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

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是開封市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工藝品。

簡介

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位於河南省開封朱仙鎮年畫街之運糧河畔為朱仙鎮著名的木版年畫老店。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位於河南省開封朱仙鎮年畫街之運糧河畔為朱仙鎮著名的木版年畫老店。

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譽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鼻祖,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距開封城南二十公里的朱仙鎮就已有了木版年畫,是當時市上流行的年節裝飾品。明清兩代,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作坊最多時達三百餘家,十分興盛。

朱仙鎮木版年畫十分講究用色,以礦物、植物作原料,採用手工磨製,印製的年畫色彩純淨,明快鮮艷。年畫取材以人物為主,背景簡單。色彩以漳丹為主調,兼有深綠、槐黃、正紅,套版不過五色。人物頭臉無論男女,多於眼上眉下印一彎橙色,是朱仙鎮年畫獨有之標誌,看去人物古樸大方,具有中原地方特色。

大吉大吉

朱仙鎮年畫構圖飽滿緊湊,線條粗獷簡練,造型古樸誇張,人物頭大身子小,比例通常為1:4,人物的姿勢多取戲曲中的工架動作。在刻工方面,線條區分陰陽,陰細如鋼絲,陽線粗獷豪放,寧折不彎,簡練,灑脫而犀利,刀筆味濃厚。

朱仙鎮曹家老店位於朱仙鎮運糧河中段,是以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主,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於唐,興於宋而盛於明清,是中國木版年畫的發源地,朱仙鎮曹家老店始創於明末,到清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朱仙鎮知名的乾隆十三家老店之一,至今已有二百餘年,俗話說:朱仙鎮有三寶,曹家年畫,何家鞭炮,玉堂豆腐乾,曹家年畫作品採用純手工雕刻木版,純手工印刷,採用傳統制色工藝,年畫作品不退色,不跑色,吉慶,辟邪,迎祥接福,是饋贈和珍藏的民間藝術瑰寶。

傳說

朱仙鎮木版年畫千手觀世音菩薩朱仙鎮木版年畫千手觀世音菩薩

傳說古代梁州府祥符縣朱仙鎮於砦村有一于姓人家,這于氏自幼在刻書局學得一手好手藝,雕得版不知道有多少,本來衣食無憂,可是書店老闆看人家使用活字印刷方便而且能省去大量的工錢,這樣可以賺更多的錢,就購得活字,解僱了工人,這于氏雖有一手好手藝,一但離了印書局,回到家中無以為生,每日座吃山空,本來家裡就不富裕,這樣一來更是貧寒交迫看到家中的情景他心急如焚,好在因為學習雕版練就一手好字,只得央人借貸買些紙張,書寫春聯出售,那時的朱仙鎮賣門畫的挺多,卻並未有寫春聯,只因為這裡自古就有繪鬥神,貼鬥神的民俗,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鬥神掛葦索,桃符。這于氏買來鬥神畫在畫的兩邊貼上對聯,人們看到鬥神威武,對聯紅顏,又有吉祥用語真是好,鬥神配春聯,喜慶又威風,吸引了很多人一下子賣了精光,人們喜歡春聯但憑手寫已不能滿足需要,于氏便刻印對聯出售,憑此他免受饑寒。第二年春天于氏把畫坊中鬥神畫雕刻成印版印刷年畫慢慢地掌握了摸版套印的工藝,就這樣木版年畫誕生了,這也說明了窮者思變的道理。人生天地間,萬物我為主。有些朋友總是詢問是何人創造了木版年畫這也許可以說是一種解釋吧。中國人總是喜歡把發明創造歸於一些名人就象倉頤造字,其實很多發明創造都源於下層勞動者,他們為了生存不斷地創造歷史,木版年畫也是一樣,通過這些流傳在民間的故事也許能略知端的。

