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福

李保福

山東昌邑人。原青島市文化局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客座教授、中國武陵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藝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青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琴島畫院副院長、青島市北苑書畫院名譽院長。

基本信息

藝術特色

畫家自幼酷愛美術,左手繪畫,是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張朋先生的入室弟子。多年來從事美術專

業工作,注重西畫和中國畫的研究,徜徉於朱耷、吳昌碩、石濤、任伯年、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郭為渠、王雪濤等諸多名家的繪畫藝術之間,深得花鳥畫之秘,畫如其人、形成了自己的國畫風格。

作品經常在各種報刊中發表並獲大獎,有些作品已被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泰國、韓國等國家展覽收藏,深得國際國內書畫界的好評。

獲獎經歷

李保福 李保福

1994年在日本大展中榮獲“秀作獎”。

1996年在青島市工人文化宮舉行了姜宏鈞、蘭立克、李寶福三人書畫迎春展。展覽的作品深得書畫界、學術界人士的好評。省市電視台、廣播電台多次專輯報導。

1999年由中國文聯舉辦的“海峽兩岸雙馨書畫藝術展”中榮獲大獎並命名“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1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國畫家系列《李寶福畫集》,

2002年作品又在《21世紀青島市名人畫集》中出版。

2003年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風光這邊獨好”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特等獎。2005年作品在《翰墨中國》大型系列藝術大賽中榮獲“翰墨中國金獎”,並授予“中國藝術名家”稱號。2005年其作品入選《中國擷英集》。

2005年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榮獲“精英獎”特授予“人民書畫藝術家”榮譽稱號;2005年中國國際文藝家聯合會榮獲“最高金爵獎”並授予“中國文藝終身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5年在《中國書畫藝術報》中刊登《著名畫家李寶福作品選》。

其作品入選《當代名人20世紀國際美術精作》、《世界書畫家名錄》《中國翰墨名家作品博覽》、《2000年華人藝術展作品選》、《世界美術家世紀末成就大典》、《青島事事通》和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游在青島》中刊登。

作品《祖國昌盛》榮獲2000年由中國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聯舉辦的“世紀華人藝術展”中獲佳作獎,並授予世紀華人藝術人才稱號。並在北京中國當代美術館 舉辦的“第五屆書畫作品展覽”中獲美術金獎。

2006年在由中國國際文藝家聯合會、中國國際新聞社舉辦的“首屆中國文藝傑出成就獎”中榮獲“書畫藝術金獎” 。

2010年出版了《李寶福畫選》;其作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第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中作品榮獲了大獎。

2010年其作品在中央電視台央視網、新華社官方網站、光明日報中刊登,得到了國內外書畫界的高度認可。

作品評析

筆墨簡約渾厚是保福先生藝術風格最顯著地特點。在中國畫尤其是寫意花鳥畫中,筆墨既是表現媒介,同時又是風格特點,既是造型狀物的基本手段,又是畫家情感意趣的載體,如果將筆墨比作寫意花鳥畫的靈魂也不為過。保福先生在精研歷代寫意花鳥畫名家筆法墨韻的基礎上,繼承了張朋先生用筆率意豪放的優點,追求簡約渾厚的筆墨趣味。濃筆重墨而不沉悶,豪放率意而不粗野,畫面呈現出的張力和震撼,已遠非古代文人畫中那種過分書卷氣的柔弱與單薄,流露出一種北方漢子特有的淳樸與摯著。保福先生的用筆不以奇巧取勝,能於平實中見渾厚,舒闊中時見慎微,在粗獷的揮灑中蘊含著強烈的節奏與韻律,能顯現出一種和諧而富有動感的筆墨形式美。

保福先生獨特的意象造型手法,又表現出不同於他人的創造意識。他筆下的鳥雀動物,雖多取法於恩師張朋,但他更追求“似與不似”的意象化。畫家通過略帶變形誇張的手法,更集中地賦予了自然界中花鳥形象以人的意態情趣。不重寫形而突顯神的表現,最大限度的達到物象的情意化,把自己獨特的精神意氣與畫面所傳達的審美情趣達到一種和諧地統一,這也正是中國寫意花鳥畫傳統的精髓之所在。尚意趣亦重感受,重抒寫有不遺形似,在花鳥形態單純化、簡約化的過程中,使自然物象更顯生命活力與審美趣味。這種大寫意花鳥的精神性,無疑是畫家對自然生命發自內心的摯愛,一種強烈的情感傾瀉傳達出他內心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藝術世界。

保福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大氣而富情境,既具有衝擊力,又富拙趣,同時還處處透露出當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現 在意味。他的藝術創作和社會影響力已是有目共睹。但保福先生似乎並非刻意追求個性風格的張揚,也不故作迥異傳統的創新之舉,他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個性,是在一系列的創作實踐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像驚鴻一瞥,春光乍泄,不留蹤影。的確,藝術史不能刻意追求什麼“獨特個性”的,藝術個性是藝術家天賦直覺的真實反映,是博學多聞、兼收並蓄後共性歸一的結晶。保福先生以歷代名家為師而不拘於一家一戶,他又以傳統為法,兼收並取,從張朋、張鎮照二位恩師的創作技法中直接汲取,為我所用,體現出他冷靜理性的審美追求與執著的生命意態。有人說藝術說到底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文化暗喻,這一點,在保福先生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有評論者認為保福先生的寫意花鳥畫“大氣、率性、沉逸”,作品中流露的是一種“心無掛礙”、“清澈澄明”的詩心與習性,作品表現出對自然的鐘情,對家園的神往,對往昔生活得懷念,洋溢著濃郁的田園芳香,這些評價比較恰當準確地說出了保福先生花鳥畫藝術特色。

這些年來,中國畫一直處於被動“改造”的境況之中,尤其是大寫意花鳥畫的優秀傳統更是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實,外來文化的衝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畫家本身在多元化的動盪分化中失去了對傳統藝術精神的固守與發揚,浮躁的心態,全面藝術素養的積累缺失,藝術家自我人格修煉的忽視,已至基本訓練的缺乏,都使得大量的當代“創新”作品失去了中國畫應該具有的審美性、文化性。以形式的花樣翻新掩蓋了作品審美內涵的空乏,將隨意塗抹誤認為就是“寫意”,甚至以“醜、怪、假”當做是“真、善、美”。保福先生對此也有同感。數幾十年中,保福先生保持著對傳統大寫意花鳥畫的不斷探索,摯著而勤奮,作為一名探索者,他坦誠、敦厚、剛正的個性品格,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顯現。他的謙虛和智慧,又為他未來的藝術之路鋪平了道路。就像他自己所說,眼下這些作品只能說明自己已走過的路,離自己追求還有距離。

對一個寫意花鳥畫家來講,60歲也只能說剛剛踏上真正的創作大道,以後的路還很長很長,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藝術作品將誕生於今後的探索與追求之中。願保福先生的藝術之花更加燦爛。

作品內容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精品作品 精品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