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故居

朱生豪故居

朱生豪故居位於中國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禾興南路73號(原南大街東米棚下14號,現屬梅灣街歷史街區東片),該建築為具有浙北風格的傳統民居,坐東朝西,現存兩層的樓屋五間、南北偏屋各兩間和東北側的小偏房(灶披間)兩間,東西有前後院。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由市城投集團出資落架大修,2007年11月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朱生豪故居朱生豪故居修復前的朱生豪故居朱生豪故居朱生豪故居修復前的朱生豪故居

嘉興市原南門東米棚下十七號(現禾興南路73號,在梅灣街區東片)是朱生豪的出生地和他最後幾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故居由院子、東西向主樓、披屋和南北向小偏房組成。其主樓是一幢磚木結構的五開間兩層樓房。樓屋主體結構完好。梁、柱、門、窗基本上都是原來的物飾面貌,屋面硬山頂,勾頭滴水尚在。現在恢復的故居占地面積約430平方米。1987 年宋清如先生將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亞戲劇翻譯手稿捐獻給嘉興市圖書館收藏,受到嘉興人民政府的表彰。1989年上海翻譯家協會向朱生豪故居敬獻了“譯界楷模”匾。

朱生豪故居修繕工程於2006年啟動,由市城投集團出資修繕,經嘉興市文物保護所組織布展並進行日常管理。故居於2007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後,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又為嘉興市民增添了一處文化活動場所。

朱生豪介紹

朱生豪朱生豪

朱生豪原名文森、文生、森豪,筆名朱生、朱朱。1912年2月2日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5歲時入嘉興開明初小讀書,9歲畢業,得甲級第一名,1921年秋入嘉興縣第一高級國小就讀,1924年7月畢業,成績為全班之首。後插班到秀州中學初二年級就讀,其中英文成績特別優異,1929年保送到之江大學深造。1935年的上半年,朱生豪決定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由於聽說有日本人因為中國沒有莎士比亞的譯本而恥笑中國是“無文化的國家”,朱生豪以滿腔的愛國熱情投入到譯莎的工作中,並把這看作是“民族英雄的事業”。到抗戰爆發前已譯成10部莎士比亞喜劇,抗戰初期譯稿曾二度毀於日寇侵略炮火。1942年5月1日與校友宋清如在上海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第二年回到嘉興,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這座樓上繼續廢寢忘食地翻譯莎士比亞。1944年12月26日,已翻譯了31種莎士比亞劇本的朱生豪,因貧病交加,患結核病不治去世,年僅32歲(墓地原葬於今三塔路一帶)。1947年由上海世界書局分三輯出版了朱生豪譯的27部劇本,1954年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冊的《莎士比亞戲劇集》。此後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補譯了朱生豪未曾譯完的6個史劇以及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其他詩歌作品,於1978年出版了我國首部外國作家全集《莎士比亞全集》。至此莎氏劇作譯文成為完璧。

相關故事

朱生豪故居朱生豪故居

家裡沒有鍾,起床以天明為準。電燈當然沒有,燈油也是省著用。
朱生豪在翻譯到《亨利四世》時,突然肋間劇痛,出現痙攣。經診治,確診為嚴重肺結核及併發症。朱生豪生前的最後一封信是寫給二弟的:“這兩天好容易把《亨利四世》譯完。精神疲憊不堪……因為終日伏案,已經形成消化永遠不良現象,走一趟北門簡直有如爬山。幸喜莎劇現已大部分譯好……已替中國近百年翻譯界完成了一件最艱巨的工程……不知還能支持到何時!”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著,無力說話,更無力看書了。他對日夜守護他的宋清如說:“莎翁劇作還有5個半史劇沒翻譯完畢,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著命也要把它譯完。”
臨終前兩天,他告訴宋清如大便失禁了。宋清如一看,全是鮮血。當宋清如給他擦洗身體時,朱生豪喃喃地說:“我的一生始終是清白的。”就在這天晚上,宋清如聽到朱生豪叫了聲“清如,我要去了!”宋清如連忙大聲呼叫,他才漸漸甦醒。清如也淚如雨下,告訴他哪怕相聚一分鐘,也是寶貴的。24日中午,朱生豪兩眼直視,口中念著英語,聲音由低漸高,宋清如辨出他在背誦莎士比亞戲劇的台詞。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這一年,朱生豪32歲。
譯界稱朱生豪為“楷模”,文學界稱朱生豪為“早該樹碑立傳的人物”。只有宋清如最了解他,生命有長有短,但總是要結束的,朱生豪早年曾對宋清如說:“要是我死了……不要寫在甚么碑版上,請寫在你的心上,‘這裡安眠著一個古怪的孤獨的孩子。’”是的,他們是孩子。“再不要發狂,/你瞧,這漫天的風裡,/誰信能不動搖,/因為太微細的/一粒塵,本身/能有多少力,想飛/上天,誰說不該?/奈這風是猖狂,/不經心會跌落地,/叫人踩,變泥……”(《再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