明朝末年,朝延腐敗,豪強四起,民不聊生,俗話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一時間義軍四起崇禎十四年闖王李自成率眾挺進中原,明將左良玉不敵退守,沿賈魯河布防駐守賈魯河渡口的朱仙鎮防務千總孫成文率兵死守渡口李闖王久攻不下,傷兵損將十分不閱,大將李過知孫成文家在河西趙溝村,闖王命李過率兵攻打,村中守衛怎敵數萬義兵,孫家盡數被殺,成文得知匆忙帶兵營救,力戰不敵,落荒而逃,義兵苦追不捨,眼看被捉,危急時刻,路邊閃出一處莊院,孫成文急忙下馬進莊,見有一老婦人,跪求救命,老人將他藏匿於馬槽之中,再說那些義兵追出很遠不見孫成文,只見馬兒在路邊吃草,就又返回莊村詢問老人,老人一邊給牛添草,一邊回答不曾見人,義兵見老人從容自若,不似有人來過,便向遠處追去。

且說孫成文得脫此劫心中感嘆不已,自知渡口已失,回去焉有命在便拜老人為義母,那老人家將他藏於地窖之中,此時義軍占了朱仙鎮,兵圍開封城,懸嘗捉拿他,老人得知此信並不敢讓他露面,每曰待在地窖之中百無聊賴,無意中發現地上有空空之音,扒開沙土,下面有一石板,翹起石板,下面卻是一個地道,孫成文沿著地道走來屈屈彎彎竟到了一個好去處:三間房兒四面牆,外圍難見裡面光,推門一看好可憐,蛛絲掛滿牆。成文一看心想此時自已並無去處何不打掃出來,住在這裡強似那地窖中千倍,於是他動手打掃房間,這才發現原來這裡竟是印鬥神的一個作坊,裡面有條案,還有很多雕版,色盆,和炭爐子在房內還有一口水井,光線很好,因四面有高牆圍著,因而很是隱秘。真是:山窮水盡已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朱仙鎮木版年畫雕版

朱仙鎮的鬥神作坊很多,只是從末用心看過,那等手藝屬於下八門,正經人家誰肯學它,此時閒著沒事可做,不免隨手拿起書架上書籍翻看,這一看才知原來這鬥神畫竟有這許多講究,刻印正宗正派,連宋王室畫院待詔都親自雕印,仁宗皇帝還親繪龍樹菩薩雕印賜與諸臣,那歷史上有名的大畫家,高克明、梁楷,吳道之都有雕版年畫傳世。特別是這于氏雕印秘芨則更詳解了木版畫的刻印技巧,熟板制色工藝,心中不免想到自已出生入死,而今家破人亡,苟且偷生,似這等何如學這手藝,憑著自已一身武藝,走南闖北行商作谷豈不自在,從此他便認真學習雕版技藝,老媽媽得知也不免歡喜。

再說那李闖王攻打開封數月不下,此時又逢寒冬,人馬又冷又困,只得退去,闖王兵退以後,那孫成文始才出來,經過幾個月的練習。他已掌握了刻印技巧,而且也印了大量的鬥神畫,這時春節臨近,他帶著鬥神畫四外出售,只因感念馬槽的救命之恩,改孫姓為曹氏,始為曹家年畫的創始人,第二年九月闖王捲土重來,數十萬義兵圍攻開封,守軍見防守無望便扒開黃河,濤濤的黃河水吞沒了開封城,溺死者何止千萬,就連朱仙鎮也末幸免於難,水退以後,商人們忌撣黃河,怕再受黃河水災,紛紛到朱仙鎮開設商鋪,一時間朱仙鎮熱鬧起來,商賈林立,形成了京貨街,以經營北京貨為主,銅坊街,主要是鞭炮,香燭,年畫,為便於運輸,人們疏通了運糧河,才使朱仙鎮成了中國四大名鎮之一。

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第九代傳人曹新年師傅在印製式年畫中重要的紅色。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第九代傳人曹新年師傅在印製式年畫中重要的紅色。

