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貴

李佃貴

李佃貴,1950年8月生,河北省蔚縣人。中共黨員,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基本信息

教育經歷

1973年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

工作經歷

1973年至1983年任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內科教研室助教、醫師;

1983年至1995年任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兼內科教研室主任;河北中醫學院副院長兼教務處長;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教授、主任醫師;

1995年至1999年任河北醫科大學業務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9年至2005年任河北省職工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5年至今河北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河北省中醫院院長、河北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研究方向

擅長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膽囊炎、肝硬化、脂肪肝。

學術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華名醫協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管理教育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科研產業化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醫療合作項目中國專家組客座教授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河北省醫師協會副會長;河北科技進步獎行業評審委員;河北省科技成果鑑定評審專家。

學術思想

提出肝膽喜燥惡濕,喜涼惡熱,喜舒惡郁,治療宜清、宜化、宜調的原則。在辨證論治方面,強調胃在臟腑辨證中的獨立性,脾胃分治;重視肝在脾胃升清降濁生理過程中的協同作用。在病因病機方面,提出消化系統疾病的“濁邪”、“濁毒”致病觀點,治療以清熱解毒、化濁祛濕、肝胃同治為主。

科研成果

他獨創的“解毒化濁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打破了萎縮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癌前病變不可逆轉的傳統理論;擬定了治療肝病的10種方劑,研製出復肝丹、珍黃丹、利膽化石丹等多箇中成藥製劑,治療B肝、肝硬化、膽結石等多種肝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獲獎情況

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省青年優秀科技標兵”、“河北省優秀教師”、“第10屆省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屆省政協委員”等多項榮譽。

主要論文

李佃貴,朱峰,劉建平,張素釗,焦建瑋,張彬彬,張金麗. 立足脾胃論治“濁毒”[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4.

李佃貴,孟憲鑫,顧潔,李剛. 中醫濁邪初識[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3.

李佃貴,王彥剛. 濁毒理論臨床套用進展[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5.

李佃貴,張彬彬,張金麗,朱峰,焦建瑋,劉建平,張素釗. “濁毒致病論”在脾胃病治療中的套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8:3.

李佃貴,王彥剛,王麗. 淺談李東垣五臟之脾胃病理論在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套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8:3.

李佃貴,李海濱,裴林,劉亞欣. 慢性萎縮性胃炎從濁毒論治[A]. .中醫藥優秀論文選(下)[C].:,2009:3.

李佃貴,史純純,崔建從,俞芹,婁瑩瑩,杜艷茹.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胃癌防治中的套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09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9:3.

李佃貴,張紈,郭敏,婁瑩瑩,俞芹. 化濁解毒調肝方對肝纖維化大鼠Smads表達的影響[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09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9:4.

李佃貴,毛宇湘,楊倩. 愛滋病從濁毒論治[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愛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4.

李佃貴,張紅磊,張紅霞,李占彪. 化濁解毒湯對酒精性肝病大鼠NF-κB、TNF-α影響的實驗研究[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10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0:6.

李佃貴,孟憲鑫,王彥剛,蘇春芝. 化濁解毒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常用治療法則[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1:2.

李佃貴,劉建平,杜艷茹,姚娜,李玲玲. 穴位貼敷加耳穴配合化濁解毒方治療慢性胃炎痞滿證的療效觀察[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2:2.

李佃貴. 濁毒學說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A].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屆李時珍醫藥論壇暨濁毒理論論壇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12.

李佃貴,劉小發. 濁毒研究進展[A].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屆李時珍醫藥論壇暨濁毒理論論壇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7.

李佃貴. 萎縮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濁毒理論在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套用[A].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第十九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結合消化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彙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2007:4.

出版著作

主編和參編了《實用中醫肝膽病學》、《絞股藍的研究及套用》、《當代臨床醫學理論與實踐》等多部學術專著和中醫教材。

第四屆中國醫師獎(名單)

中國醫師獎是經衛生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其宗旨是通過表彰獎勵醫師隊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代表,展示當代醫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文明行醫的精神風貌。前七屆是每年評選一次,根據衛生部的指示,之後的中國醫師獎評選每二年進行一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