漢字書法實實在在是中華文明的DNA,凡是寫漢字的地方,都浸潤著我們的文化,凡是字寫得好的人,多是傳播文明的守望者,更是我敬仰和追慕的榜樣。

西安是唐楷的大本營。遠的不說,楷書四大家和西安淵源深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唐代書法家,其中顏真卿就是西安人(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柳公權是京兆華原人(陝西耀縣)。趙孟頫屬於元代人,好像和西安沒有關係,但西安碑林中就有他的作品。所以,西安人喜歡書法,學習書法,也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碑林。碑林收藏了古代書法精華,是中國書法教材,只要沉浸其中,必有收穫。如今它果然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以碑林為核心形成的書院門書畫街,就是現代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亦常引來四海賓客駐足觀賞而忘返。

如果說楷書為書法基礎,如人的站立,那么,行書和草書就是行走和奔跑。因此,書法是心靈的舞蹈,無聲之旋律。楷書的端莊,行草的飄逸、狂放,已經成為審美符號。它表現我們民族的柔美中庸,表達舞動的韻致。這點書法大家功不可沒:二王的靈動、懷素的狂放,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個時間節點上,中國書法都有受秦人的影響:無論是古代統一文字的皇令,還是歷代書家的實踐,都可圈可點——顏真卿的書論,與其說書法,毋寧說民族精神:“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都在倡導一種雄健的文風,影響深遠;民國年間的于右任規範了草書,成為一代書法大師。在西安城繁若星空的書法名家們,以自己的努力,立足現實,守護歷史,傳承著中國書法這條璀璨的文脈。

在如此氛圍里,喜愛書法已經成為西安一些普通市民或中小學生的文化風尚:在公園的、在廣場,你會看見一手執筆,一手提著水桶在地面上習字的老人、小孩;在學校,你會見到各種書畫學習班;在一些文化場館,各種書畫展覽此起彼伏;樓盤門店,各種風格的招牌書法千姿百態,蔚為大觀……這是文化的伸展,是軟實力的展示,也是“文武盛地”的另一種詮釋。

(此文2012年6月1日《西安日報》刊發)

書法與生命

李克利

書法藝術是一朵奇葩,盛開於華夏厚土。

它是筆墨紙硯與書法家的創造成果,是蔚為大觀的文化景觀,它奇特的點線變幻,舞動我們的神思,黑白之間表達我們的意蘊。它被稱為心靈舞蹈,書寫藝術。

可以說,書法的過去輝煌壯麗,許多大家如繁星密布於歷史時空,讓現代人仰望、膜拜。可是當代書家成為標誌人物者,少之又少,需要時光檢視是一個因素,現代生活巨大變遷,又直接波及書法傳承與發展,仰望傳統星空的人開始減少。有人發現,除了志存高遠的書法家傳承、發展、創新、苦苦堅守書道之外,回響、追隨者愈來愈浮躁和稀少,氣定神閒的研究書法似乎成為奢望。尤其是當書法面臨鍵盤的挑戰之時,文房四寶儼然成為歷史文物,喜愛書法也成為老派標誌,書法用愛好的絲帶與利益維繫著陣容。

因而有人認為,書法的喧囂著名利,吵鬧著沽名釣譽,未來又能沉澱下什麼呢?當書法失去主流文化載體,蛻變為藝術形式,或者稱觀賞藝術之後,它將面臨怎樣的?許多人也跟著飄渺、迷茫起來。

儘管學寫漢字依然從小一筆一划練習著,漢字依然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可是,現實生活里,書法已經退位給電腦:單位倡導無紙化辦公、作家開始了無手稿時代,連百姓手寫書信都已經日漸稀少,人們依賴電腦,依靠電腦替代古老的手書,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關心書法呢?又有多少人執拗的堅持用筆書寫?現實中多少人使用文房四寶呢?這說明,時代讓書寫電子化,讓傳播數位化了。

論書寫速度,毛筆無法與鍵盤抗衡;論書法品相,練書法需要一個苛刻過程,而電腦選用書體只在一鍵之間;論傳播便捷程度,等於片紙傳播與網路傳播的區隔,儘管片紙筆墨也可以藉助數位技術上網,但就直接性而言,原始的筆墨顯然不及。於是形成了令人堪憂的情形——大學生、研究生等高學歷的人,其書法常常是小學生程度;大眾對書法喜而不精、愛而不專,辨識程度、欣賞水平不高,特別是不認識繁體字,不認識篆體、甚至對草體的識別也存在問題。書法於是退出了表情達意的實用狀態,變作一種沙龍式的觀賞藝術了。

這是中國書法的不幸,還是萬幸?

不幸的是,書法沒有書寫和練習必然消亡;萬幸的是,書法藉助現代傳媒讓所有人分享書法之美,感悟中華文化。這很像照相術和油畫的關係:不能因為照相機就取代了油畫,實踐證明,照相和油畫不矛盾、不排斥。同樣,印刷術和書法也是互補關係。書法與電腦字型檔也是並行不悖的個體,電腦字型檔汲取了書法精華,書法又進一步豐富字型檔字型形式。至於書寫形式,書法永遠魅力四射,人工書寫非電腦可取代。儘管傳播形式不一定非要親筆書寫,但是,書法這一課的魅力,是所有漢字圈的人不可替代的藝術形式。我們要處理好的問題只是——普及和傳承、發展問題。至於高學歷、高資歷的人寫不好書法,不能責怪電腦的掩蓋和溢美,應該檢討書法的普及問題,以及練習書法的方法和功用事宜。這就需要書法家深入生活,發揮帶動作用。這是當今和未來書法家的主要課題。

李克利[書法家] 李克利[書法家]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今的書法遠比古代先進——古人文盲比例龐大,且筆墨傳承是當時為主流;儘管如此,古人仍有才高於世而字不如人者,這說明書法有其規律,有的人就是駕馭不了它。書法是一匹駿馬,笨漢好漢都可以騎上它達到目的地:驅馳駿馬可馳騁疆場,亦可漫遊八方,但會駕馭者自如,不會駕馭者難堪。要馴服駿馬,不僅要下工夫,也需要靈性。這就是書法的特性。

在人類文明進程里,有諸多取捨和進步的最佳化難題,都隨著時代的選擇更加精進了——這個世界沒有因為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現,讓駿馬失去魅力,儘管駿馬失去原來的諸多工作,但是,馬術成為奧運項目。同樣的情況是,書法不會因為電腦的普及,而黯然失色,它將在新的條件下,迎接發展契機,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此文2012年9月23日《陝西日報》刊發)

絕句三首

野梅

瘦骨嶙峋尤報春,

無人修剪枝不貧;

含香傲雪仰天笑,

誰言我輩蓬蒿人。

問春

梅骨柳韻百花心,

春風幾度綠點塵;

芬芳惹得遊人醉,

你想花魁中意誰?

淫雨

秋雨霏霏黃泥流,

腐葉含涕隨其走;

野兔穴崩鳥鳴冷,

農夫屋漏愁遲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