孫德文的子孫到了清康熙年間,積蓄家私,在朱仙鎮運糧河邊開設了年畫作坊,取名曹家老店,那時鎮上的年畫店並不多,只因為明末的水災,迫使一些人逃跑,而後是清兵入關,一路上燒殺搶掠,很多市鎮都是人去室空。,一至到了清康熙年間,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們得了溫飽,有了閒錢,就有裝飾居室的,這畫店的生意也就越來越好,那時曹家老店刻印俱精,用工百人,年畫經銷各地,有一年冬天,要過年了,有一個走外的山西商人王盛大來到朱仙鎮賣煤,在碼頭上卸完煤,閒來無事,四處轉轉等到了曹家老店看到精美的木版年畫便愛不釋手,一邊和老闆交談一邊想,我收了貨款空船回去,也要費用何不帶些年畫回去,也好趁年關再賺上一筆銀子,於是他向老闆講價錢,低價買了一大批鬥神紅紙,五頂神碼等。回到家鄉,當地人聽說是朱仙鎮的鬥神,誰不知朱仙鎮的鬥神,,避邪納祥都爭著要,很快他就賣完了很賺了一大筆錢。第二年他又來到朱仙鎮找到曹家老店,這一次他不是來買鬥神,而是要求店主幫他找師傅他要自已開一家作坊,常年印年畫,店老闆是個實在人聽他這么說便勸道:“這鬥神畫印的很快您要光印鬥神這一年下來可要印不少,怎能賣的完”,王老闆說:“我在全國都有商號,不滿您說去年賣您的鬥神畫我賺了很多錢,今年想把它經銷到全國,所以才一早就要招工人開作坊,您老只管印,有多少我都能賣的掉,咱們合作,本錢我出,利潤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曹家老店主人家禁不住這山西老客的縱容,終於動了心,便和他合夥開了作坊,這便是二合老店的來歷,這王盛大也確是做生意的高手,這一年他走南闖北,銷售年畫數以萬張,一下成了巨富,這一來,精明的山西商人看到了商機,而後很多山西商人來到朱仙鎮,招幕藝人開作坊,形成了規模生產,較有名的字號有晉泰涌,泰盛、萬通,三義,振源,二合等。他們在這裡修了小關帝廟為會館,當地藝人成立年畫會,修了大關帝廟,並於每年的九月九曰舉行年畫節,屆時唱戲酬神,各村各戶的藝人也把印好的年畫拿來在關廟前擺攤供商戶挑選。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親到朱仙鎮,祭岳飛,封關帝,親賜“德廣源長”御匾於年畫會。那時光是知名藝人就有六十多位,鬥神店著名的有十三家如:曹家、二合、泰盛,福源長、晉泰涌,萬通,三義、振源、天瑞,天祥、永盛、朱仙鎮老店(一些民間藝人為散作不為畫店作工,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印畫,在畫面上刻上朱仙鎮老店)等。

