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講國學

朱自清講國學

國學愛好者的國學普及讀本。

機關幹部和管理者的治國理政參考、修身養性指南。

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胡錦濤
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醇厚中和、剛健自強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標準,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影響,也為中國人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它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溫家寶
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包括歷史經典、文學經典、哲學經典、倫理經典等多個方面。領導幹部要通過研讀歷史經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起到“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的作用;通過研讀文學經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研讀哲學經典,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通過研讀倫理經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總之,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習近平

內容簡介

國學愛好者的國學普及讀本。
機關幹部和管理者的治國理政參考、修身養性指南。
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閱讀國學經典,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極高的文化閱讀。
閱讀國學經典,可以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
閱讀國學經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閱讀國學經典,可以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
閱讀國學經典,可以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
閱讀國學經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
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目錄

出版前言
第一篇經典常談
說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
四書第七
戰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予第十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第二篇詩言志辨

第一章詩言志
獻詩陳志
賦詩言志
教詩明志
作詩言志
第二章比興
毛詩鄭箋釋興
興義溯源
賦比興通釋
比興論詩
第三章詩教
六藝之教
著述引詩
溫柔敦厚
第四章正變
風雅正變
詩體正變
第三篇詩學論文
論詩學門徑
詩多義舉例
詩的語言
古詩十九首釋
論“以文為詩
樂府清商三調討論
日常生活的詩
陶詩的深度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再論“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什麼是宋詩的精華
王安石《明妃曲》
朱自清年譜

精彩書摘

第一篇經典常談
尚書第三
《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所謂記言,其實也是記事,不過是一種特別的方式罷了。記事比較的是間接的,記言比較的是直接的。記言大部分照說的話寫下來;雖然也須略加剪裁,但是盡可以不必多費心思。記事需要化自稱為他稱,剪裁也難,費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中國的記言文是在記事文之先發展的。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問句,記事的話不多見。兩周金文也還多以記言為主。直到戰國時代,記事文才有了長足的進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說出的寫下的都可以叫做“辭”。卜辭我們稱為“辭”,《尚書》的大部分其實也是“辭”。我們相信這些辭都是當時的“雅言”①,就是當時的官話或國語。但傳到後世,這種官話或國語卻變成詰屈聱牙的古語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