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坡

朱坡(1917—1999),湖北武漢人,歷任第二野戰軍炮兵10團政委、海軍工程學院政委職務,晉升海軍大校軍銜。

朱坡(1917—1999)湖北武漢人,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教導員,129師直屬炮兵營政委,129師385旅769團政治處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第二野戰軍炮兵10團政委等職;解放後,參加人民海軍初創工作,與團長姜彩斌同志率西南軍區炮兵10團(原第二野戰軍炮兵10團)參與組建海軍炮兵學校(現海軍航空工程學院一部),後歷任中南軍區海軍(現海軍南海艦隊)幹部部副部長,部長,海軍潛艇32支隊第一任政委,海軍榆林基地副政委,原海軍工程學院(現海軍工程大學)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海軍上校軍銜,並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後晉升海軍大校軍銜。1988年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朱坡同志曾任中南軍區海軍(海軍南海艦隊前身)幹部部部長,見《廣東省軍事志》>海軍>中南軍區海軍>機關及直屬隊:

司令部參謀長周仁傑(兼,1950.12~1951.11)楊文謨(1951.11~1955.8)轄辦公室,作戰、情報、通信、機要、組織動員、軍事訓練、海道測量和第1、第 2行政經濟管理處,共編447人。
政治部主任吳罡(1950.12~1953.4)桂紹彬(兼,1954.6~1955.8)副主任肖平(1953.2~1955.8)李長如(1954.1~1955.8)轄秘書處,組織、幹部、宣傳、保衛、文化、青年、敵軍工作部,共編93人。
幹部部部長吳罡(1953.4~1954.8)朱坡(1954.8~1955.8)轄辦公室,任免調配、組織統計、軍銜獎勵科,共編25人。
後勤部部長王全珍(1950.10~1955.8)政治委員王國源(1951.5~1952.6)許培仁(1952.6~1955.8)轄司令部(設辦公室、組織計畫處、訓練處、行政經濟管理處)、政治部、幹部處、衛生部、油料處、軍需處、帆纜處、汽車拖拉機管理處、營房管理處、輔助船隻港灣處,共編294人。
工程部部長潘友宏(1953.6~1955.8)政治委員王國源(1953.6~1955.8)轄計畫勘察、工程部隊、設計、器材、施工、政治處,共編158人。
艦船修理部部長孫長江(1952.5~1953.10)郭文聲(1953.10~1955.8)政治委員高永久(1952.7~1955.8)轄組織計畫、修船、監用、工廠管理、技術物資供應、技術物資採購、財務科, 保密室,政委辦公室,共編82人。
海岸防禦部部長齊勇(兼,1955.1~1958.7)轄作戰、海岸炮兵、陸戰部隊、佇列、工程、財務科,保密室,共編38人。50年 代後期改編為岸防兵處,歸司令部建制。
軍械處處長劉其勝轄計畫、槍炮、彈藥、魚雷、靶檔、裝具器材、水雷掃雷防潛器材、防化學器材、財務科,政委辦公室,共編49人。財務處處長張子達轄組織計畫、預算財務、勞動工資、工程建築費、會計科,共編32人。軍法處處長馮忠信編11人。防險救生處編4人。防空處 轄作戰訓練科、對空勤務通信科,共編13人。
朱坡同志曾任海軍38031部隊第一任政委,見《海南省軍事志》P123:
38031部隊部隊長:李懷章 蘇軍 張守群 …… 政治委員:朱坡 陳輝 韓增 ……
38031部隊:1960年組建,歸南海艦隊建制領導。1962年番號撤銷。1965年在旅順重建。1970年改歸南海艦隊建制領導。見《廣東省軍事志》P396
朱坡同志曾任原海軍工程學院(現海軍工程大學)政委,見武漢市地方志軍事志:
海軍工程學院前身為1949年11月在大連創建的人民解放軍海軍學校機械系,1950年12月改編為海軍學校機械分校,1954年4月擴編為第二海軍學校。1969年9月遷漢口高級步兵學校原址。1970年10月擴建成海軍工程學院。
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海軍工程學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海軍工程學院是全國重點大學和全軍重點院校。
1999年與南京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海軍工程大學,後天津海軍後勤學院併入。
該院遷漢口後,先後任院長的有朱軍(1969—1970)、邵震(1973-1983)、張肇圻(1983—1985)、姚樹人(1985-……);先後任政治委員的有賀大增石烽(1969—1970)、左愛(1973—1978)、朱坡(1978-1983)、鄧培(1983-1985)、黎壽仁(1985-……)。
1988年中央軍委授予紅星功勳榮譽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紅星功勳榮譽章 ,俗稱紅星勳章,是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軍隊離休幹部功勳榮譽章的一種。1988年“八一”建軍節前後開始授予。分一級和二級兩等,均為金銀合金製作,圖案為紅星和星火,象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農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勢。一級和二級紅星勳章的直徑都是40毫米,厚度為2毫米。
一級紅星勳章約重30.2克,其中含金(7K金)8.6克,含銀21.6克;
二級紅星勳章約重29.5克,其中含金(6K金)7.2克,含銀22.3克。