朱仙鎮木版年畫增福財神朱仙鎮木版年畫增福財神
一九九三年曹新年師傅在年畫社的工作照一九九三年曹新年師傅在年畫社的工作照

朱仙鎮木版年畫發展到清末,由盛及衰,究其原因,是鴉片戰爭後,工業化發展加快,石板畫興起,占了木版年畫的市場份額,這時由於隴海線開通,經濟重心又回到開封,再加上運糧河淤塞,漕運不通,商業凋閉。這時很多商號主要是山西商號遷進開封經營,而工匠依然是朱仙鎮人為多。他們此時已不再用古法制色,而是採用國外進口的化工顏料,諸如:德國青,英國綠,俄國的紅色和黃色等,顏色艷麗,很受市場的歡迎但不持久,極宜跑色。現在知名的藝人郭泰運就從不認為中草藥可以制色,他認為那是胡說,這是因為在他學習印畫的時候,開封作坊都不在用中藥制色。所以他不懂。只有朱仙鎮的作坊依舊使用古法炮製顏料,所印年畫色彩和諧耐於久存,清末為了更好的發展年畫生意,朱仙鎮的年畫藝人在曹潤德的帶領下組建了二合永商號,曹潤德是鞏義人,只因家鄉受災,逃荒來到朱仙鎮,在曹家畫坊學習刻印年畫,因吃苦肯乾,學習認真,很快成了印畫高手,他為人練達,很會辦事,被推舉為年畫會會首,多家老店合在一起,稱為二合永,眾人拾柴火焰高,經過這樣一整合,使朱仙鎮年畫得到又一次突飛猛進的發展,當時雕板達到四五千塊,用工五六百人,畫的品種增加到三四百種,因此,清末時便有民諺說:朱仙鎮有三寶,曹家年畫,何家鞭炮,玉堂豆腐乾。現在很多老店都有已成了過眼雲煙,只有曹家老店還傳承古老的民間藝術,它的第九代傳人曹新年師傅自小就跟爺爺學習年畫的刻印技藝,傳統年畫刻印精美,古法制色色彩艷麗,是朱仙鎮年畫藝人中的姣姣者,在朱仙鎮年畫社工作一二十年,複製雕板上千,印刷年畫何止百萬,為朱仙鎮年畫的申遺成功作出了貢獻。那么,朋友們要問你說他的貢獻這么大,為啥沒有被評為傑出傳承人呢?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朱仙鎮年畫社初建時原社長姚敬堂罷除百家,獨尊天成之號,在複製的年畫雕版上全刻上了天成字號並不是說年畫社的雕版為天成店傳人所刻。根本不照原樣,一些歷史名店沉埋地下,使得一些朋友難辯真偽,誤以為朱仙鎮只此一家。二是在申遺中要有傳承人才能申報,當時的年畫社社長張繼中便勸曹師傅說他現在年輕,要發揚革命精神,把機會讓給老同志,就這樣老實厚道的曹師傅印製的年畫被冠以天成傳人的名字,申報非遺成功,現在對比一下便知其優劣,方知吾言不虛。後來張社長怕麻煩又辭退他,萬般無奈下,曹師傅開始為恢復老店努力,整理雕板,創新作品。曹家原有雕版都已上繳,被作為文物保存在縣文化館,在朱仙鎮黨委書記的親切關懷下,曹家老店復出,曹師傅被鎮政府任命為掌門人,2008年中國木版年畫全國聯展獲得優秀傳承獎。

曹家老店

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第六代傳人曹占敖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第六代傳人曹占敖

朱仙鎮木版年畫曹家老店始創於明末清初,百業待興之時,初於運糧河畔結草蘆製作年畫,每於春節銷售,兼售紙張香燭,累傳四世,後因清末

石版畫的興起,生意消條,專以務農為主。只與農閒時刻印些鬥神年畫於春節消往各地,以備春荒之用,的歷代傳人中以第六代傳人曹占敖技藝最高,他曾經在清同治致光緒處間為朱仙鎮萬通老店、二合老店的領作師傅,第七代傳人曹洪田,張海明,是當地有名的巧手木匠,不僅雕得一手好版,而且還精於透雕,曾多次參與朱仙鎮古建軍築的修復。第八代傳人,曹小淘,曹明禮是民國期間朱仙鎮木版年畫藝人中的姣姣者,每天都能印刷幾千幅年畫,張海明老師傅直到逝世前還在印年畫,是一代民間藝人中的巨匠。他一生多才多藝,會拉二胡,唱戲,木版年畫印刷更是好手,年輕時跟曹占敖學得一手好手藝,在朱仙鎮恢復年畫生產之後便到朱畫社從事年畫的恢復工作。現在朱仙鎮曹家老店木版年畫的第九代傳人曹新年正是繼承了他們的手藝,以精美工的刻印傳承著優秀的民間文化。

朱仙鎮曹家老店木版年畫的製作工藝

朱仙鎮曹家老店木版年畫製作工藝複雜也非常講究,它是曹家歷代藝人的寶貴實踐經驗,也可以說是歷代藝人艱苦努力的結晶。主要分為一製圖工藝,二熟板工藝,三雕版工藝,四制色工藝,五水印工藝,六施染工藝。一幅畫要經過二十幾道工藝才能完成,因此它才具有不退色,不跑色,甚或放在水中紙粉而色不掉特點。

分述如下:

