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跡二門

本跡二門

本門與跡門並稱。又雲本地垂跡,略雲本跡。本謂久成之本地;跡謂近成之垂跡。即指實體與影現!本門,謂如來於久遠往昔即已成道(久遠實成之本佛),以顯示佛陀之本地、根源、本體說,故謂實體;跡門,指新近示現之佛陀(伽耶始成),以顯示本佛為教化眾生,而自本地應化垂跡之說,故謂應跡、影現。

概述

據“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一切世間天、人皆以釋尊為伽耶始成之新佛,而實則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前已成佛,伽耶成佛僅是垂跡而已。蓋佛身有生身與法身之別,謂生身已滅度,而法身猶存,或謂生身即法身;於其壽量,則謂生身唯八十歲,真身壽命達七百阿僧祇劫。
“法華經”之久遠成佛說,屬一種佛陀觀,特就成佛問題之論釋,以認伽耶始成身,乃久遠實成之本佛!智者大師之說即源於此。
本跡之說,原為姚秦鳩摩羅什三藏門下之僧肇、僧睿等大師所倡,至隋代智者大師轉用其義,以解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據僧肇大師之注“維摩詰經”卷一併序(大正三八·327B):“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又據“法華經”傳記卷二,僧睿大師傳載:僧睿將“法華經”科分為九轍,其中之第七“本跡無生轍”,即說明“法華經”寶塔品之本跡。
 

詳細

 智者大師主張本跡二身義,將“法華經”內容分別為本跡二門,即“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跡門,後十四品為本門。跡門,以方便品為主,開三乘之權巧方便,而顯一乘之真實義,此即開權顯實。本門,以如來壽量品為主,開伽耶始成佛之近跡,顯久遠成佛之本,即開跡顯本。跡門為“權”(方便法),本門為“實”(實相理),而成權實一體妙法。
換言之,跡門乃伽耶近成之佛,於法華以前所說:藏、通、別三教,均以導入法華圓教方便,為除眾生執著於方便教,而顯示圓教(跡門開顯),即說聲聞、緣覺悉能成佛一乘法。本門則為拂除如來為近跡佛之觀念,而直顯為久遠已成之本佛,以俾菩薩增長中道智慧,而減少變易生死(增道損生)。若本與跡對照,本門為理圓,跡門為事圓(圓為圓教意)。然本跡二門,均為顯示一實相之理。又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卷七,解釋“妙法蓮華經”經題之“妙”字,立有本跡二重十妙,即於跡門十四品及本門十四品中,各立有十妙。說本門十妙中,立有六重本跡(六種本跡)。即:1。理事本跡,2。理教本跡,3。教行本跡,4。體用本跡,5。實權本跡,6。今已本跡。又解釋“蓮華”二字時,亦於跡門及本門各立三喻,稱為跡本三喻、蓮華三喻
智者大師將本跡二門之教旨,於著述中加以宣揚,對經典之解釋方法,除用因緣、約教、觀心三釋外,更立本跡釋,合為四釋。
本跡二門說,影響甚廣!如密教本地身、加持身之說,及日本神佛本跡說,均深受影響!此外,日本之覺運上人等轉釋此說,以阿彌陀佛分立本跡二門。未久,淨土宗之幸西上人及真宗之親鸞上人等繼承其說,而立十劫正覺彌陀與久遠實成彌陀,前者為跡門彌陀,後者為本門彌陀,並主張本門彌陀與眾生所具佛性同體。而淨土宗西山派之證空上人則主張十劫彌陀以表示慈悲,久遠彌陀表示智慧,二者皆為真實之妙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