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屯村[河南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下轄村]

朱屯村[河南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下轄村]
朱屯村[河南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屯村位於陸營鎮東北部,距南陽城區僅16公里,具有近三百年的傳統嫁接技藝和育苗歷史,全村3776人,僅有耕地3500畝,四個自然村,朱屯自然村為最大,占全村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各類小雜果、花卉及綠化樹苗木繁育面積已達2000畝,畝均年產值六千元以上,人均年純收入超過2500元,自90年以來,該鎮十分重視特色農業的發展,不斷引導和創新,創新思維模式,創新嫁接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如今已成為南陽市最大的苗木繁育基地。

村情概況

朱屯村 朱屯村

該行政村隸屬 宣威市來賓鎮,地處來賓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來賓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區6公里。東鄰東山,南鄰雙龍浦山,西鄰雙龍左所,北鄰河東村委會。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29戶,有鄉村人口4448人,其中農業人口4306人,勞動力26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6人。

全村國土面積5.8平方公里,海拔1939米,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9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6605 畝,人均耕地1.54畝,林地183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17.7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為主。村莊全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605畝(其中:田1444畝,地 5161畝),人均耕地1.5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8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 .03 畝,主要種植蘋果、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45畝,其他面積2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

朱屯村 朱屯村

,無路燈。全村有1129戶飲用井水,但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129戶通電,有1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5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4戶。

該村到來賓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6輛,農用車12輛,拖拉機8輛,機車167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6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62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45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戶4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7萬

朱屯村 朱屯村

元,占總收入的18.8%;畜牧業收入 478萬元,占總收入的3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78頭,肉牛42頭,肉羊109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352.4萬元,占總收入的23.9%;工資性收入 335.5 萬元,占總收入的22.7%。農民人均純收入2817.7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54人,在省內務工639人,到省外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以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為主,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4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西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乾果.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擁有教師2

朱屯村 朱屯村

2人,在校學生331人,距離鎮中學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55人,其中小學生432人,中學生223人。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主要基中表現在農田水利建設和鄉村道路建設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強。全村只有完小校點一個,教學設備簡陋,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醫療衛生設備簡陋。全村只有衛生業務用房90平方米,醫務人員3人,很難滿足廣大民眾,醫療衛生的需要。

4、人畜飲水條件較差。全村人畜飲水水質差,水資源受

朱屯村 朱屯村

季節性的影響較大。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朱屯村 朱屯村

1、加強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硬化村莊道路28500平方米,總投資128萬元,解決人畜飲水問題1094戶,總投資145萬元。

2、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力度,每年種植優質玉米3400畝,馬鈴薯1280畝,水稻1444畝,烤菸500畝。

3、發展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全村每年計畫出欄肥豬5080頭,牛28頭,羊75隻,雞2450隻。

4、加大勞務技術培訓力度,每年轉移富裕勞動力120人。

5、認真實施"866"扶貧工程,計畫改建危房150戶

15000平方米,總投資60萬元。

6、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特色種植業,種核桃450畝,蔬菜460畝。

7、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因地制宜,發展蔬菜、乾果等產業。

力爭到"十一五"期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817.7元增加到285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