一製圖工藝,這是木版年畫的重要一環,首先要畫一幅好畫須先立意,年畫是吉祥的象徵,因此畫年畫都是一些具有吉祥寓意如:美女娃娃,朝官、大吉大利,財神將軍等,然後是畫面布置,一般要求畫面飽滿,寓意好,如果人物造型有空缺,要填上吉祥八寶,金葉綠草,在畫面上起好稿後要反覆徵求意見謂之朽,而後總合大家的意見再認真修改而後才能落墨,墨線採用鐵線描,為便於雕刻,線條寧折不彎,這也是朱仙鎮年畫的一大特點。在用線上要講究陰陽,陰者細線,具有柔和之美,陽者剛直達觀,具有凜然正氣。畫面要求剛柔相濟,人物自然不做作。經過反覆修改落墨繪製而成的畫稿就可以用。一般說來年畫的銷路是和畫稿的好壞密不可分的。

二熟板工藝:要想雕出上等的印版光是有好梨木是不夠的,首先選擇上等梨木要求樹齡二百年以上,選取樹幹下部沒有果節的部位,開成五寸厚的板子,然後刨平再用棗核釘紮實,而後放進籠屜中蒸上二個時辰,然後取出後再用火烤,一邊烤一邊擦上麻油,直到木板被油完全浸透這個過程收做入油,而後還要把木板放進開水中煮上一個時辰,謂之出油。出油之後將木板取出涼乾便可雕印,這個過程謂之熟板,在熟板上刻的畫面清析,線條流暢,不板不澀,套色準確,色澤清新艷而不俗,不會出現木質收縮而造成的白邊現象。

雕版工藝:雕版工藝對雕版師的要求很嚴格,要求必須保持圖稿原樣,不走形,人物神情尤其是眼神的刻畫更為重要,古代畫家顧凱之說:傳神阿睹中。只有做到人物面部線條刻出陰陽也就是說該細的要柔潤,該粗的要有力,衣紋線要刻出筆鋒,筆鋒又分藏鋒和路鋒,藏鋒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勢要拙,露鋒要鋒芒顯現,要有強勁的力量。同時背景也要刻的逼真,一刻啥像啥。線稿刻好以後印出畫稿分色,然後再依次刻出分色版,總之,一張年畫從起草,到分色版刻成大約要用一月有餘。現將刻板程式分述如下:

雕板工具:分為利線刀,刻刀、淨逢刀、挫刀、鞏挫、刮刀、鏟刀、圓鑿、敲錘。

雕版工藝是年畫製作中的重要一環雕版工藝是年畫製作中的重要一環

三雕版工序:先用刮刀將熟板刮淨,然後反貼上畫稿,晾乾後擦上麻油這樣就使線條清析,便於雕刻,緊貼著線條垂直下刀叫伐,靠外斜刻一刀叫支,若順勢力向上起刀挑,再沿著第一刀補刻一刀叫跟刀,畫面上所有的條刻完以後,用淨逢刀剔出多餘的木屑,叫作淨逢,然後再用園鑿挖掉面積大的空白,而後是用園鑿淨邊,古代雕版不僅線條好,而且板邊上用園鑿刻出很有規律的花邊,僅就雕版就是很好的藝術品。

四制色工藝:朱仙鎮木版年畫在用色上分為唐宋用色,明清用色,和晚清民國用色。大家知道我國歷史上文化繁榮時期是在唐宋,那時的制色工藝很發達,工匠制出很多種顏料,而且多是調和色,這些用天然礦物,植物原料制出的顏料色彩斑斕艷麗經久不退,中國很多唐宋時期的繪畫作品保存到現在顏色依然很好,那時的木版年畫也是使用繪畫顏料。有石青、石綠、藤黃、名紅、一品青廣丹紅等。只不過這些民俗用品一般無人保存,現在難得一見。北宋末年,金兵侵入開封,破壞了很多文化工藝,藝人的損失使很多工藝失傳,宋以後民間藝人採用河南中草藥製取顏色,一是造價低,二是迎合了一些人避災免禍的心理,在那動盪的年代,人們用這些歷史上有名的將軍保守家院,希望在漆黑的夜晚能平安吉祥。制色工藝是首先採集鍋煙子,用水調成糊,然後用小磨拐磨,後用紗蘿過濾出墨水,這叫做拐水磨,過出的墨水並不能用還要加入蜂蜜,茶葉水,膠礬水,有時還要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貴藥材。通過這些工藝那墨色印在紙上烏黑髮亮墨香撲鼻。黃色是用槐米拌石灰在鐵鍋上炒焦後,兌水加明礬再放入大鍋內煮沸約有半個時辰即可使用,在用前還要用紗布濾去殘渣此色沉著耐看。古樸和諧。廣丹紅:廣東出產的一種礦物質顏料,用時需用石磨碎然後加水煮沸而後放入大缸內沉澱雜質,約需六個大缸依次漂出顏料,謂之漂廣丹。葵紫色:採用紫葵花,紫花地丁加入五倍子明礬皮膠等原料,加水煮沸過濾後使用。木紅色採用蘇木刨成刨花,加水煮沸濾出汁液便可使用。銅綠:採用銅錢加硫磺起化學作用產生產生的銅銹,再加上五倍子,明礬後摻水加明膠煮沸半小時即可。用時需再加入槐黃調成綠色。石青:俗稱‘鬼子蘭’用石青粉兌水加膠熬煮而成。金色:是用以木魚骨粉、金粉摻合均勻即可使用。特點是金黃色,螢光閃爍。撒金:用金箔制式成碎片,裝入特製的紙筒內,用時搖動均勻地撒漏,多用於衣服,帽子,有富麗堂皇的感覺。