根據1988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1988年7月3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的規定》:
一級紅星勳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並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或者曾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的軍隊離休幹部。
二級紅星勳章授予下列人員:①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者參加革命工作,並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軍銜或者未被授予軍銜的軍隊離休幹部;②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者參加革命工作,並在1965年5月21日前曾被授予少將軍銜或者曾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但是1965年5月22日以後受降職、降級或者撤職處分的軍隊離休幹部。
1988年,全軍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章的有835人,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章的有3721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可被安排參加重大節日集會、閱兵活動,觀看所在地區部隊的軍事演習,擔任榮譽職務和領取定額榮譽金等。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的目的是表彰軍隊離休幹部的歷史功績,增強他們的榮譽感、責任感,激勵他們繼續為軍隊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教育後代增強國防觀念,發揚革命傳統,樹立尊敬革命前輩的良好風尚。
海軍獲得者名單: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65人)
葉 飛、劉道生、方 強、周希漢、周仁傑、方正平、彭 林、馬忠全、楊國宇、鄭國仲、盧仁燦、李君彥、吳 罡、張漢丞、曾克林、段德彰、桂紹彬、黃忠學、朱 軍、戴潤生、吳 西、胡鵬飛、來光祖、王 曉、羅 斌、蔡長風、袁意奮、易耀彩、楊 力、宋景華趙匯川、謝正浩、李長如、魏天祿、江學彬、劉 義、左 愛、范朝福、林 真、何 輝、靳 虎、徐明德、楊懷珠、詹少聯、蔡長元、馮仁恩杜西書、李樹榮、康烈功、於 俠、殷國洪、宋獻璋、康 莊、王學清、張宜步、鄭友生羅文華、肖 平、劉世湘、趙曉舟、興 中、張 華、呂作松譚天哲謝長林
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81人)
001王宏坤 002吳瑞林 003鄧楚白 004隱 劍 005羅鈺如 006張敬一 007張震春 008何明智 009邵 震 010沈振東 011李文模 012符 路 013賴金華 014夏雲飛 015王輝明 016潘本善 017冰 野 018徐士凱 019朱 達 020林風山 021劉泮林 022王建一 023張效實 024馬啟海 025餘升雲 026張通思 027吳長泰 028羅戎疆 029孫鳳惠 030陳 彬 031郭仁華 032蘇 雲 033王正和 034李占春 035史群英 036姬 林 037良 梅 038劉 毅 039馬金昌 040聶洪國 041王 權 042江漢東 043李榮彩 044呂延慶 045王邦學 046張靖隆 047毛洪祥 048袁光宇 049許興文050陳嘉謀 051闕龍勝 052溫華桂 053郝生才 054律 巍 055劉品章 056葉風開 057龍 輝 058章新炳 059馮 明 060項 鍔 061蕭邦寧 062何寶書 063賴尚林 064王文生 065徐光傑 066蘭國棟 067張海隆 068徐立善 069丁 強 070周 昌 071李錦峰 072馮明英 073楊德生 074孫 斌 075喬華堂 076郭光瀾 077周志先 078杜 彬 079宋少穎 080趙 昭 081祝平安 082胡漢生 083趙 偉 084嚴似海 085馬志才 086任選國 087劉明金 088林 雨 089趙光煜 090鄭 濤 091王術業 092岳樹清 093郭 明 094劉中華 095李 銳 096宋炳南 097田麟勛 098王發明 099李 琳 100高 雲 101劉希文 102李樹華 103劉應更 104何 毅 105曾洪山 106師文新 107韓振江 108胡綿弟 109程陸天 110張明漢 111白征戈 112申元軍 113吳 劍 114吳昌熾 115張一琦 116王金山 117康 林 118許文書 119牟龍高 120毛鳳山 121馬慧明 122彥 鵬 123熊登欽 124張益信 125胡紹山 126王宗道 127黃崇禮 128廖經貴 129李 靜 130王新志 131張蘭亭 132曹熙壽 133殷紹春 134阮長桂 135李學楠 136王德連 137盧仕盛 138潘江漢 139凌 旺 140高詩榮 141王日新 142丁 榮 143王亦琪 144吳珍明 145鮮仕貴 146汪 浩 147李富明 148劉家興 149楊雲先 150楊 林 151鍾榮順 152吳文橋 153易積山 154高懷臣 155徐孝尊 156張樹林 157陳 曉 158倪興中 159黃思深 160劉春光 161胡 煒 162楊勸農 163孫 雲 164楊 林 165石文俊 166巫復生 167湯振連 168朱哲夫 169鮑邦雲 170姚家礽 171閔敬德 172白兆麟 173丁 田 174李懷章 175張 祥 176朱 坡 177王向春 178劉天貴 179肖加元 180黃自強 181張 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