朱仙鎮木版年畫第九代傳人曹新年在印刷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第九代傳人曹新年在印刷年畫

五水印工藝;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水印工藝很嚴肅,首先要準備印畫案子,案子長約五尺,寬三尺在案子的中間打眼安上管釘,然後是準備印夾,它是用兩個竹片夾住二百張紙,一次要印一百張或二百張木版年畫,兩頭用馬束束緊,一頭插入管燈,一頭放在夾口磚上,印夾固定以後,拉平紙張,於合適位置放上磚塊,它起墊板的作用,墊磚上放上沙袋,以固定印板,還有提刷,趟子,使用時先用提刷在盆底上劃弧形磨均墨汁,而後刷在印版上,再拉平紙張,復蓋在印版上,而後用趟子在上面用平趟,揭起後就印成了一幅木版年畫,依次類推,一般先印墨線版,因為有了圖稿就可以摸版套印。,現時印鬥神畫用的多是安微宣紙,吸墨性好,色彩艷麗。先印墨線,而後印紅色,黃色、綠色和紫色,有時要加印水紅色,木紅色,和加上金銀色。操作工藝;是在大案了上擺放版,右下手置放顏料盆及色刷,左手為印紙的位置,先印主版(黑線版),將版調正位置即可開印。之後將印好的年畫向上翻,印完後取長竹桿晾乾。

朱仙鎮曹家老店木版年畫的風格及特點

天地全神天地全神

朱仙鎮曹家老店木版年畫除具有一般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風格外,還具有渲染面部的獨特藝術手法,它源於宋代民俗繪畫,在北宋時,民間畫師在印完以後,還要渲染面部,方法是用一支筆將筆頭散開,調色後,在紙上揉一下,然後畫在面部,隋後用水潤開,這樣畫出來,色彩潤和,色彩和諧。在20年代--30年代,魯迅先生曾收集大批朱仙鎮木版年畫,他熱情地讚揚朱仙鎮木版年畫,稱為具有民族的特色,他說:“河南鬥神一類的東西,我的家鄉紹興也有,也貼在廚門上,牆壁上,現在都變了樣,大抵達是石印的,要為大眾所懂得,愛看的木刻我認為應刻儘量用其方法。”朱仙鎮木版年畫經歷代藝人傳承發展,具有不同於其它的地方風格,在人物造型上體現出頭大身子小,用線上使用鐵線描,而且這種象鋼絲一樣的線條很有彈性,使觀者感謝到力量的偉大,就象書法中講究的骨法用筆。線描流暢細線如絲,但那絲也如鋼絲一樣,硬是其特徵,正是這些表現了北方人的豪放性格,受到人們的喜歡。總地說來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以下幾種特徵:一、骨法用筆,線描流暢,寧折不彎。二;印色均實,不跑不韁,三:制色工藝獨到,不掉色,不跑色,四:人物造型古樸,頭大身子小更顯得人物精神,五,構圖飽滿,富麗堂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